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球首例 中山一院「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兩岸

全球首例 中山一院「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兩岸

兩岸

全球首例 中山一院「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2021年07月16日 14:56 最後更新:07月17日 01:48

手術實現了全個過程中,心臟不中斷血流、不會停止跳動的特點。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今日宣布世界上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成功,是該院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繼應用於肝移植、腎移植後,首次應用於心臟移植。手術實現了全個過程中,心臟不中斷血流、不會停止跳動的特點。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今早新聞發佈會上,中山一院副院長、器官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表示,此手術技術不斷完善後,逐步向港澳及國際推廣出去。但目前在粵港澳仍存在制度障礙,人體器官跨境運輸受到限制。他預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良好後,未來能逐步突破人體器官跨境運輸和器官移植技術共享等障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心臟外科、體外循環科及手術麻醉中心等多學科團隊組成聯合攻關小組,經過兩年多探索,進行了幾十例大動物實驗,最終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心臟移植技術流程,並將該技術命名為「無缺血心臟移植術(Ischemia-free Heart Transplantation,IFHT)」。

中山大學第一醫院召開記者會公布手術成果。

中山大學第一醫院召開記者會公布手術成果。

今次手術病人為67歲的福伯,在中山一院被診斷患「擴張型心肌病」,其心臟已進入終末期,左心室的收縮功能已減到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他亦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肺動脈高壓、腎功能減退等。10多名學科專家組成的心臟移植團隊術前進行3個多小時的心臟移植術前籌備討論會。

醫院圖片

醫院圖片

在6月26日下午2時為福伯進行手術,歷時4.5小時,期間將捐獻者心臟在「不中斷血供」、「不停跳」的情況下移植給受者。福伯於術後36小時拔除氣管插管,目前已度過術後早期的全身炎性反應,心臟和各個臟器功能都順利恢復,近日可出院。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全球首例!廣州醫療團隊成功完成自主呼吸麻醉下雙肺移植手術

2024年04月20日 09:20 最後更新:14:10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的何建行教授團隊最近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在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下進行的雙肺移植手術。

肺移植是患者唯一延長生命辦法

據悉,這次手術的患者是一位終末期肺疾病患者,他的肺功能持續惡化,肺移植是唯一能延長他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該患者等待了一段時間後,通過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獲得了肺移植的機會。

光明網圖片

光明網圖片

創新引入「無管」理念應用於肺移植手術

由於患者的左肺病變嚴重且伴有肺心病,需要在體外膜肺氧合(ECMO,又稱人工心肺)的輔助下進行移植手術。經過多學科團隊的評估和討論,他們決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創新地引入「無管」理念,將其應用於肺移植手術中。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傳統的肺移植手術是胸外科領域中非常高難度的手術之一。傳統手術中,必須在氣管插管和呼吸機的支持下進行肺移植,但這可能會伴隨嚴重的併發症,特別是與呼吸機相關的肺損傷,這不僅會進一步惡化肺功能,還可能增加危重患者的死亡風險。

何建行:長期使用呼吸機支持或導致呼吸肌功能下降

何建行教授介紹說,長期使用呼吸機支持除了可能引起呼吸機相關的肺損傷外,還會導致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功能下降,可能使患者出現焦慮、抑鬱和孤獨感等嚴重心理疾病。

光明網圖片

光明網圖片

自主呼吸麻醉下雙肺移植 可保護移植肺功能

通過多年的發展和臨床實踐,「無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基於這一成果,何建行教授認為在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下進行肺移植手術能夠避免呼吸機相關的肺損傷,減少鎮痛鎮靜和肌鬆藥物的使用,減輕全身炎症反應,保護移植肺的功能,並加速術後康復。同時,這也可以減少鎮靜、鎮痛和肌松藥物的使用,有效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光明網圖片

光明網圖片

在手術過程中,該醫院的器官移植科和麻醉手術科等部門緊密合作,在ECMO的輔助下,使用喉罩實現了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成功地完成了雙肺移植手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