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州荔灣居民緊急用藥!幸好……

大灣區

廣州荔灣居民緊急用藥!幸好……
大灣區

大灣區

廣州荔灣居民緊急用藥!幸好……

2021年06月23日 22:24

從5月26日到6月17日,在廣州荔灣芳村片區封閉、封控管理期間,部分居民就醫、用藥一度受到影響。

南都記者在芳村走訪期間,認識了一群為藥物短缺奔波的人:從社區三人小組、居委會,到「如約就醫」巴士跟車員、司機,隧道口執勤的民警……

他們中,有人在萬人社區登記居民短缺藥物,到社區醫院跑腿取葯;有鮮少網購的醫生變「快遞達人」,幫居民代取封閉區外寄來的藥物,兩周下來,快遞超過自己去年網購的快遞總量;還有民警在珠江隧道口來回穿梭,幫忙送葯。

多名患者能用上藥,離不開這些「無名英雄」的付出。

三人小組「跑腿」,代居家隔離的長者開藥

時間回到6月8日早上,金桂旭循例到芳和花園上門做核酸。

多輪排查後,他和同事發現幾個「漏網之魚」:或稱生病未下樓,或因腿腳不利索。

獨居的銀伯是其一,個頭不高,很溫和,也很沉默。

「我不舒服。」追問下,銀伯才道出自己有些“心悸”。

金桂旭感到不妙,諮詢專科同事,獲悉是停葯後的常見癥狀。

31歲的金桂旭是廣州番禺中心醫院口腔科醫生。這是廣州芳村片區封閉封控管理以來,他作為三人小組成員前來工作的第二周。

芳和花園在2010年建成投用,有21棟樓,平均樓高30層,每層8到9戶,居住密度不低。20個三人小組很快摸排獲悉,這個有著2萬居民的社區,老年居民多,封控期間的問題之一是藥品的供應和送達。

在登記銀伯缺什麼葯時,金桂旭愣住了。

打開藥瓶,沒法知道裏面是什麼葯。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銀伯,習慣把要服用的葯,用相同的小瓶子裝好,瓶外只標記:一天吃幾顆,一日幾次。

第二天上門,金桂旭讓銀伯給女兒打電話,通過電話,他找到了答案:三種病,七種葯。

而像銀伯這樣有多種基礎疾病,需要服用好幾種葯的長者,不在少數——同棟樓退休的李姨和老公何叔,也要開8種葯。

芳和花園所處的東漖街道當時實行封閉管理,所有居民要居家隔離。獲悉東漖街道社區醫院有基礎葯,金桂旭和同事決定在摸排工作之外,抽時間幫這些居民取葯。

出發前,他用筆記下藥的用途、劑量、用法,遇到不熟悉的葯類,用手機把藥品名拍下,然後找小區保安借到一輛電動車,騎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三人小組行動同時,芳和花園外,一輛紅色巴士駛入東漖街站台。

6月8日,荔灣區衛健局聯合交通局推出「如約就醫」巴士,突發不適或缺葯的居民,持三人小組出具的“就醫放行條”,可免費乘坐前往芳村片區醫院。

和金桂旭同齡的馮展鴻,是「如約就醫」巴士班長。

發車前,他拎著消毒壺在車內座位前後噴洒。運行幾天下來,馮展鴻留意到搭乘高峰期在上午8點至11點,最常見60歲以上的老年乘客。

「如約就醫」巴士有4條線路,分別串起鶴洞、東沙等區域內的居民區和醫院。荔灣區交通運輸局交通科的黃炳越,和同事走訪了每個站點,考慮到芳和花園、芳村花園等社區居住人口密度高,臨時增加了東漖街站點。

為了方便老人乘車和疾控溯源,老年人乘「如約就醫」巴士只需要持老年卡和就醫放行條,前者已與健康碼綁定。

車上,司機聽到最多的是聲聲感謝,「有了車去醫院很方便。」

民警在隧道內外穿梭,緊急傳遞抗癌藥

社區醫院能提供部分基礎葯,相比之下,特殊葯的需求更讓三人小組揪心。

摸排了4棟樓近1000戶情況後,金桂旭注意到,精神類藥物供應不上的情況比較棘手。三人小組集中統計了這類需求,在居委會協調下借到了一輛車。

腦科醫院就在芳村,雖然變換身份,金桂旭很快摸清醫院方位,走到窗口挂號,打開密封袋,逐一將病歷、藥品名給專科大夫。幫幾位患者開好處方單後,又緊接著去繳費拿葯。

取葯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些患者的醫保定點醫院位於封閉封控區外,如果不能通過醫保結算費用,是不小的負擔。

南都記者了解到,一項政策的支持讓患者不再擔心支付的問題。

據廣州市政府官網6月11日發佈《荔灣區重點管控街道群眾就醫指引》和《廣州市社會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員疫情期間就醫相關事宜指引》,在荔灣南片區內就診時,接診的醫療機構可直接辦理醫保就醫結算或代辦醫保改點,便於居民享受醫保待遇。待封閉封控措施動態調整後,根據自身就醫需求申請辦理改點。

連日上門,患者們已放心地把醫保卡和密碼交給金桂旭,對於自費患者,他們也想到一個辦法:每人預付100元,簽名為證,根據實際藥費「多退少補」。

住在芳和花園的羅女士,孩子罹患肺癌,靶向葯快吃完了,6月15日,三人小組給羅女士開了放行條。

↓↓

120秒緊急傳遞!一盒抗癌藥,穿過珠江隧道到封控區!

