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南海一號沉睡海底800年 出水發掘竟搵到陳年鹹鴨蛋?

歷史長河

南海一號沉睡海底800年 出水發掘竟搵到陳年鹹鴨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南海一號沉睡海底800年 出水發掘竟搵到陳年鹹鴨蛋?

2021年07月08日 14:04 最後更新:14:04

南宋初期(約1160年代),一艘長30.4米,寬9.8米,高3.5米的木質貿易船正出發進行遠洋航行,正當這艘「巨艦」駛至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廣東省台山與陽江交界海域時,卻不幸失事沉沒,從此埋葬在寒冷、黑暗又貧瘠的深海之中。

更多相片
南海一號復原圖(網上圖片)

南宋初期(約1160年代),一艘長30.4米,寬9.8米,高3.5米的木質貿易船正出發進行遠洋航行,正當這艘「巨艦」駛至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廣東省台山與陽江交界海域時,卻不幸失事沉沒,從此埋葬在寒冷、黑暗又貧瘠的深海之中。

當時打撈到的純金腰帶,被譽為南海一號的鎮船之寶。腰帶全長1.72米,工藝精良,帶體呈麻花狀,帶扣裝飾細膩浮點狀紋飾,極具異域風情。專家推測腰帶為中東地區器物樣式。(網上圖片)

這艘船名為南海一號,雖然它無法完成當時將華夏文明帶去遙遠彼岸的任務,卻讓八百多年後的人感受到宋朝的文化魅力。

從南海一號打撈起來的瓷器。瓷碗底的毛筆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字跡同樣極具研究價值。(網上圖片)

從南海一號打撈起來的瓷器。瓷碗底的毛筆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字跡同樣極具研究價值。(網上圖片)

中日聯合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網上圖片)

1989年,中日兩國合作,對南海一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然而當時囿於技術及資金的不足,使南海一號由發現到打撈,足足耽擱了二十年,直到2007年才開始。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局無法打撈和為了防止民間非法盜撈,破壞文物,故其只好向外謊稱該水域有炸彈,並派解放軍警戒,以禁止漁民及外人的靠近。

左為號稱「亞洲第一吊」,起重能力達4000噸的華天龍號;右為重達4000噸,用於盛載南海一號的鋼製沉箱。南海一號的打撈創造了世界考古史上首次「整體打撈」的紀錄。(網上圖片)

一般的海底打撈工作往往都是在海底裏把船隻分解,再將各個被分解的部件打撈上岸重新組裝。然而為免南海一號在切割後失去最原始的形態及歷史信息﹐考古團隊決定「破天荒」對重達5500噸的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整個打撈過程萬分艱難,足足耗時九個月才成功把南海一號撈上地面。南海一號隨後便被拖移至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的「水晶宮」。

位於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專門用於保存南海一號(網上圖片)

位於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專門用於保存南海一號(網上圖片)

發掘現場(網上圖片)

為免南海一號在「重見天日」後失去最原始的形態及歷史信息,工程人員在其送往博物館後,便立刻封牆灌海水,以確保南海一號處於原生態保護狀態。

從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陶瓷類文物分別來自景德鎮、龍泉、德化、磁灶等不同窰址。(網上圖片)

從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陶瓷類文物分別來自景德鎮、龍泉、德化、磁灶等不同窰址。(網上圖片)

保存超過八百年的醃製鹹鴨蛋(網上圖片)

保存超過八百年的醃製鹹鴨蛋(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發現的的黑胡椒。在唐代,胡椒的價值甚至能媲美黃金。(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發現的的黑胡椒。在唐代,胡椒的價值甚至能媲美黃金。(網上圖片)

船上亦發現醃製的橄欖(網上圖片)

船上亦發現醃製的橄欖(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有着不同時期的錢幣。(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除了給我們帶來堆積如山的寶物和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外,還帶給我們很多未解之謎。

船上人殘留下來的生活用品。當中的陶罐可能是用作盛酒。如果屬實,宋代文獻中記載的,遠洋途中船員飲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得到證實。(網上圖片)

