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為了應考,否則危及中國人口結構和質素!這不是「標題黨」,而是國家教育部提出的硬道理。

路透社報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決定整頓民間補習行業,7月起禁止學生在寒假和暑假期間進行補習,同時為相關廣告設限,禁止補習風氣過度。國家教育部為了減輕學童壓力,更重要的是國內近年出現這麼的一個現象︰中產家庭為培養孩子考上名校,不惜工本「超前」學習,私人補習全國風行,產值高達1200億美元。

AP圖片

AP圖片

補習這筆錢令大城市家長付出太沉重了,致令年輕家庭自發地「一孩政策」,如是者,補習產業的興盛間接加速中國人口老齡的趨勢。望子成龍人心所趨,尖子教育過往是社會流動上升的保證,到了今天的AI時代,怎麼還改不了?

霍德華嘉納(Howard Gardner)早於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全球皆知智能並非一元,更無法僅用紙筆測驗評斷高下。「智能人人有、天賦各不同」是新學習時代的基礎思維,但不靠考試淘汰與分流,老師具體可以怎麼辦?這裡有一個關於AI的學習解決方案,可以作為啟發的例子。

外國一間先進車廠把AI技術全面引入一款汽車之上,沒有教車師傅坐在你身旁,這款AI汽車設有很多傳感裝置,猶如一個智能機械人。當你進入車廂,每一個動作已進入系統偵測過程中,包括你的面部表情、開車動作程序、油門輕重與當時路面狀況對比、方向盤力度是否合理反應等等,資料鉅細無遺的記錄起來,傳送到系統分析,並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經過數據的累積,汽車商更了解初學者的駕駛問題,也作為汽車的改良設計的根據。

如果應用到學生的課堂上,只要把學生的終端機,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加入多方傳感技術,連結到老師的中央後台,便可以偵測每一個學生學習進度,一位老師可以對全班學生施以一對一的照顧和指導,每個學生的難題和弱項可以馬上解決,保證學生按需要以不同時間和路徑學會了課題,當AI系統記錄學生每次進度和結果,考試測驗的功能便可減少。

AI能夠分析和分配最佳的教與學資源予不同學生,如是者,大家不必花時間金錢去補習考試爭名校,教育做到「個人化」設計,才是最寶貴的,與此同時,AI省下來的時間,教育的重點可放在發現孩子的多元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運動)、空間智能(設計、建築)、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哲學)。

家長發現孩子不是一元化,教育孩子所費不必不菲,便有意欲生育「多元化」,擁有三個不同IQ、品賦的孩子,這不是很幸福嗎?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