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撈失手「遺珠」 中大彈性收生擴至全校

社會事

撈失手「遺珠」 中大彈性收生擴至全校
社會事

社會事

撈失手「遺珠」 中大彈性收生擴至全校

2021年07月16日 10:18 最後更新:10:28

中大亦推出首屆「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取得佳績的新生,每人獲五萬元。 

文憑試放榜在即,尖子生向來是大學爭相取錄目標。中文大學決定將取錄彈性收生的尖子計畫,延展至全校各科,不再只限於理、工學院,即使核心科目有任何一科未達標,但選修科目表現優異的尖子生,仍有多一個入學機會。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接受獨家專訪稱,新安排料有利心儀文史哲課程的學生,其專精領域須與報讀課程對應,未有指明「摘星」的數目要求。中大亦推出首屆「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取得佳績的新生,每人獲五萬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中大理學院及工程學院前年首推彈性收生,吸納核心科失手、但具有「既廣且深STEM能力」的尖子,兩屆以來共特別取錄十二人。身兼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的王淑英稱,校方有見兩屆反應良好,認為有條件靈活擴大至全校各院系,宣布今屆起推行新安排。她坦言,是次可讓心儀文史哲和社會科學課程的學生受惠,惟礙於學科性質未如STEM學科般容易界定,對選修科或「摘星」數目均未指定要求,「可以確定是,學生對應的學科表現要突出,其他科目亦不能太差,否則對符合門檻入學的學生不公平。」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明年參與直接取錄計畫

  以往彈性收生只限理、工學院,王淑英指一般學生多是中文或英文科「失手」,跌至未達標的二級,她建議這類核心科目任一未達標的學生,若心儀中大,在放榜後的聯招改選,仍可將其置於首三志願內,「好讓我們有機會將遺珠『撈』出來。」與原先安排相同,學生仍須通過面試,展現能力與熱誠始獲取錄。

  比起其他已全面「彈性收生」的大學,中大會否錯失先機?王淑英認為並非如此,她指很多在其他領域有卓越表現的學生,在這些範疇發展抱有很大的熱誠,「新安排對學生來說,也是多一個入學機會。」她亦提到中大支持多元收生,已提出十個以內的課程名單,參與政府明年推行的「學校推薦直接取錄計畫」,即毋須考慮文憑試成績,放榜前已率先取錄,惟最終課程和名額仍待當局確定,相信年底前會有公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在入學獎學金以外,中大新學年亦增設「中大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新生,首屆將由八個學院各自甄選一名傑出本科新生,頒發五萬元獎勵。王淑英表示,獎學金自大學財政儲備及捐款撥出,各學院將於開學後提名新生角逐,任何途徑入學的本地及非本地生均合資格申請。甄選條件方面,涵蓋學術和非學術成就,如候選人條件相若,家庭經濟狀況亦會被考慮。

首推「校長卓越獎學金」

  針對疫情影響,中大今年再預留款項推助學金,是次設四百名額,資助有家庭經濟困難的應屆聯招新生,每人一萬元,入讀中大的未來四年內,到外地進行交流或服務學習。王淑英指,社會正步向「後疫情」時代,「大學冀在此時勢下裝備我們的學生,鼓勵他們有機會開闊眼界。」她強調此舉並非為「搶學生」,助學金為正領取全額政府書簿津貼、綜援或申明有其他經濟困難的學生而設,最早下周一起可於網上簡單登記。

全文刊《星島日報》

中大協理副校長王淑英稱,中大今年增設「中大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傑出新生,首屆共八個名額,每人可獲頒發五萬元獎勵。

中大協理副校長王淑英稱,中大今年增設「中大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傑出新生,首屆共八個名額,每人可獲頒發五萬元獎勵。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首年內減重 血糖有較大機會回復正常

2024年02月08日 13:37 最後更新:14:55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

2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血糖。然而,近年有臨床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或可透過持續減重達到「糖尿病緩解」,即是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發表。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研究團隊分析了香港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系統中37,000個2型糖尿病新症的數據。研究發現,相對於病發後體重有所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患者能在發病首年內成功減重最少10%,他們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機會率是前者的三倍,成功減重5%至10%的患者之糖尿病緩解機會率亦是增重患者的兩倍。此外,與仍要服藥的患者相比,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患者整體死亡風險減少30%。研究結果為糖尿病患者發病後盡早進行體重管理的重要性提供了實證支持。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表示,雖然研究證明糖尿病緩解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但整體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仍然相當低。英國一項臨床實驗「DiRECT」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為期十二個月的體重管理干預措施,半數成功在沒有用降血糖藥的情況下將平均血糖指數HbA1c降至6.5%,達至糖尿病緩解。但在中大的研究中,只有6%的2型糖尿病新症在平均八年的隨訪期間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這相當於每年不到1%的比率。

陸安欣指,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臨床研究中的生活干預措施和管理方式相對密集及全面,但在現實環境中,患者未能完全遵循這些措施和方式生活;而在近期臨床研究中證實有助達到糖尿病緩解的創新體重管理策略,亦未在現實世界中採用。

研究進一步顯示,要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是具有挑戰性的。是次研究發現,即使患者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每年大概有20%的人會回復至高血糖的狀況。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指,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之低以及維持糖尿病緩解狀態的困難反映了糖尿病的複雜性。患者可能需要採取綜合方法,包括堅守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持久的體重管理,以一直維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才能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由於現實世界中能夠達到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較低並難以維持,醫生和糖尿病患者應對達至糖尿病緩解設定一個較切合實際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全球應優先考慮推行預防糖尿病的策略,並採取公共及個人化措施達成此目標。

目前中大團隊正開發多元社區糖尿病預防策略,作為減輕糖尿病負擔的長期解決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