其次,南海一號的船主船員身份之謎。南海一號的宏大規模,加上在船上所發現比較粗大的腰帶、戒指、手鐲等金首飾,人們推測船主可能是個非常富裕和身材魁梧的商人。另外船上發現不少船上人殘留下來的生活用品,包括煮食用的鐵鍋、可能是用於盛酒的陶罐、家畜骸骨等。可是船上卻沒有發現人的屍體或遺骸。因此南海一號的船上生活和狀況,仍有待研究。

金首飾。有專家推測,船上只有少量金首飾,應不屬於商品,並極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這推斷,南海一號沉沒時,船上的富商應該不會將隨身所戴的金首飾全部拋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船主人與南海一號一起葬身於大海之中。(網上圖片)

金首飾。有專家推測,船上只有少量金首飾,應不屬於商品,並極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這推斷,南海一號沉沒時,船上的富商應該不會將隨身所戴的金首飾全部拋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船主人與南海一號一起葬身於大海之中。(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清理出的部分動物骨骼遺存。南海一號遺存最多的是羊骨,分為綿羊和山羊共86件、46件雞骨、40件鵝骨、9件豬骨、1件牛骨。有指宋代以吃羊為尚,這些動物遺存的發現有助證實和補充宋代文獻的記載。(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清理出的部分動物骨骼遺存。南海一號遺存最多的是羊骨,分為綿羊和山羊共86件、46件雞骨、40件鵝骨、9件豬骨、1件牛骨。有指宋代以吃羊為尚,這些動物遺存的發現有助證實和補充宋代文獻的記載。(網上圖片)

水質越清雖讓考古工作變得容易,然而越清的水質,卻令文物的保護變得越差;水質越差,出現的瘀泥黏附住文物,則對其有更高的保護。(網上圖片)

最後,南海一號的不腐之謎。南海一號縱使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蓋,以及在20多米深的海底沉睡八百年,可船體卻完好如初,整艘船沒有翻側,而是端坐在海底,且船的木質依然嶄新,絲毫沒有腐爛。船隻的不腐原因有二。一,南海一號所在的海域,水下氧氣濃度極低,船身被大量淤泥包覆,就像被一個保護罩包住,使船體與外界隔絕,從而避免受到氧化破壞。二,南海一號所使用的木料是松木,根據廣東民間之說:「水泡千年松,風吹萬年杉。」松木的抗浸泡能力可見一斑。同時民間又說:「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只半年。」意思是說木材一直保持乾爽,便可以千年不爛;木材一直在水裏浸泡,則能萬年不爛;若一時乾,一時濕,木材大半年就會爛。這就解釋了為何南海一號雖埋藏海底八百年卻毫髮無損,以及南海一號在移到「水晶宮」後,要一直被保存在水中的原因。

南海一號在移到「水晶宮」後,要一直被保存在水中。(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在移到「水晶宮」後,要一直被保存在水中。(網上圖片)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南海一號的價值和影響力不亞於秦始皇兵馬俑,如想親身感受南海一號的偉大及其文化藝術氣息,歡迎到訪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試驗區十里銀灘之上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網上圖片)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南海一號的價值和影響力不亞於秦始皇兵馬俑,如想親身感受南海一號的偉大及其文化藝術氣息,歡迎到訪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試驗區十里銀灘之上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復原圖(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復原圖(網上圖片)

這艘船名為南海一號,雖然它無法完成當時將華夏文明帶去遙遠彼岸的任務,卻讓八百多年後的人感受到宋朝的文化魅力。

世人發現南海一號可算是機緣巧合。1987年,英國海洋探測公司找到廣州救撈局,希望雙方合作在廣東陽江海域尋找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萊茵堡號」(Rijnsburg)。在搜索期間,卻意外探測到另一艘沉船,但由於水底淤泥太厚,搜索隊伍難以採集標本,於是他們便利用「抓斗」來試探性採集沉船內的文物,結果挖到一條純金腰帶及二百多件文物如陶器、瓷器、銅器等,經考古學家的一致鑒定,上述的文物皆為宋元時期的古董,送去鑒定的話大多都能評定為國家一級或二級文物。經學者多番查證,證實沉船極大可能是宋元時期的跨國商船,歷史價值不可估量。

