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隋代糧倉巨如地下城 獨特設計讓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歷史長河

隋代糧倉巨如地下城  獨特設計讓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隋代糧倉巨如地下城 獨特設計讓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2021年06月21日 13:26 最後更新:13:26

史載隋朝的糧食到了唐代的貞觀年間還沒吃完,依然可以食用。形容似乎相當誇張,但考古發現,有根有據。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考古團隊由2012年起,在黎陽倉及回洛倉的遺址發掘研究,經過兩年時間研究,指出回洛倉的面積相當於50個標準足球場般大,宛如一座地下城,結構相當複雜。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140米,南北寬355米,倉城牆厚3米。倉城分為中部的管理區、東西兩側的倉窖區、道路和漕渠幾部分。在已完成考古鑽探的約86萬平方呎的範圍內,已確定的倉窖數量達到220座,推測整個倉城倉窖的數量約700座,遠超文獻記載中的數量,而倉窖所使用的建築物料及設計水平非常高,令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以及黎陽倉這類特大型糧倉的重要性,在古代已經證實,好像瓦崗軍攻下糧倉,將糧食分給貧苦群眾,農民起義軍迅速壯大到數十萬。可見隋末時期,糧倉在政權爭奪戰中成為資本,起了決定作用。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