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0年前,美國就對中國下了「太空封殺令」

兩岸

10年前,美國就對中國下了「太空封殺令」
兩岸

兩岸

10年前,美國就對中國下了「太空封殺令」

2021年06月18日 04:45 最後更新:05:20

基於沃爾夫條款,中國被排擠在國際空間站之外。然而,排擠和打壓並不能讓中國探索太空的雄心壯志湮滅,反而激發中國以更長遠的目光和深遠的戰略計劃來探索太空,這就是另起爐灶,自建空間站。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圖片來源:新華社

文/新京智庫特約撰稿 張田勘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與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

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長期駐留,是探索太空並進行科研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方式,也是太空競爭的主戰場。中國航天員進入自己設計和升空的空間站,意味著太空探索和競爭拉開了新的序幕。

中國已進入太空探索戰略第三步

探索太空,中國曆來不掩飾自己長期的戰略目標,即「三步走」戰略。

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並被批准實施。該戰略目標的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是,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太空探索「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來看,探索太空都有重大的意義。從近處看,探索太空可以解決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的短板,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地球。探索太空和利用太空,可以解決人類的通信、導航、遙感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涉及國家安全和軍事應用。此外,探索太空也可以幫助解決地球的生態保護和能源的持續利用,並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用於改善地球上人類的生活。

從更長遠的目標看,人類在面臨氣候變暖、生態破壞、能源枯竭、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等嚴重挑戰時,有必要探索其他星球是否可以作為人類另外的家園,移民到外星球去。儘管這是一個目前尚難實現的夢想,但是值得未雨綢繆。

當然,探索太空還可能有助於解決「形而上」的終極問題。美國《科學》雜誌在2005年提出了125個重要的科學問題,其中涉及太空的就有23個,包括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空間有多少個維度,宇宙是否會消亡、是否會繼續膨脹,宇宙的形狀是怎樣的,等等。由此,探索太空也能解答地球和人類的起源等問題。

當然,探索太空也可能讓人類明白,人類不會是宇宙的中心,「人定勝天」也許是錯誤的,因此,人類要像保護地球一樣保護太空的生態,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目標。

在這樣的理念和戰略目標下,現在和近期,中國要做的,除了讓三位航天員駐留空間站3個月以執行多項任務外,還計劃在2021年至2022年,執行4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計搭載12人次,主要目標是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初步建設。

而且,未來的4次航天飛行任務駐留空間站時間分別為3至6個月,要遠遠長於此前和現在在空間站的駐留時間,完成的工作和科研計劃也會更多。同時,這4次任務之間的間隔也非常短,如神舟12號於2021年9月返回地球後,神舟13號將在10月升空。而在此之前,神舟載人飛船的發射間隔至少有一年。

按照計劃,在2022年的神舟14號任務期間,中國還將分別發射「問天」號、“夢天”號實驗艙,與“天和”號核心艙對接。在每次載人任務前,都有一艘“天舟”號無人貨運飛船向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

太空探索實際上是一場與發達國家的科技競爭

實際上,中國的太空探索任務之一就是要一步一步地打造好中國的空間站,使之成為航天員和科研人員落腳太空和研究空間的一個重要基地。

打造這個重要基地既需要戰略眼光,更需要技術和能力,因此,太空探索實際上就是一場與發達國家的科技競爭。

6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中)、劉伯明(右)和湯洪波在出征前揮手致意。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中國空間站建成之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是一個模塊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首個模塊於1986年2月19日發射升空,其後至1996年的10年之中,其他多個模塊相繼升空並擴建。「和平」號空間站經過10多年的運行,也與多國合作完成過很多任務,之後由於部件老化且缺乏維修經費,於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尼莫點),「和平」號的研究任務由1998年升空的國際空間站取代。

國際空間站的前身是美國宇航局的「自由」號空間站,後來由5個國家或地區合作建設和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成員國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希臘和盧森堡則是在計劃開始之後加入歐洲空間局)。

沃爾夫條款曾阻攔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

之前,中國曾表達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意向,但因種種原因而被美國排除在外。除了政治原因,美國還指責中方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有諸多不足。實際上,真正阻攔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是沃爾夫條款。

2011年4月,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在當年的美國財務開支法案中添加了禁止美國同中國進行太空合作的兩條條款:美國宇航局(NASA)和白宮科技辦公室「不得使用聯邦資金同中國或中國所屬公司就太空項目進行任何方式的合作或協調」;“禁止美國宇航局接待任何來自中國官方的訪問人員”。這就是沃爾夫條款。

基於沃爾夫條款,中國被排擠在國際空間站之外。然而,排擠和打壓並不能讓中國探索太空的雄心壯志湮滅,反而激發中國以更長遠的目光和深遠的戰略計劃來探索太空,這就是另起爐灶,自建空間站。

天宮空間站很可能趕超和取代國際空間站

有了自己的空間站,才不會受制於人,而且能大刀闊斧,以符合自身條件和基礎的方式探索太空,縮短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也為人類探索浩瀚宇宙做出貢獻。

而且,在逐步建設空間站和探索空間的任務中,會逐步積累經驗,提高技術和實力,趕上和超過國際空間站,甚至可能讓天宮空間站取代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後一點是中國空間探索的一個更重要的長遠目標和競爭戰略。

中國空間站資料圖。  圖片來源:新華網

最新消息顯示,國際空間站有可能將運行到2030年,而中國計劃是在2022年初步完成自己的空間站,隨著日後中國空間站的日臻成熟和太空探索人員積累更多的經驗,就有可能取代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成為近地軌道的唯一長期載人航天器和進行空間探索的唯一基地。

當然,現在的中國空間站要比國際空間站小很多,前者有110立方米的內部空間,可供三人在軌生活和工作,而國際空間站有1200立方米的內部空間,可供6-7人在軌生活和工作。但隨著中國在技術、經濟和空間探索各方面的積累,還可以擴建空間站,如在2022年將發射「問天」號、“夢天號”實驗艙,以擴展空間站。

目前,我國希望這個重66噸的新模塊式空間站可以運行10年以上,成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和太空母港」,至少可以與國際空間站平起平坐,成為探索太空的又一個基地。而且,我國的空間站未來研究的領域將延伸到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天體物理、氣象、通訊等方面。

顯然,在太空探索上,中國是在下一盤大棋,佈局深遠。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