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會助提升社區精神健康

社會事

馬會助提升社區精神健康
社會事

社會事

馬會助提升社區精神健康

2021年06月16日 11:00 最後更新:11:07

「我以前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只懂得透過發脾氣或丟東西發洩!」22歲的Athena因為家庭問題,承受很大精神壓力,後來經外展社工介紹參加了「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除了加入認知行為治療小組學習如何處理情緒,更找到了一個自在舒服空間,讓自己好好放鬆。

Athena喜歡到「平行心間」練習敲打頌缽放鬆身心。

Athena喜歡到「平行心間」練習敲打頌缽放鬆身心。

「這裏的設計比較舒適,而且空間比家中更大更寬敞。可以看書、敲打頌缽、畫圖畫,甚至坐下沉思。」Athena又透露,「平行心間」的吊床是她慰藉心靈的最佳場所,平日很喜歡躺在上面,「有一種放空的感覺。」

更多相片
Athena喜歡到「平行心間」練習敲打頌缽放鬆身心。

「我以前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只懂得透過發脾氣或丟東西發洩!」22歲的Athena因為家庭問題,承受很大精神壓力,後來經外展社工介紹參加了「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除了加入認知行為治療小組學習如何處理情緒,更找到了一個自在舒服空間,讓自己好好放鬆。

「平行心間」的吊床,是Athena慰藉心靈以及放空的最佳場所。

「這裏的設計比較舒適,而且空間比家中更大更寬敞。可以看書、敲打頌缽、畫圖畫,甚至坐下沉思。」Athena又透露,「平行心間」的吊床是她慰藉心靈的最佳場所,平日很喜歡躺在上面,「有一種放空的感覺。」

相中左邊的禪繞畫,是Athena參加「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後所繪畫的作品。

青年人在成長階段因經歷轉變,有可能面對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馬會透過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策劃及撥款2.95億元,以跨界別方式聯同香港大學與6間非牟利機構,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並在全港設立8間針對青年人身心靈健康的中心,以支援12至24歲青年人的身心需要。香港青年協會是計劃的合作夥伴之一。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召集人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希望計劃可以建立一個社區為本及無標籤的青年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召集人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希望計劃可以建立一個社區為本及無標籤的青年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馬會於2016年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逐步建立支援晚年精神健康的社區資本。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召集人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表示,計劃的最大特色,是以社區的青年中心作為平台,「因為它不是醫院、不是診所,年青人若果有感到精神有不適的時候,可以在這個沒有標籤情況下,了解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況。」

「平行心間」的吊床,是Athena慰藉心靈以及放空的最佳場所。

「平行心間」的吊床,是Athena慰藉心靈以及放空的最佳場所。

青年人在成長階段因經歷轉變,有可能面對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馬會透過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策劃及撥款2.95億元,以跨界別方式聯同香港大學與6間非牟利機構,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並在全港設立8間針對青年人身心靈健康的中心,以支援12至24歲青年人的身心需要。香港青年協會是計劃的合作夥伴之一。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計劃主任吳錦娟讚揚計劃以創新的模式回應青少年人的情緒需要,「我們希望透過跨專業,與醫生、其他機構社工的合作,一起促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她表示,在打造「平行心間」的時候,十分著重青年人的自主參與,「在設計上也找了很多年青人,給我們意見,聽他們描述一個放鬆的地方,需具備甚麼元素,有些小傢具是和他們一起製作的。」

相中左邊的禪繞畫,是Athena參加「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後所繪畫的作品。

相中左邊的禪繞畫,是Athena參加「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後所繪畫的作品。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召集人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希望計劃可以建立一個社區為本及無標籤的青年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召集人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希望計劃可以建立一個社區為本及無標籤的青年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召集人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表示,計劃的最大特色,是以社區的青年中心作為平台,「因為它不是醫院、不是診所,年青人若果有感到精神有不適的時候,可以在這個沒有標籤情況下,了解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況。」

他指出,相比其他年齡組別,青年人較少向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尋求協助,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正好彌補了這個空隙,「我們特別希望接觸在精神健康邊緣徘徊的年青人,希望透過這個計劃設計的服務,可以將他們從邊緣拉回來。最後希望減低他們看醫生及藥物治療的機會。」

馬會於2016年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逐步建立支援晚年精神健康的社區資本。

馬會於2016年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逐步建立支援晚年精神健康的社區資本。

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壓力,除了「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馬會亦有推動和支持其他社區精神健康相關計劃,照顧不同年齡層人士的需要。包括早於2016年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在社區招募長者擔任「樂齡之友」,透過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辨識及支援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長者。

此外,馬會亦於2018年支持建立「Open噏」網上平台,配合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和不同即時訊息工具的習慣,為情緒受困擾青年人提供24小時網上支援服務。

馬會將會繼續積極透過多方協作及創意思維,推動健康社區,貫徹其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故宮「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 重現圓明園昔日輝煌

2024年03月20日 10:12 最後更新:17:30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日起舉行「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出與圓明園相關的繪畫、書法、器物、燙樣(建築模型)及圖樣等,絕大多數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展覽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亦是馬會支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 2023 年至 2031 年間進行培育人才、展覽策劃,以及教育項目下的年度大型專題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部分重點展品。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部分重點展品。

展覽開幕典禮於19日舉行,出席的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都海江、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邱文忠、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及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都海江(左二)、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邱文忠(右三)、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及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右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左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左一)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右一)主持展覽開幕典禮。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都海江(左二)、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邱文忠(右三)、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及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右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左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左一)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右一)主持展覽開幕典禮。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及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表示,展覽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極具標誌性意義。此外,展覽的紀錄片和講座亦能加深大眾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她又指出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 35 億港元支持成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希望讓市民和遊客能夠欣賞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瑰寶,借此傳播中華文化價值。這筆捐款也用於支持培訓人才、推出教育外展活動及展覽策劃。

主禮嘉賓參觀「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

主禮嘉賓參觀「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

是次展覽將會分兩期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圓明園管理處和其他借展方的190多件文物,包括與圓明園相關的繪畫、書法、器物、燙樣(建築模型)及圖樣等,當中的展品絕大多數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展覽會配以新穎的策展手法,介紹園林佈局的象徵涵義、時令節慶的豐富活動、以及皇室成員的園居故事和藝文雅趣。

其中重點展品包括故宮博物院所藏宮廷繪畫名作《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蓬壺春永》圖、《胤禛朗吟閣圖》、《乾隆帝妃及永琰像》、《喜溢秋庭圖》及《乾隆帝行樂圖》,以及五件清宮建築師為供皇帝審閲而製作的建築模型「燙樣」,包括建築平面呈卍字形、雍正帝最喜愛的居所萬方安和殿燙樣等。

主禮嘉賓參觀「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

主禮嘉賓參觀「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

此外,展覽會利用多媒體技術,重現圓明園的昔日風光,包括其建造過程以及園中十多處如詩如畫的景致。同時,展覽亦設有一系列教育及外展活動,包括專家學者講座、放映講述清代皇家御用建築師──「樣式雷」家族故事的紀錄片等。

展覽將於明天起至 8 月12 日開放予公眾參觀,更多詳情,請瀏覽網頁﹕https://www.hkpm.org.hk/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部分重點展品。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部分重點展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