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大有小。古人有个故事,从前卫仲达在翰林院任职,好像是宋朝时候。有一天,他的魂魄被小鬼抓去阴间见阎罗王。阎罗王就审判他,叫判官把他的档案拿出来看看;你作恶、作善,阴间都有记录,等于说都有档案在。档案拿来之后,卫仲达一生造的恶,恶的档案摆满了庭院,都是造恶的;作善的记录只有一卷,就像筷子那么样细,太少了。阎罗王看到这个样子,叫拿秤来称一称,把他造的恶和善秤一秤,看哪个重?结果,这一称之下,那个作恶的簿子反而轻,他这一卷行善的反而重。阎罗王也欢喜了,这个人毕竟还是一个善人。可能是没有大恶,就像记过一样,小过记了很多,没什么大过失。

    卫仲达说:“我不到四十岁,怎么会造这么多的恶业过失?”                                                                        阎罗王就告诉他:“起个恶念,阴间就已经在那个恶的本子上记上一笔,不等待你犯;你要是犯      了,是大恶,念头才一动,是小恶。虽然这一生做的恶不多,但恶念很多。”                                           又问:“善的那一卷里头,记载的是什么?”                                                                                                     阎罗王讲:“朝廷想做一个大的工程,在福州城里面三山这里要修一个石桥。你曾经上疏建议给皇帝,不要兴这个工程,劳民伤财,因为这个工程不是必须要修的。”                                                      仲达就说:“我是有这么一个建议,但是,朝廷并没有接纳,三山石桥还是照做。我这篇奏稿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阎罗王告诉他:“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心已经是为国为民,这个善大;如果朝廷采纳,你的善就更大。” 大、小差别是在这里,就看发心,如果你要是为天下国家,善事虽少,那个善就大了;如果你只顾个人、家庭的利益,你做得再多、再大,也是小善。

      什么叫难易呢?儒家讲,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先要从难的下手,容易的自然就都做到了。孔老夫子讲到如何能做到仁,也必须从难的地方下功夫。难在哪里?难在你要想做一个仁人,必须要把自私自利克服掉。有自私自利,仁就没有了。所以,孔夫子说“先难”,克服自己自私自利这个念头难,要从这里下手。下面,了凡先生举几个例子,当然这几个例子还没有达到夫子论仁的标准,这个标准太高了,那是圣人的标准,不是凡人。现在把这个放下,我们先来看看凡人。

       江西有个舒老先生,是个教书的,大概是教私塾的。有一对夫妇很贫穷,大概欠了国家的税收,没有办法完纳税收,欠了公款是要判刑罚坐牢。遇到从外地搭船返回家乡的舒老先生,舒老先生也不容易,两年在外地教书得到一点微薄的积蓄,他统统把它拿出来代偿税收,保全这一对夫妇。自己忍饥挨饿回到了家里,家中也没有了粮食,妻子已经多次向邻居借粮,正等着他返家后偿还。舒先生把事情原委告诉了妻子,于是,妻子就提起篮子进山挖苦菜,两人吃野菜充饥。这个不容易!在有钱的人,做这个事情不难;没有钱,两年辛辛苦苦教书的收入,都帮助别人,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邯郸张老先生,家里非常贫穷,而且无子,十年辛辛苦苦积攒了一坛子钱。他也是遇到这一家可怜的人,看到邻居家穷人有三个孩子,丈夫犯法而受罚,准备把妻子卖掉,以钱抵消刑罚。张老先生担忧,没有了母亲,那些孩子也就不能生活了。于是,和妻子商量,把十年的积蓄统统拿出来帮助人缴完赎银。钱不够,张老先生的妻子又从自己头上拔下一根钗凑足,成全这一家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舍财是一桩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把全部的财物都舍尽了,这很不容易。这就是难行能行,难舍能舍。

  镇江靳老先生年老无子,在过去有置妾的习俗,再娶一个来传宗接代。邻居家里有一个女孩子年龄很小,靳老夫人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就把女孩买过来,送给他作妾。女孩很年轻,靳老先生不忍心,再送她回家。虽然没有儿子,他也觉得不能耽误女孩一生的幸福。这也是难忍能忍。

      有这样的善行,必然有善报,所以,上天赐给他们的果报也厚。舒先生夫妇晚上听到窗外有人呼喊:“今晚吃苦菜,明年产状元。”舒夫人第二年生了儿子,名舒芬,后来果然中了状元。张老先生当晚梦到天帝抱着一个好小孩送给他,以后就生了儿子弘轩,现在,子孙相继登科第。靳夫人老年受孕生子,以后儿子登第,作了贤明的宰相。

   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积德很容易,帮助别人是轻而易举的事;做好事容易,他不肯干,把积善修福的机会错过了。没有财富、没有地位,修福就难;难而能做,看到别人有急难,他能够不顾一切,把他的全部财富拿出来去帮助别人,这是非常之可贵。

   了凡先生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知道随缘尽力地去行善。哪些是善事?他举了十个例子。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了凡先生往下一条一条为我们说明。

     先说与人为善,我们这一辈现在处在末世,这个时候人心逐渐薄了,没有从前那么样淳厚。千万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盖过别人。做不善事情的人在现在的社会太多了,我们自己虽然行善,决不可以用善来跟他做比较。别人能力不及我,不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去为难别人。自己有才智,一定要懂得收敛,要虚怀若谷。见别人的过失一定要包容、要掩盖,让他慢慢觉悟,给他改过的机会;叫他知道他作恶,别人知道而不说他,容易使他生惭愧心,不敢放纵。人家有很小的长处、有很小的善行,我们见到了,可以舍去自己的立场,全心全力去帮助他、成就他,而且加以赞扬,替他广为宣扬。

