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700多人衝鋒陷陣百戰百勝? 東漢末年「陷陣營」竟「每戰必克」

歷史長河

700多人衝鋒陷陣百戰百勝?  東漢末年「陷陣營」竟「每戰必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700多人衝鋒陷陣百戰百勝? 東漢末年「陷陣營」竟「每戰必克」

2021年07月05日 09:30 最後更新:09:59

「陷陣營」是東漢末年一支獨特的部隊,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指揮官是呂布麾下大將高順。陳壽的《三國志》形容「陷陣營」:「將眾整齊,每戰必克」。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故名「陷陣營」。南朝宋時裴松之為《三國志》注釋時,曾專門引用東漢末年王粲的《漢末英雄記》的內容,也對陷陣營評價頗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裴松之注引《漢末英雄記》載:「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餘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製精良。加上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並以忠誠聞名。雖然史書中針對「陷陣營」只有一些簡單描述,但由高順的個人能力、修養以及治軍有方,不難感受到陷陣營的精銳。

《英雄記》中有關高順記載 (網上圖片)

《英雄記》中有關高順記載 (網上圖片)

據記載,建安元年196年6月一夜,呂布部將河內人郝萌發動叛亂,攻擊下邳府的廳事閣,呂布不知道謀反者是誰,急忙和妻子衣不蔽體的突破廁所的牆壁脫逃,到都督高順的營內。高順詢問呂布有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用來判斷敵人的線索,呂布只回答聽到河內人的話,高順馬上就判斷出敵人是郝萌,並且立即帶兵進入下邳府,平定亂事,斬殺郝萌。事前,高順曾經上諫呂布,載:「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影視中的高順 (左二)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高順 (左二) (網上圖片)

雖然呂布知道高順忠心,但並沒有重用到他,呂布也因郝萌謀反,更加疏遠高順。當時,呂布憑藉和魏續有外內之親,閒時會將高順所領導的士兵全部給予魏續,直到要出擊時時,才令高順統率,即使如此,高順也從來沒有恨意:「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這裡可以看出,高順其實他是一個很注重個人修養的人,頗有威儀,除了不喝酒誤事,不接受贈饋之外,治軍相當嚴謹,也對自己很要求。陷陣營只得七百人,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據指連擁有萬人敵-關羽及張飛-的劉備,還有曹操猛將如夏侯惇等率領的部隊,也曾經被這一支精銳部隊擊敗:「建安三年,布遂復從袁術,遣順攻劉備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影視中的呂布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呂布 (網上圖片)

「陷陣營」也因呂布兵敗下邳,縛了高順及陳宮投降而告終。陳宮、高順、呂布等人被擒到曹操面前,呂布最終被縊殺,陳宮也難逃一劫,至於「陷陣營」統帥、忠心耿耿的高順,拒絕投降於曹操,默然不語。《後漢書》載:「布及宮、順皆縊殺之,傳首許市」,高順與呂布及陳宮最終被斬首後送到許昌,首級懸掛在許昌城門示眾。呂布殞命,這支「陷陣營」也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