當時打撈到的純金腰帶,被譽為南海一號的鎮船之寶。腰帶全長1.72米,工藝精良,帶體呈麻花狀,帶扣裝飾細膩浮點狀紋飾,極具異域風情。專家推測腰帶為中東地區器物樣式。(網上圖片)

當時打撈到的純金腰帶,被譽為南海一號的鎮船之寶。腰帶全長1.72米,工藝精良,帶體呈麻花狀,帶扣裝飾細膩浮點狀紋飾,極具異域風情。專家推測腰帶為中東地區器物樣式。(網上圖片)

從南海一號打撈起來的瓷器。瓷碗底的毛筆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字跡同樣極具研究價值。(網上圖片)

從南海一號打撈起來的瓷器。瓷碗底的毛筆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字跡同樣極具研究價值。(網上圖片)

1989年,中日兩國合作,對南海一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然而當時囿於技術及資金的不足,使南海一號由發現到打撈,足足耽擱了二十年,直到2007年才開始。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局無法打撈和為了防止民間非法盜撈,破壞文物,故其只好向外謊稱該水域有炸彈,並派解放軍警戒,以禁止漁民及外人的靠近。

中日聯合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網上圖片)

中日聯合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網上圖片)

一般的海底打撈工作往往都是在海底裏把船隻分解,再將各個被分解的部件打撈上岸重新組裝。然而為免南海一號在切割後失去最原始的形態及歷史信息﹐考古團隊決定「破天荒」對重達5500噸的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整個打撈過程萬分艱難,足足耗時九個月才成功把南海一號撈上地面。南海一號隨後便被拖移至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的「水晶宮」。

左為號稱「亞洲第一吊」,起重能力達4000噸的華天龍號;右為重達4000噸,用於盛載南海一號的鋼製沉箱。南海一號的打撈創造了世界考古史上首次「整體打撈」的紀錄。(網上圖片)

左為號稱「亞洲第一吊」,起重能力達4000噸的華天龍號;右為重達4000噸,用於盛載南海一號的鋼製沉箱。南海一號的打撈創造了世界考古史上首次「整體打撈」的紀錄。(網上圖片)

位於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專門用於保存南海一號(網上圖片)

位於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專門用於保存南海一號(網上圖片)

為免南海一號在「重見天日」後失去最原始的形態及歷史信息,工程人員在其送往博物館後,便立刻封牆灌海水,以確保南海一號處於原生態保護狀態。

南海一號內部的挖掘工作一直到2019年6月才完成。考古人員以「保水挖掘」法,即重複放少少水再挖少少文物,最後成功清理出土18萬件陶瓷類文物,超過130噸的鐵和幾萬枚銅錢。更為有趣的是,考古人員發現了幾罐完好的鹹鴨蛋、當時只有上等階級才能享用的黑胡椒以及十分豐富的植物遺存。這些文物都有助後世了解更多有關宋代的藝術文化、古代跨國海上貿易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狀況。

發掘現場(網上圖片)

發掘現場(網上圖片)

從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陶瓷類文物分別來自景德鎮、龍泉、德化、磁灶等不同窰址。(網上圖片)

從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陶瓷類文物分別來自景德鎮、龍泉、德化、磁灶等不同窰址。(網上圖片)

保存超過八百年的醃製鹹鴨蛋(網上圖片)

保存超過八百年的醃製鹹鴨蛋(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發現的的黑胡椒。在唐代,胡椒的價值甚至能媲美黃金。(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發現的的黑胡椒。在唐代,胡椒的價值甚至能媲美黃金。(網上圖片)

船上亦發現醃製的橄欖(網上圖片)

船上亦發現醃製的橄欖(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除了給我們帶來堆積如山的寶物和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外,還帶給我們很多未解之謎。

首先是沉船之謎。南海一號的沉沒原因和時間仍在考究,學者普遍推測南海一號有可能是觸礁、遇上風浪,或超載而沉沒。至於沉船的確切時間,由於船上有着不同時期的錢幣,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時期的紹興元寶,故考古學家難以準確判斷南海一號的沉沒時間。

