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天后誕和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社會事

天后誕和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社會事

社會事

天后誕和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年06月18日 15:24 最後更新:16:15

兩個項目都具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社區或相關範疇中具代表性。

香港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成功列入國務院早前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政府圖片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政府圖片

該兩項目涵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和「傳統手工藝」類別,具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並且在社區或相關範疇中具相當的代表性。兩項目在2014年及2017年先後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項目簡介如下:

(一)香港天后誕

天后信仰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於南宋時期在西貢佛堂門已建有天后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或另選定日子,各社區舉行不同規模的賀誕活動,一些地方團體會籌辦粵劇神功戲、抽花炮等活動以酬謝神恩,甚至舉行海上或陸上巡遊。

天后誕 (網圖)

天后誕 (網圖)

(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中式長衫源遠流長,在民國初年日漸流行。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上海裁縫師傅來港,豐富了本地長衫的製作工藝,更融合西式裁剪方法,形成香港獨特的長衫製作技藝。香港的中式長衫昔日原是婦女的日常服裝,現時已成為重要場合的優雅衣着。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中是宗族長輩的身分象徵,有重要的社會意義,亦是出席隆重場合如宗族春秋二祭和大型社區慶典包括太平清醮等的正裝。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網圖)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網圖)

香港天后誕 政府圖片

香港天后誕 政府圖片

國務院分別於2006年、2008年、2011及2014年公布了四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名錄》。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申報,成功將粵劇和涼茶列入首批《名錄》。香港有四個項目成功列入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名錄》,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香港亦有四個項目成功列入2014年的第四批《名錄》,包括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黃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和古琴藝術。

往下看更多文章

四川非遺文化傳承人指年輕人興趣下降 需轉型開拓市場

2023年08月16日 11:09 最後更新:16:45

四川人漆康林從事川派盆景技藝30多年,年初獲選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現時從事該項目的技師大多較年長。

成都有過千年歷史的「壽安花木編藝」川派盆景技藝,由工匠將花木編織成不同造型,包括動物、牌坊和歷史建築等,項目2023年4月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現年60多歲的四川人漆康林從事這項目30幾年,2023年初獲選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他接受港台訪問說,全國超過9成的作品都由四川出產,但由於要配合植物生長情況,要完成製作需時以年計,部分大型作品甚至花上十年的功夫,令不少年輕人卻步,現時從事該項目的技師大多較年長。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漆康林說,動物和建築等立體花木編藝作品較大型,銷量較低,近年開始轉為製作較小型的作品,例如以花木編織成「壽」和「安」等中文字,希望開拓年輕人市場,令作品更大眾化,作為擺設帶入民眾的家庭。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漆康林又指,以前有部分傳統文化項目,例如四川苗木作品亦曾遇過不太興旺或銷情淡薄的時候,但仍一直傳承至今,相信「壽安花木編藝」不會失傳,但自己有責任將這門技藝傳承下一代,會透過網絡平台宣傳銷售,邀請年輕人為他進行視像直播推廣,希望加深年輕一代的認識。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溫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