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開箱:北京奧運會背囊「驚現」東京 中國製造到底多好用?

博客文章

開箱:北京奧運會背囊「驚現」東京 中國製造到底多好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開箱:北京奧運會背囊「驚現」東京 中國製造到底多好用?

2021年07月26日 09:40 最後更新:10:09

隨著東京奧運會上個星期開幕、全面開賽,前線記者開始了緊張忙碌的採訪工作,有中國記者意外發現了一個亮點:有外國行家仍然背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媒體背包。一個背囊用了13年,就有網民表示即刻想起Eason一首歌:「你的背包 背到現在還沒爛」。

記者在東京街頭偶遇北京奧運會背囊。

記者在東京街頭偶遇北京奧運會背囊。

根據《北京日報》的報道,記者在東京班車站看到一位白俄羅斯的男士背著北京奧運會上發的背包,感慨北京奧運會發的媒體包「真是禁洗又禁曬,禁拉又經禁拽,簡直太好用了。」

更多相片
記者在東京街頭偶遇北京奧運會背囊。

隨著東京奧運會上個星期開幕、全面開賽,前線記者開始了緊張忙碌的採訪工作,有中國記者意外發現了一個亮點:有外國行家仍然背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媒體背包。一個背囊用了13年,就有網民表示即刻想起Eason一首歌:「你的背包 背到現在還沒爛」。

2016年里約奧運會亦不少外國行家背著京奧採訪包。

根據《北京日報》的報道,記者在東京班車站看到一位白俄羅斯的男士背著北京奧運會上發的背包,感慨北京奧運會發的媒體包「真是禁洗又禁曬,禁拉又經禁拽,簡直太好用了。」

北京奧運會採訪包。

其實這款採訪包在京奧之後,就不斷出現在其他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採訪現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就有記者發現,不少外國行家當時仍然背著這款包,更在交流時盛讚「2008年北京奧運會媒體包是最好的、最實用的、最結實的媒體包」時,記者就表示,聽到這些讚美,「自豪感油然而生」。

採訪包內部分區合理,可以收納好多出外採訪的必備用品。

一個輕便、大容量、分區合理、質素好的背囊,對於需要長時間在外奔走採訪的記者相當重要,磨損亦都比普通用途的背囊更大。但北京奧運會這個採訪包,竟然可以使用足足13年,到底有多實用,質量有多好?

採訪包內部分區合理,可以收納好多出外採訪的必備用品。

這個「長青款」採訪包,印著經典的北京奧運會會徽,搭配復古百搭的黑色。可以用十幾年,質量自然無需多說,而內部的分區更是充分考慮了記者的需求,當年就曾經被行家稱讚過「開創了媒體包的完美佈局」。

配有防水蓋。

採訪包內部按照不同用途,做了清晰的分區,放置記者必備的各種充電設備、鼠標等小體積物品的隔層,還印上簡單圖標,方便識別和使用。

採訪包容量相當大。

一些細節也考慮得相當周全,最外層的口袋,容量充足、開口大,方便記者收納經常取用的物品,甚至還可以裝上三文治、零食等等,兩側亦有標配的擺放水樽位置。另外背囊亦配有防水蓋,記者根本無需擔心採訪器材會被淋濕。

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在火災中完好無損。

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製造,不僅僅是背囊讓人驚艷。早前有報道指,京奧藝術體操冠軍、俄羅斯運動員達里婭·舒庫里希娜的公寓突發火災,一片廢墟灰燼中只有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完好無損,就連緞帶都仍完好。

本屆東奧中國運動員的行李箱採用了防彈材料。

原來,不光獎牌使用的玉石和金屬材料有講究,要成色一致,抗衝擊性能、安全性能良好。綬帶還經過了高科技納米處理,防水、防蛀、防污、防火,永不褪色。

深圳製造的奧運比賽山地車。

而本屆東京奧運會,亦有不少中國製造亮點。今年中國出征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的行李箱,採用了防彈材料,且抗菌抑菌。圖案的設計靈感則來源於浙江良渚文化玉琮,相當有巧思。

2016年里約奧運會亦不少外國行家背著京奧採訪包。

2016年里約奧運會亦不少外國行家背著京奧採訪包。

其實這款採訪包在京奧之後,就不斷出現在其他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採訪現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就有記者發現,不少外國行家當時仍然背著這款包,更在交流時盛讚「2008年北京奧運會媒體包是最好的、最實用的、最結實的媒體包」時,記者就表示,聽到這些讚美,「自豪感油然而生」。

北京奧運會採訪包。

北京奧運會採訪包。

一個輕便、大容量、分區合理、質素好的背囊,對於需要長時間在外奔走採訪的記者相當重要,磨損亦都比普通用途的背囊更大。但北京奧運會這個採訪包,竟然可以使用足足13年,到底有多實用,質量有多好?