以往,羅女士到醫保定點的廣東省人民醫院開藥。這天,拿著就醫放行條,她趕到封控管理的珠江隧道南岸入口。但按規定,封閉封控期間,她不能過隧道。送葯的朋友在隧道口那邊,也不便給她送過來,她很著急。

17時53分,在場執勤的民警胡遠濱注意到羅女士不對勁。

從警11年的他是刑警。芳村片區封控管理以來,他投入一線輪值。早9點剛下班,16時又到崗值班。

胡遠濱詢問羅女士後隨即打電話請示上級,獲准後向她確認了取葯人的聯繫方式和藥品名稱,準備駕車過江。

120秒,胡遠濱駕車跨越珠江隧道,來到黃沙。

他撥通了來送葯的梁女士電話。梁女士是羅女士的朋友,從中山八路騎車來送葯。核對藥品後,胡警官駕車返回。重新進入前往南岸芳村的隧道口前,執勤交警循例記下胡警官的車牌。

18時03分,下車後,他再次核對醫保卡信息和藥品用途,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將藥品交給羅女士。

整個取葯過程不到10分鐘。

醫生變「快遞達人」,智囊群為患者“雲”支招

對於抗腫瘤類、術後移植類藥物的短缺,獲悉駐點酒店在封控期間恢復快遞業務後,金桂旭讓相對一部分患者聯繫封控區外的親友代開藥,寄到他所住的酒店,以便每天去社區時捎帶送上門。

「暫時只能按這個方法解決了。」

原本在家,網購是妻子的「工作」,打開手機短訊,金桂旭近兩周收到的快遞,超過去年總和。他囑咐患者讓寄藥方將信息寫得盡量細緻,避免上門派送時出錯。

金桂旭以往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同事、患者,眼下他與荔灣的聯結緊密了起來:除了三人小組的微信群、社區醫生聯動群,他還加入了一個東漖街道的醫生交流群,時常參與互動。

這個微信群有200名以上群成員,很活躍,基本是東漖街道的醫務,或因封控滯留的醫生,互相為身邊的患者充當「智囊」——

6月9日,金桂旭要幫社區一位乙肝患者找的葯很罕見,社區醫院沒有。求助微信群後,不到10分鐘,一名身在芳村、也正在做志願者的醫生加了金桂旭微信,並告訴他,打聽到位於龍溪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有這個葯,幫了這位患者的忙。

「如約就醫」巴士開通後,馮展鴻要在4條線路上跟車。中午時分,巴士在東沙站休息半小時,司機們趁此時吃午飯。

與馮展鴻搭檔的司機黃師傅是芳村人。封控以來還沒見到過70歲的父母,好在,鄰居幫父母採購了生活物資。

遇到患者在站台張望,他向對方指引乘車辦法,沒有就醫放行條的,他告知後者先去社區開單。

「很多乘車去醫院取葯老人,和我父母年紀都差不多,能幫就幫。」黃師傅說。

馮展鴻還記得,6月14日上午,在如約A線婦幼醫院站上來三名乘客: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和一名三人小組的志願者。小女孩發燒剛到醫院就醫,準備回鶴洞街道。

「小孩子其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她媽媽解釋,她可能突然領悟了。當時她母親抱著她背對著我下車,小女孩正對著我,突然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我馬上也回了她一個加油的手勢。」馮展鴻向南都記者回憶道。

各界接力,藥品供應儲備緊急增加

6月2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通報,在管理區的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急增加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療用藥品種的供應儲備,基本解決大多數慢性病患者的用藥需求,對於少數特殊的藥品,患者可以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交預約申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採購,三人小組或社會志願者送葯上門。

車有限公司獲悉,考慮到仍有部分人群就醫需要搭乘公交,「如約就醫」巴士暫時將持續運營。

逐步地,各類藥物緊缺的情況得到進一步緩解。

最近幾天,金桂旭等芳和花園的三人小組,能提前到晚上8點「收工」。身為牙科醫生,憑外貌認人不是他的長項,“但只要打開口腔,看到牙齒便記起是怎麼回事。”

近日,社區再次全員核酸檢測,在採樣的金桂旭在人群中認出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平時深居簡出的銀伯,主動跑下樓來排隊,精神狀態好了不少。

「可見有葯在,他是心安的。」金桂旭也覺得心安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批約100名廣東省護士陸續抵港於多間公院交流

2024年04月18日 14:03 最後更新:15:00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年初陸續抵港,在多間公院展開交流。除老人科和內科,今次新增深切治療、胃手術科、眼科和內窺鏡科,為期10個半月。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交流期2025年1月完成。他說,廣東護士來港交流不會加重本港醫護人員負擔,下一批交流將有13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醫管局稍後亦會安排本港護士到廣東省醫院交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讓廣東省護士了解本港醫院收症流程,感受到他們態度積極、求知欲強,他亦學習到內地醫院的護理程序。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來港交流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說,交流期間參與了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包括與醫生一起為病人插喉等,形容與香港醫護人員合作愉快,亦讓她加深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