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西環卑路乍灣海濱休憩地 化身「海濱共享空間」實驗場

社會事

西環卑路乍灣海濱休憩地  化身「海濱共享空間」實驗場
社會事

社會事

西環卑路乍灣海濱休憩地 化身「海濱共享空間」實驗場

2021年07月25日 15:43 最後更新:15:45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發表網誌,介紹位於堅尼地城城西道西環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

更多相片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發展局相片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發表網誌,介紹位於堅尼地城城西道西環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大部分設施和裝置是可移動。發展局相片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去年10月起全面24小時開放,為市民提供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整個項目由海濱長廊和相連的休憩用地組成,佔地約5,900平方米。

「堅農圃」在休憩用地旁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發展局相片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指,「海濱共享空間」的特色,是以「願景帶動」的管理模式,沒有制定太多規則或限制。在這裡,大家可以跑步、踏單車、踩滑板、閒坐、奔跑追逐、攜寵物進入及使用,各適其適,而大部分設施和裝置均可移動,包括運貨用的卡板、不同設計的座椅、搖搖椅、「期間限定」的遊樂設施等,大家按喜好使用,發揮創意,創造自己的天地,亦增加市民對海濱的歸屬感。

溫室內的水耕農場,一個月可出產一噸蔬菜。發展局相片

至於毗鄰休憩用地約2,000平方米的範圍,現時由非政府機構「堅農圃 」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是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和有機耕種的都市休閒農場,也是唯一一個公開給市民使用的水耕農場。「堅農圃」建築設計顧問陳啟豪介紹設置於溫室的水耕農場時稱,溫室高6米,是全港最高的水耕農場,共種有6,000棵植物,一個月可出產一噸蔬菜。溫室溫度維持在25至27度,室外種植蔬菜一般需時兩個月才可收割,現在只需一個月就可收割。

「堅農圃」在休憩用地旁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發展局相片

黃偉綸表示,會繼續與海濱事務委員會緊密合作,進一步開通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例如銅鑼灣的「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可望於今年年底陸續開放,屈臣道以北的「東岸公園主題區」亦可望今年第三季開放。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為市民提供可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發展局相片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為市民提供可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發展局相片

黃偉綸指,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作為「海濱共享空間」實驗場,是香港海濱發展一個重要試點,用地的設計和管理模式均是實驗性質。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發展局相片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發展局相片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去年10月起全面24小時開放,為市民提供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整個項目由海濱長廊和相連的休憩用地組成,佔地約5,900平方米。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大部分設施和裝置是可移動。發展局相片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大部分設施和裝置是可移動。發展局相片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指,「海濱共享空間」的特色,是以「願景帶動」的管理模式,沒有制定太多規則或限制。在這裡,大家可以跑步、踏單車、踩滑板、閒坐、奔跑追逐、攜寵物進入及使用,各適其適,而大部分設施和裝置均可移動,包括運貨用的卡板、不同設計的座椅、搖搖椅、「期間限定」的遊樂設施等,大家按喜好使用,發揮創意,創造自己的天地,亦增加市民對海濱的歸屬感。

「堅農圃」在休憩用地旁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發展局相片

「堅農圃」在休憩用地旁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發展局相片

至於毗鄰休憩用地約2,000平方米的範圍,現時由非政府機構「堅農圃 」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是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和有機耕種的都市休閒農場,也是唯一一個公開給市民使用的水耕農場。「堅農圃」建築設計顧問陳啟豪介紹設置於溫室的水耕農場時稱,溫室高6米,是全港最高的水耕農場,共種有6,000棵植物,一個月可出產一噸蔬菜。溫室溫度維持在25至27度,室外種植蔬菜一般需時兩個月才可收割,現在只需一個月就可收割。

溫室內的水耕農場,一個月可出產一噸蔬菜。發展局相片

溫室內的水耕農場,一個月可出產一噸蔬菜。發展局相片

黃偉綸表示,會繼續與海濱事務委員會緊密合作,進一步開通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例如銅鑼灣的「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可望於今年年底陸續開放,屈臣道以北的「東岸公園主題區」亦可望今年第三季開放。

「堅農圃」在休憩用地旁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發展局相片

「堅農圃」在休憩用地旁營運開放式社區園圃,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發展局相片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為市民提供可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發展局相片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為市民提供可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的消閒空間。發展局相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爭取80億撥款改善排水 甯漢豪:渠務署擬推7項工程

2024年04月24日 14:27 最後更新:15:01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渠務署計劃在今個財政年度為7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項目,爭取撥款共約80億元。

23年暴兩期間多區發生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23年暴兩期間多區發生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甯漢豪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稱,7個系統覆蓋多區,為旺角、黃大仙、觀塘、九龍城、港島東、大埔、沙田及西貢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署方已加快工作,正為有關工程項目同步進行招標,以壓縮工程合約的採購時間,以期在獲得撥款批准後盡快開展改善工程,目標在大約3年半至6年內分階段完成7項工程。

甯漢豪指出,自去年9月至今,為盡早減低各區水浸風險,渠務署正為全港各區進行一系列跟進工作,當中包括約120項小型改善工程,改善現有進水口及加建路邊集水溝和排水渠,有關工程已大致完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她又指,為應對未來的極端天氣,保安局會定期在風季前舉行跨部門演習,今年演習會在下月舉行,模擬超強颱風襲港時造成廣泛的財物損毀及主要幹道被嚴重阻塞,各參與者需闡述應對不同情境時的應變行動,了解彼此角色和責任,有助提升協調能力。

23年9月,黃大仙中心北館嚴重水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23年9月,黃大仙中心北館嚴重水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在預警方面,政府會繼續引進先進的氣象觀測儀器和研究使用例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加強與各地氣象部門的數據交換、信息溝通和預報技術科研合作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