採訪包內部分區合理,可以收納好多出外採訪的必備用品。

採訪包內部分區合理,可以收納好多出外採訪的必備用品。

這個「長青款」採訪包,印著經典的北京奧運會會徽,搭配復古百搭的黑色。可以用十幾年,質量自然無需多說,而內部的分區更是充分考慮了記者的需求,當年就曾經被行家稱讚過「開創了媒體包的完美佈局」。

採訪包內部分區合理,可以收納好多出外採訪的必備用品。

採訪包內部分區合理,可以收納好多出外採訪的必備用品。

採訪包內部按照不同用途,做了清晰的分區,放置記者必備的各種充電設備、鼠標等小體積物品的隔層,還印上簡單圖標,方便識別和使用。

配有防水蓋。

配有防水蓋。

一些細節也考慮得相當周全,最外層的口袋,容量充足、開口大,方便記者收納經常取用的物品,甚至還可以裝上三文治、零食等等,兩側亦有標配的擺放水樽位置。另外背囊亦配有防水蓋,記者根本無需擔心採訪器材會被淋濕。

採訪包容量相當大。

採訪包容量相當大。

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製造,不僅僅是背囊讓人驚艷。早前有報道指,京奧藝術體操冠軍、俄羅斯運動員達里婭·舒庫里希娜的公寓突發火災,一片廢墟灰燼中只有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完好無損,就連緞帶都仍完好。

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在火災中完好無損。

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在火災中完好無損。

原來,不光獎牌使用的玉石和金屬材料有講究,要成色一致,抗衝擊性能、安全性能良好。綬帶還經過了高科技納米處理,防水、防蛀、防污、防火,永不褪色。

本屆東奧中國運動員的行李箱採用了防彈材料。

本屆東奧中國運動員的行李箱採用了防彈材料。

而本屆東京奧運會,亦有不少中國製造亮點。今年中國出征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的行李箱,採用了防彈材料,且抗菌抑菌。圖案的設計靈感則來源於浙江良渚文化玉琮,相當有巧思。

深圳製造的奧運比賽山地車。

深圳製造的奧運比賽山地車。

東奧中國山地自行車隊的贊助商則是深圳品牌,這款奧運比賽用車,用了特殊標號的碳纖維材料製作而成,整車重量僅為9.6千克,重量做到了世界最輕。

一個小小的採訪包,歷經行家檢驗,引發網民關於中國製造的熱議,亦都側面展現了國家形象和實力。不過就有網民調侃,明年就要北京冬奧會了,記者們終於可以換上新的中國製造背囊了,「中國質量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金牌

往下看更多文章

韓國今次不「偷」改明搶? 作家稱漢字由韓國人創造

2024年03月19日 12:33 最後更新:12:40

韓國人又出謬論。作家金振明聲稱,韓國人長久以來存在「歷史誤區」,其實漢字是由韓國人創造。

尹錫悅競選演講時,曾以漢字條幅「必生則死,必死則生」,表明勇氣和决心。

尹錫悅競選演講時,曾以漢字條幅「必生則死,必死則生」,表明勇氣和决心。

當地時間2月1日,韓國電視節目「big question」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約20分鐘的影片。

視頻中,韓國作家金振明「教導」韓國人要學習「正確的歷史」。他說,韓國人對歷史的誤解多達300萬個案例,而其中最被廣泛誤解的便是漢字的起源。他聲稱,這是由於歷史上的朝鮮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漢字起源於中國,從而很難想像漢字實際上是源自韓國的。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金振明稱,從中國的角度看,因為漢朝是當時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所以以該朝代的名稱來命名文字,稱之為「漢字」。他還「惋惜」,韓國的「漢江」「大漢門」等名稱都是受到了作為中國附屬國影響的結果。

緊接著,金振明又「誇誇其談」,說出了他所謂的理解:

「但其實漢字不是中國創造的,是我們(韓國)人民創造的文字……而且『漢字』應該稱為『殷字』,因為漢字實際是在殷商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殷商(商朝)並不是中國的國家,是東夷族創建的。現在留下的東夷族就只有韓國人和日本人,所以實際上,漢字是由我們的祖先東夷族創造的。」他還稱,「不瞭解歷史就意味著一個國家不可能成為『高級國家』,人類也不可能成為『高級人類』。」

