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人種「龍人」完整頭骨化石 或改寫人類演化史

歷史長河

新人種「龍人」完整頭骨化石  或改寫人類演化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新人種「龍人」完整頭骨化石 或改寫人類演化史

2021年06月30日 14:44 最後更新:14:49

中英澳科學家團隊上周五(25號)在《The Innovation》期刊發表文章,指在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所收藏的哈爾濱頭骨化石,為全新的古人類支系,因該頭骨化石在黑龍江哈爾濱一帶發現,故將該支系命名為「龍人」(Homo longi)。

龍人外貌復原圖(網上圖片)

龍人外貌復原圖(網上圖片)

事實上,該頭骨早在1933年被一名工人在哈爾濱松花江建橋時發現,為了避免頭骨被侵略東北的日本人搶奪,他將頭骨藏在家中的水井內,臨終前才將此事告訴後代,他的後代於2018年將頭骨捐贈大學博物館作研究。

該頭骨為最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之一,其頭部外觀如眼眶內部、鼻甲骨、顱骨底部等都清晰可見。

龍人完整頭骨化石(網上圖片)

龍人完整頭骨化石(網上圖片)

頭骨最重要的特徵為它包含原始和進步兩種特徵。在原始特徵上,其眉脊厚長,顱骨穹窿部又矮又低,與現代人頭骨明顯呈球形截然不同,顯示出其古老型人類的特徵;進步特徵上,其顴骨矮平,犬齒窩較淺和吻端更為後縮至腦顱下方,特徵與智人相似,而最為顯著的,為反映人類智力水平的頭骨腦容量達到1420毫升,與現代人的腦容量相差無幾。

龍人頭骨化石的不同角度 (網上圖片)

龍人頭骨化石的不同角度 (網上圖片)

研究指出,龍人頭骨或出自「中更新世」(地球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晚期的湖相地層,大約在14.6萬年前至30.9萬年前之間。這一時間段正是智人與其他古人類分開演化的關鍵時期。頭骨主人為一名年約50歲的男性,在一個被森林覆蓋的平川生活,隸屬於一個小規模社區。龍人和智人一樣,都會捕獵哺乳動物和鳥類,採集蔬果和捕魚。

龍人及其棲息地復原圖(網上圖片)

龍人及其棲息地復原圖(網上圖片)

新研究顛覆了學界過往認為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是最接近智人近親的觀點,科學家將龍人頭骨與將近100件頭骨的測量數據進行比較,編制最有可能的家譜,最終發現龍人所屬的支系與智人的支系為一對姊妹群,意味着龍人比起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有着更為接近的共同祖先。

往下看更多文章

迄今楚國規模最高等級墓葬!直徑88釐米「最大楚鼎」將現世

2024年04月17日 14:20 最後更新:15:17

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為目前考古發掘的楚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墓葬,墓室中南端放置的大鼎直徑88釐米。

楚國規模最高等級墓葬  墓主或是楚國考烈王

中國國家文物局16日在安徽淮南發布了關於「考古中國」重要項目的最新進展,揭示了武王墩墓的考古新發現。據了解,武王墩墓的規模超過了楚國貴族墓葬,屬於一級王族大墓,推測墓主可能是楚國的考烈王。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墓園佔地超150萬平方米  主墓是「甲」字形竪穴土坑墓

根據央視的報導,在考古調查和勘探確認的情況下,武王墩墓目前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和祭祀坑等重要遺跡,整個墓園佔地超過150萬平方米。從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主要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主墓(一號墓)是一個大型的「甲」字形竪穴土坑墓。墓坑近乎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的東側有一條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考古人員發現,武王墩墓的主墓坑中央設有一個「亞」字形的槨室,周圍有8個側室,槨室中間設有棺室,由長條形木構架組成,頂部覆蓋著多層蓋板。此外,槨室的蓋板上發現了墨書文字,目前已經發現和採集了100多句、近千字的文字,標示了蓋板的位置和各側室的功能。

直徑88釐米「最大楚鼎」將現世

墓葬中已經提取出超過千件的編號文物,包括青銅禮器、生活用具、漆木器、樂器和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的數量和種類非常多,還需要考古人員進行分類和鑑定。墓室中南端放置的大鼎的粗測口徑超過了88釐米,比現存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還要巨大。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41年,戰國末期,楚國國君考烈王將都城遷至現今的安徽壽縣。在此期間,楚國經歷了考烈王、幽王、哀王和負芻四代君王的統治,直到被秦國滅亡。

武王墩墓遭盜掘後追回77件文物

武王墩墓在遭到盜掘後曾經追回了77件文物,其中包括一套「漆木虎座鳥架鼓」、一套「阜平君銘文銅虎座」和一套「銘文編磬」等一級文物,還有兩套二級文物,其中一套有9件,另一套則有14件。從追回的文物等級和數量可以看出,該墓的規格遠遠超過一般的楚國貴族墓葬。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