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3大提示治失眠 「夠累」與「放鬆」是關鍵 

生活事

3大提示治失眠 「夠累」與「放鬆」是關鍵 
生活事

生活事

3大提示治失眠 「夠累」與「放鬆」是關鍵 

2021年07月27日 20:47

明天有重要約會,現在又睡不著怎麼辦?「夠累」與「放鬆」是兩大關鍵。 

失眠和慢性病不同,失眠是主觀的感受,只要「白天精神受影響、主觀感覺睡眠品質不好」都可稱為失眠。白天精神受影響指的是頭腦不清楚,比方說聽完報告無法歸納出重點、恍神,覺得疲倦想睡,負面情緒變多,覺得易怒、提不起勁,或正面情緒變少,該開心卻開心不起來。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長期睡眠差 罹病死亡風險高

晚上不睡覺就像身體整天備戰,造成自律神經功能亢奮,令血壓、體溫、血糖等都無法呈現正常的日夜高低變化,或影響身體對熱量脂肪的消耗,造成肥胖及壓力相關的荷爾蒙疾病。

而長期睡眠品質不好,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情緒相關疾病的機會,甚至有較高的死亡風險。有失眠困擾的人出現憂鬱症的風險,更較沒有此困擾的民眾多四倍,所以失眠問題實在不容小覷。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三個關鍵因素 長期失眠上身

1.體質:有些人天生比較敏感,一點聲音、光影變化就會驚醒,或是心裡有壓力就會偶爾失眠,稱為失眠的易感性。

2.發病因子:如最近感冒、失戀、倒會,可能會持續一兩個禮拜,從短暫的失眠變成慢性失眠。通常一個壞習慣養成約三個月,例如一開始因為有壓力睡不著熬夜,隔天精神不繼喝咖啡硬撐、下午補眠,就算後來壓力的原因消失,卻已經養成在床上辦公的習慣。

3.惡化因子:是指後期發展出來的壞習慣和觀念,例如有些人以為一定要睡滿八小時,明明不想睡也要一直躺在床上,但其實睡眠時間剛好就可以,太多太少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 認知行為療法

不吃藥治失眠,有可能嗎?目前唯一通過科學驗證,可長期自我保養的治療失眠方式,就是「認知行為療法」,三種方法如下:

1.刺激控制法

「讓床成為睡覺的地方。」不在床上做與睡覺無關的事,真正想睡時才上床,並且於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若在床上躺20分鐘睡不著,起來到另一個房間做靜態活動,等到想睡再回來,白天避免午睡。

2.限眠療法

是刺激控制的延續,等到真的有睡意時才去睡覺,除了避免「床鋪變成失眠的地方」外,也可提升睡眠效率、濃縮睡眠時間。例如晚上10點上床卻翻來覆去到2點才睡著,那就改成2點才上床,可能還是翻來覆去,但時間會縮短,也許3點就能入睡,但同樣還是要要求自己7點起床,讓睡眠更有效率。

3.放鬆技巧

找個安靜、舒適、不受打擾的地方,最好在三餐之前或睡前,運用「緊張—放鬆」技巧,例如想要放鬆肩膀,就先聳起肩膀,將肌肉緊繃5至7秒,再慢慢鬆開15至30秒,逐步從手部肌肉、臉部肩頸、胸腹背部至大腿膝蓋等處放鬆。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童年影響一生 研究:兒時擁快樂經驗成年後更健康

2024年04月16日 07:00

童年可能影響人的一生,成年人身心健康可能都與兒時的成長經歷有關。有研究發現,童年的快樂經驗會令成年後更健康。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發現青少年階段是形成健康心態和行為的關鍵期

研究發現,在年少時接觸正向情緒的愉快體驗的成年人,更趨向健康的行為模式,而患上慢性病的風險也會較低,反映青少年階段是建立健康心態和行為的關鍵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調查了近萬名青少年分析41種指標

據刊載在《PLOS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哈佛大學的專家長期追蹤及分析了由近1萬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生的15至18歲青少年提供的健康資料,包括個人背景、健康及心理狀態等。

研究人員按參加者一年內的正向情緒水平來分組,評估幸福、快樂、興奮及冷靜等正向情緒,與患病、健康行為、精神和心理健康及社會行為等41指標的關係,從而了解正向情緒對成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顯示兒時正向情緒對心理健康影響尤其明顯

結果顯示,正向情緒經歷愈多的青少年,在各個指標的得分也會愈高,尤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為明顯,經歷更多正面情緒的青少年,成年後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及壓力都會較少。

較早介入有助於改善成年後的身心健康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結果反映若能在青少年階段介入,讓他們有更多正向的情緒經歷,有助改善成年後的身心健康和行為,若待成年後採取措施則可能已經太遲。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