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

   從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人民幣兑美元的滙率變化,很能說明一些問題。這就是中國要現代化,既利用本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又顧及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進行的。人民幣滙率變化既有市場行為,亦有政府的引導。

    1980年,人民幣兑美元滙率是1.5303。如此高自然是官方價,黑市價就低得多。十年後的1990年,平均滙率是4.7858。在十年内,對美元貶值約62%。這十年平均每年約貶值10.8%。

    此後十年,人民幣對美元仍下跌,最低的1994年,為8.6187,到2000年是8.2784,可算穩定下來。90至00年跌去42.2%,平均每年跌5.6%。

    之后反覆向上,2010年为6.8262,這十年上升21.2%。最近半年,又升為6.485左右,半年上升約6.36%。

   改革開放之初,獲取外滙途徑有限。在香港,無非就是雞蛋、猪肉、淡水魚及豆豉鯪魚之類。那位說十億人"喝可樂,吃漢堡包“是奢望的財經作者就認為"大陸多放單程證人士來港",是增加低價食品來港賺外滙的"政策配合。

    從"三來一補“開始,外資流入中國經濟特區,私營企業迅猛發展,改革開放持續。之後,是國企改革,確定中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用這種"摸着石頭過河"的方式,逐步走上"混合經濟"的道路。在2010年底加入世貿組織後,完全融入世界自由經濟體系,乘上全球化的大潮。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的貿易大國,全球外滙儲備最多(3.2萬億多美元)及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

    中國的工業體系涵蓋聯合國所列39大類,191中類及525小類。"中國製造"已經攻城拔寨,不可取代。所以,近來人民類對美元升值,似乎的完全不在乎。中國商品成了"賣家市場",貴了,加了税也要買,因為無可替代!

   在美國一再濫發貨幣刺激經濟的背景下,人民幣滙率長期堅挺,是大機率發生的事情。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