     爱敬存心。这个世间君子和小人如果只从外表上来看,常常会相混,实在不容易分辨。如果从心地上来看,君子跟小人就截然不同了,就像黑与白一样,绝不混杂。所以说,君子贤圣他们与一切凡夫所不同的就是存心。圣贤人他们所存的是爱敬之心,人虽然有亲近疏远,有尊贵低微,有聪明愚笨,有道德下流,各有不同的品质,千差万别,但是,这些人跟我们是一体,都是我们的同胞,哪一个不应该礼敬,不应该爱护呢?能够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能通达明了众人之志,就能通圣贤之志。

        什么是成人之美。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一桩善事,这个善事可取,看到这个人很有志向,禀赋还很好,我们要帮助他,扶持他,要成就人才。一般人,跟他同类的就喜欢,对那些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都排斥和反感。一个乡里善人少,势力孤单,不善的人多势大,善人在这个社会生存很不容易。善人要做好事不容易,恶的势力很大,障碍你的人很多。好人常常容易遭受人的毁谤,遭受别人的指责。这种情形只有靠仁人长者,他们出面来纠正这些邪恶的错误,保护帮助善人,使他成立,这个功德是最大的。

       什么叫作劝人为善。一个人生在这个世间,谁能没有天理良心?可是,这个世间就是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家庭、为了事业,都会受环境的影响。诱惑的力量太大了,人本有的天良被这些诱惑、迷惑。我们跟人家相处,要存仁慈的心,要存爱心,时时刻刻要帮助别人,提醒别人,如理如法地开导他,使他能觉悟过来。

      救人危急。人生在世间,遇到不幸的事,遭受颠沛流离之苦,是很难避免的。如果我们见到遇难的人,就像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样,你就晓得多痛苦。一定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帮他解救。这个人有冤枉,帮助他伸冤,帮助他平反。如果是颠沛流离,我们多方面想办法救济帮助他。崔子说:“恩惠不在大,救急要紧。人有急难,赶快要去帮助他。” 这是真正慈悲仁者之言。

      兴建大利。小则为一乡谋幸福,大则为一县、一市谋幸福,只要利益一个地方的,每一个老百姓有力量的都应该努力去做,造福乡里。开河流引导水的工程;筑堤防范水灾;修筑桥梁方便交通;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随时遇到机会,都要劝导大家,同心协力来做。纵然有一些挫折,也不能障碍自己的善行。

     舍财修福。舍,是从心地上舍,就是心不牵挂五欲六尘,也不牵挂自己的身体,内外俱舍,一切所有,无不舍者。如果我们做不到,先从舍财这里下手,我们的心不为财物所诱惑。世人赖以衣食为生存,因此,把钱财也看得最重。我们如果能够施舍钱财,对内可以破除自己的吝啬习气,对外则可救济别人的急难。初舍的时候,总是有点勉强,舍了很难过,还后悔。到最后慢慢养成施舍习惯,就自然了,贪吝逐渐就淡了。

      护持正法。法,是千万年来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中国的儒家佛家道家是正法,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也是正法,它们在这个世界流传千百年,世界上许多人还是把它当作真理,向它学习,依教奉行,这是正法。现在,社会上被一些邪知邪见扰乱,使得大家困惑不堪。古人所谓“破邪显正”,显正,才能破邪,如果正不能显,邪就决定不能破!

     敬重尊长。家里父兄、国家的领导人,一定要尊重,凡是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我们都应该格外去敬重他们。在家里孝顺父母,要有深深的爱心及和顺的容貌,而且柔声和气。这样,才能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变成自然的好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动天心的根本办法。无论你在哪个单位任职,我们做一桩事情,千万不要以为领导人不知道,可以私下胡作妄为,那就错了。如果我们惩罚一个人,不要认为领导不知道,我可以任意去欺负人。这些地方最关阴德。你做好事别人不知道,这是积阴德;你在那个地方作威作福,这是损你的阴德。

     爱惜物命。人之为人,实在讲,就在这一点怜悯心、同情心。增益我们的恻隐之心,求仁就是求的这个,积德也是积的这个。孟夫子说,君子应当远离厨房。因为厨房常有杀家禽的事,这也是为了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所以,先德们有四种肉不吃的禁忌:杀的时候,看到的;听到声音;为我杀的;自己养的。如果实在不能断除肉食,应当要守此戒,以培育仁慈心。这样,慈悲心就会愈来愈增加。不但杀生应戒,就是那些极小的物种,不论愚蠢的,或有灵性的,都是有生命的,都不要伤害它们的性命。我们吃东西不爱惜,饭菜吃剩就丢弃,这是造孽,这个罪很重!这个罪业跟杀生没有两样。

     了凡先生在此举出这十个例子,希望我们从十个例子去类推,认真努力去修学,自然善行就可以圆备。

* * * * * *

舒芬(1484 - 1527)南昌进贤人,经学家,状元,出任翰林院修撰。为宦清正,敢言直谏,虑国忧民, 着有《舒文节公全集》。世人称之为“忠孝状元” 。

张国彦(1525–1598)河北邯郸人,明朝大臣,进士,历任知县、布政使等职,升任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衔,后改任刑部尚书。清正廉明,功绩显赫。其四个儿子也仕途腾达,三子官至户部尚书。

靳贵(1464–1520)江苏镇江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晋升为礼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朝政。

崔子:(1478-1541)河南安阳人,明代学者,刚正廉洁,不畏权贵。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为南京国子监校长,又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编修了《彰德府志》。




200503w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