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失眠症女生 赴牛津冀研睡眠機制

社會事

中大失眠症女生 赴牛津冀研睡眠機制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失眠症女生 赴牛津冀研睡眠機制

2021年06月21日 08:15 最後更新:10:05

協助同路人走出困境。

「能夠清醒地學習知識,原來是如此令人興奮的事!」對於患有失眠症,高中三年幾乎休學自修的蕭垚靚來說,清醒地學習既是挑戰,也是驅使她努力的「動力」,不僅成功入讀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理學士學位課程,更以優異成績畢業,獲獎學金負笈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神經科學博士課程,期望日後研究睡眠機制,協助同路人走出困境。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母系家族有失眠症病史的蕭垚靚,自十二歲發病起,便飽受失眠困擾,「嚴重時試過連續兩周無法入睡,即使睡着亦只能睡一至兩小時」,就算勉強回校上課,她屢屢遲到,更因精神不佳、頭暈等生理反應,無法專心學習,成績不佳;中三時因缺席逾百日,與同學發生衝突,成為同窗及教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蕭垚靚稱,高中時始找到合適診療,在醫生協助下成功辦理休學,在家自修,進行藥物及認知治療,加上父親傳授的儒家思想及樂觀個性,令其病情大為好轉,「原來獲得充足睡眠,能以清晰的頭腦進行學習,毫無阻礙地吸收知識,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

自此她沉迷學習,蕭垚靚笑言三年來幾乎未曾回校上課,到準備文憑試時,父親擔心她無法升讀本地大學,暗中代她申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更一度獲得取錄,「文憑試成績雖未如理想,但仍如願考入我心儀的中大生物化學理學士。」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為實現鑽研大腦神經和睡眠機制,協助同路人走出困境的夢想,在大學學習期間,跟隨多位本港教授及遠赴海外,參與幽門螺旋桿菌、流感病毒的蛋白質結構,以及用於細胞分析的擴展顯微鏡技術的研究,並到過台灣大學實驗室觀摩學習,堅定投身科研的志向。

失眠症仍未根治,蕭垚靚在定時用藥下,現時已能正常生活;自身經歷令她明白「問題學生」,在學習上需要更多照顧及協助,便擔任學生助理,設計教材、舉辦研討小組,幫助疫情下未能參與實驗室課堂的師弟妹,了解實驗研究的工作。

蕭垚靚(左)的自身經歷,令她冀研究睡眠機制,協助同路人走出困境。旁為同將赴英進修的吳天朗。

蕭垚靚(左)的自身經歷,令她冀研究睡眠機制,協助同路人走出困境。旁為同將赴英進修的吳天朗。

蕭垚靚下學年將赴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為期四年的神經科學博士課程,跟隨光遺傳學的專家學者進行研究,進一步了解大腦神經迴路的運作機制,冀能打穩根基,活用「研究」這套工具;她憑藉優異成績,獲中大頒發總額逾一百萬港元的「利黃瑤璧千禧獎學金」,全額資助她於牛津及所屬書院學雜費,為期三年。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首年內減重 血糖有較大機會回復正常

2024年02月08日 13:37 最後更新:14:55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

2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血糖。然而,近年有臨床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或可透過持續減重達到「糖尿病緩解」,即是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發表。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研究團隊分析了香港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系統中37,000個2型糖尿病新症的數據。研究發現,相對於病發後體重有所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患者能在發病首年內成功減重最少10%,他們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機會率是前者的三倍,成功減重5%至10%的患者之糖尿病緩解機會率亦是增重患者的兩倍。此外,與仍要服藥的患者相比,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患者整體死亡風險減少30%。研究結果為糖尿病患者發病後盡早進行體重管理的重要性提供了實證支持。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表示,雖然研究證明糖尿病緩解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但整體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仍然相當低。英國一項臨床實驗「DiRECT」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為期十二個月的體重管理干預措施,半數成功在沒有用降血糖藥的情況下將平均血糖指數HbA1c降至6.5%,達至糖尿病緩解。但在中大的研究中,只有6%的2型糖尿病新症在平均八年的隨訪期間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這相當於每年不到1%的比率。

陸安欣指,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臨床研究中的生活干預措施和管理方式相對密集及全面,但在現實環境中,患者未能完全遵循這些措施和方式生活;而在近期臨床研究中證實有助達到糖尿病緩解的創新體重管理策略,亦未在現實世界中採用。

研究進一步顯示,要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是具有挑戰性的。是次研究發現,即使患者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每年大概有20%的人會回復至高血糖的狀況。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指,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之低以及維持糖尿病緩解狀態的困難反映了糖尿病的複雜性。患者可能需要採取綜合方法,包括堅守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持久的體重管理,以一直維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才能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由於現實世界中能夠達到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較低並難以維持,醫生和糖尿病患者應對達至糖尿病緩解設定一個較切合實際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全球應優先考慮推行預防糖尿病的策略,並採取公共及個人化措施達成此目標。

目前中大團隊正開發多元社區糖尿病預防策略,作為減輕糖尿病負擔的長期解決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