這個節目在YouTube上目前已經獲得了95萬播放量。然而,金振明的這番言論却遭到了本國網民「拆台」,有網民表示,「我忍著看完了(這個視頻),感覺像是什麽『創造科學』的邏輯,看得我非常尷尬」。

還有人稱,「為什麽你還要覬覦漢字呢,韓語的發音很適合韓國人語言表達(方式),這就足够了。」 「金振明(他)到底還是瘋掉了。」 「那些自稱為歷史小說家的人(都有一個傾向),大部分都未經驗證就隨便胡說。」

妄稱所謂「韓國人祖先東夷族傳播漢字」的論調,在韓國早已有之。據韓國保守媒體NewDaily在2011年的報道,韓國「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創始人陳泰夏認為,漢族沒有創造漢字,漢朝時也沒有「漢字」這個名稱;漢字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族在甲骨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

朝鮮半島歷史學一直分為兩個流派,一派認為朝鮮起源於殷商,即所謂的「箕子朝鮮」,另一派則更多宣傳民族主義,說朝鮮起源於檀君神話——這一派系目前是朝鮮共和國的主體史觀,而在韓國則在樸正熙時期被以「不科學與缺乏考古依據」被剔除出歷史教科書。但是,依靠這兩種史觀,朝鮮半島將自己的所謂民族史强行延長到了3000多年以前。

韓國作家的言論,顯然就是為韓國人的第一種箕子朝鮮的史觀進行背書——朝鮮源於殷商。但是問題在於,殷商人當年用的是甲骨文,但是朝鮮半島一沒有使用過甲骨文,二沒有挖掘出甲骨文文物,他的言論是站不住脚,經不起推敲的。

而且當年朝鮮是直接借鑒的中原王朝的漢字體系,李氏朝鮮王朝推廣自己的文字訓民正音時,遭遇了上層貴族與讀書人的强烈反對,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此乃舍中國自同於夷狄是所謂弃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

也就是說,放弃中文,而學所謂的韓文,是捨弃先進的中國文化,而把自己降低到夷狄愚昧的水平,是放弃名貴的蘇合香而自己使用低檔螳螂丸的愚蠢之舉。

現在韓國作家則偷換概念,將朝鮮半島古代借鑒學習的漢字說成是自己的原創。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韓國人第一次搞類似的事情了,早在兩年前,韓國市民團體就曾經製作「春節海報」,以抗議聯合國發行Chinese Lunar Calendar系列主題紀念宣傳品。

聯合國在2022年發佈的「虎嗅薔薇」郵票,慶賀中國農曆新年。

聯合國在2022年發佈的「虎嗅薔薇」郵票,慶賀中國農曆新年。

而一個事實上的大背景是,自上世紀60年代,韓國在文化上採取的去漢化政策已經推行了超過50年,儘管很多韓國民族主義者在人前大談特談「文化自主」,但他們心裏很清楚什麽是真正的好東西。

韓國人在古代確實是使用漢字,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反過來說是自己創造了漢字,這就有點太不要臉面了。

爭春節名字也好,說漢字是韓國人創造也罷,表面上是一些人玩文字游戲,實際上是為了爭奪國際話語權。

韓國作家先生第一個結論:漢子是由韓國人創造。但是證據呢?因為韓國古代文獻都是用中文記錄的嗎?

歷史上的第二個結論:訓民正音也是韓國人創造的。

當時的大背景:訓民正音是世宗大王為方便貫徹落實自己的命令與統治思想,而結合韓語發音特點發明的。可以將世宗大王發布諺文與周有光發布漢語拼音類比。

朝鮮半島長期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在漫長的時間裏,朝鮮半島的上層社會是依靠引入漢字來構建自己的語言書寫文化體系的。實際上不僅僅是朝鮮半島,日韓朝越都是大中華文化圈的一份子,日文裏有大量的漢字,朝鮮越南更是直接使用漢字書寫體系——雖然朝鮮後來有諺文(訓民正音),越南有字喃。但朝越創立諺文和字喃的目的,只是單純為了簡單記錄本民族口語,諺文雖然「象形而字仿古篆」,但本質還是一種拼音文字。

所以就引發了歷史上第三個事實:訓民正音和彥文長期以來受到兩班階層的反對、抵制與鄙視,只能在其他三個階層,尤其是婦女中流行。

何為兩班階層,其他三個階層又是什麽?類似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在古代的朝鮮半島,也存在將人民分成四個階級的身份等級結構,即兩班、中人、良人、賤人。其中的兩班,是最先發展確立起來的。

