政府策劃以填海方式造地,外界一直有聲音認為,當局在考慮所有最極端的情況後,應以最高的標準設計相關工程。不過,黃志斌認為,應先採取較務實的方法應對,以抵禦百年一遇極端天氣作為設計準則,惟設計上可保持彈性,在海岸位置預留空間,一旦日後水位上升速度較處方估計快,仍可進一步加固及加高。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整套設計是希望讓市民在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生活,而不是用一幅很大的牆圍住,去保障市民安全。」黃志斌稱,在填海項目的海濱設計時,需要衡量成本效益,「如果未來氣候變化,非想像中那麼差,一來花了很多金錢,二來市民可能被一個龐然巨物圍住。」

黃志斌。

黃志斌。

黃志斌認為,為填海項目設計海濱須保持彈性,在沿岸位置設緩衝區,若日後水位上升情況較預期差,可進行加固工作,增加海事防禦設施,採取循序漸進的應對方法。他以大埔滘潮汐站為例,已經運作了接近六十年,政府需要重建,新的平台將會建於海圖水平基準以上七米,以放置測量儀器,比現有潮汐站的平台高約一米,足以應對本世紀末在中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黃志斌亦指,在設計海事設施時,工程師會考慮天文潮水和風暴潮高度,以及海浪的高度。根據過往經驗,最高天文潮水高度及最大風暴潮,很少機會同時出現,同時發生的機會率遠低於百年重遇期的設計要求,而最大風暴潮出現時間僅約數小時。當遇到超過百年重遇期的極端天氣,黃志斌形容:「可採取較務實的方法,除基礎設施外,軟件亦非常重要,例如加強預警、緊急應變等,如裝置擋水板、放置水泵、呼籲市民遠離岸邊等,務求颱風過後,基建運作能盡快復原。」

弱波石效果顯著,有助減低越堤浪的沖力。

弱波石效果顯著,有助減低越堤浪的沖力。

就湧浪對填海區的影響,黃志斌稱湧浪由熱帶氣旋風力所產生,因應湧浪對風暴帶來的影響,較風暴本身產生的大風大浪為低,因此在填海區的海事防禦工作,關鍵在於應對風暴本身帶來的衝擊;因應湧浪傳播速度比熱帶氣旋本身的移動速度要快得多,因此會先到岸邊,當香港海面有機會受湧浪威脅時,天文台會提醒市民,呼籲市民遠離岸邊,停止水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