南海一號有着不同時期的錢幣。(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有着不同時期的錢幣。(網上圖片)

其次,南海一號的船主船員身份之謎。南海一號的宏大規模,加上在船上所發現比較粗大的腰帶、戒指、手鐲等金首飾,人們推測船主可能是個非常富裕和身材魁梧的商人。另外船上發現不少船上人殘留下來的生活用品,包括煮食用的鐵鍋、可能是用於盛酒的陶罐、家畜骸骨等。可是船上卻沒有發現人的屍體或遺骸。因此南海一號的船上生活和狀況,仍有待研究。

船上人殘留下來的生活用品。當中的陶罐可能是用作盛酒。如果屬實,宋代文獻中記載的,遠洋途中船員飲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得到證實。(網上圖片)

船上人殘留下來的生活用品。當中的陶罐可能是用作盛酒。如果屬實,宋代文獻中記載的,遠洋途中船員飲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得到證實。(網上圖片)

金首飾。有專家推測,船上只有少量金首飾,應不屬於商品,並極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這推斷,南海一號沉沒時,船上的富商應該不會將隨身所戴的金首飾全部拋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船主人與南海一號一起葬身於大海之中。(網上圖片)

金首飾。有專家推測,船上只有少量金首飾,應不屬於商品,並極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這推斷,南海一號沉沒時,船上的富商應該不會將隨身所戴的金首飾全部拋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船主人與南海一號一起葬身於大海之中。(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清理出的部分動物骨骼遺存。南海一號遺存最多的是羊骨,分為綿羊和山羊共86件、46件雞骨、40件鵝骨、9件豬骨、1件牛骨。有指宋代以吃羊為尚,這些動物遺存的發現有助證實和補充宋代文獻的記載。(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上清理出的部分動物骨骼遺存。南海一號遺存最多的是羊骨,分為綿羊和山羊共86件、46件雞骨、40件鵝骨、9件豬骨、1件牛骨。有指宋代以吃羊為尚,這些動物遺存的發現有助證實和補充宋代文獻的記載。(網上圖片)

最後,南海一號的不腐之謎。南海一號縱使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蓋,以及在20多米深的海底沉睡八百年,可船體卻完好如初,整艘船沒有翻側,而是端坐在海底,且船的木質依然嶄新,絲毫沒有腐爛。船隻的不腐原因有二。一,南海一號所在的海域,水下氧氣濃度極低,船身被大量淤泥包覆,就像被一個保護罩包住,使船體與外界隔絕,從而避免受到氧化破壞。二,南海一號所使用的木料是松木,根據廣東民間之說:「水泡千年松,風吹萬年杉。」松木的抗浸泡能力可見一斑。同時民間又說:「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只半年。」意思是說木材一直保持乾爽,便可以千年不爛;木材一直在水裏浸泡,則能萬年不爛;若一時乾,一時濕,木材大半年就會爛。這就解釋了為何南海一號雖埋藏海底八百年卻毫髮無損,以及南海一號在移到「水晶宮」後,要一直被保存在水中的原因。

水質越清雖讓考古工作變得容易,然而越清的水質,卻令文物的保護變得越差;水質越差,出現的瘀泥黏附住文物,則對其有更高的保護。(網上圖片)

水質越清雖讓考古工作變得容易,然而越清的水質,卻令文物的保護變得越差;水質越差,出現的瘀泥黏附住文物,則對其有更高的保護。(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在移到「水晶宮」後,要一直被保存在水中。(網上圖片)

南海一號在移到「水晶宮」後,要一直被保存在水中。(網上圖片)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南海一號的價值和影響力不亞於秦始皇兵馬俑,如想親身感受南海一號的偉大及其文化藝術氣息,歡迎到訪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試驗區十里銀灘之上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網上圖片)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南海一號的價值和影響力不亞於秦始皇兵馬俑,如想親身感受南海一號的偉大及其文化藝術氣息,歡迎到訪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試驗區十里銀灘之上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網上圖片)

期待考古人員能揭露更多南海一號的「秘密」,讓濃厚的宋代文化氣息一覽無遺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