《易·說卦》中寫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說的是中國古代以南面為尊位,所以天子、諸侯面見臣子,或士大夫面見僚屬的時候,都朝向南面。高麗的國家建制基本效仿唐制,因此國王也沿襲了「南面聽政」的慣例,國王朝向南面,大臣立於左右兩側,東側為文班、西側為武班,因而有了文、武兩班的說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兩班也逐漸從官制概念發展成為代表著社會地位的身份概念,成為王權以下上層統治階級的代稱。

歷史第四個事實:高麗後期,許多鄉吏通過科舉考試,成功進入兩班體制,還有一些醫官、翻譯,憑藉為蒙古人服務,與元帝國密切關係,也進入兩班體制。

說白了,就是一部分人通過專業技能素養,實現了階級躍升。類似於印度提升種姓的梵化過程。

印度種姓的梵化可以通過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來體現?朝鮮半島的階級躍遷又是依靠什麽呢?自然就是學漢字,讀儒家經典,成為有學識之人。

所以就不難理解上層社會為啥堅决反對並抵制訓民正音了。

歷史第五個事實: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後,大規模整頓兩班體制,認為是兩班體系內人員迅速膨脹,引發社會矛盾加劇。

針對龐大的鄉吏,李成桂限制其科舉應試資格,還强制還原了兩班官僚中的鄉吏,限制兩班權力,設立鄉吏監督部門,明確區分了兩班和鄉吏之間的身份等級,還對胥吏、技術官和庶孽也進行了廣泛的降格,分化了高麗王朝時期的兩班階層,明確細化並確立了以兩班地主為中心的等級森嚴的四民身份等級結構。

朝鮮人做夢也沒想到,在明目張膽種族歧視實行四等人統治時代的元朝,大家尚且有上升的通道,而到了明朝,這種通道反倒被全羅李氏給鎖死了。

李朝時代,兩班是上層統治階級(類似婆羅門與刹帝利),中人則多是降格的吏人和技術官(刹帝利),身份次於兩班而高於良人,構成了下層官僚階級,良人大多從事農業和工商業(類似吠舍),教育水平低下,有納稅和服兵役的義務,而賤人則處於最受壓迫的社會底層(首陀羅和賤民)。

朝鮮的身分制度極為森嚴,只有兩班出身的官吏才能升至正一品,中人最高只能升到正三品,其中士官、鄉吏出身者限品於正五品,胥吏以下限品於正七品,而賤人原則上不能任官。

到了世宗大王時代,朝鮮發展成為了以「文班」和「武班」為主體的兩班統治階層,與以中人——平民階層、良人——身良役賤階層和賤民階層為主體的被統治階層。

歷史第七個事實:良人與賤民中,很多人都是貴族的奴婢,男為奴女為婢,主要是以血統、罪犯、戰俘為其來源。

看過韓劇《明成皇后》的觀衆,或許會對裏面的一個詞有印象——奴婢文書,當時劇中在演繹東學党起義這段時,即東學黨與朝廷談判後簽訂了《全州合約》,內容除了停戰、「打土豪、分田地」以外,還有「燒毀奴婢文書」、「允許青年寡婦再嫁」、「不得强制屠夫戴平壤笠」等破除封建的內容。

歷史第八個事實:在世宗大王發明訓民正音之前,包括王建在內的多個國王曾經試圖改革奴婢制度,但是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受到包括兩班貴族在內的强烈反對。這其實是所謂「華化」與「土俗」之間激烈的爭鋒。訓民正音的頒布實施,實際上是世宗大王强化土俗,以制約對抗貴族的手段之一。

這就有意思了,當年朝鮮世祖大王發布諺文和訓民正音時,「國之語音,异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矣。」

但當時世宗大王這一行為遭到了朝鮮上層社會特別是讀書人的嚴重反對、抵制與抗議。

網民「劉昭廷」說,當年那種情况下,朝鮮的貴族强烈反對使用諺文,尚且還知道要臉,也只是强調「弃漢文而用正音」是「舍中國自同於夷狄是所謂弃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也沒有整出過「漢字由韓國人創造」的暴論,怎麽到現在為了宣傳所謂民族主義,啥都要「偷」了嗎?

換句話說,現在的韓國人還認識多少漢字?一般的人可能也就會幾百個字的水平,而且因為韓文的推廣與普及,韓語表達的準確性都下降了,漢字真要是他們發明的,那恰恰說明韓國人成了這個世界上最丟人的民族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