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鄭州市委書記得知損失情況後淚灑現場

兩岸

鄭州市委書記得知損失情況後淚灑現場
兩岸

兩岸

鄭州市委書記得知損失情況後淚灑現場

2021年07月27日 06:07 最後更新:11:11

基本已經恢復,停在馬路上拋錨的車輛陸續被救援車拉走; 公交車和計程車恢復正常運行,共享單車也可以掃碼; 商鋪門口正在清理打掃,已經開業的小餐館門口甚至排起小長隊。 居民們騎車上路、出門採購,一切都表明,這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正在恢復元氣和煙火氣。

過去一周,鄭州經歷了一場百年罕見的特大暴雨。

根據氣象部門統計,從7月17日8時到21日8時,鄭州4天的降雨量已超過平均全年降雨量的七成,鄭州、嵩山、新密等10個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超出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這場百年不遇大雨讓河南省會鄭州市成為全國焦點。被困、求救、堅持、救援、互助……這場大雨中發生的故事讓很多原本素不相識的人因為暴風雨有了聯結。

更令人深思的是,這場兇猛暴雨來臨之前,鄭州市是如何應對的?暴雨給整個城市帶來多大的影響?當前的鄭州如何更快速、更有效地度過難關?對於這場災難,讓人總結和警醒的又是什麼?

應對

「鄭州市氣象台2021年07月19日21時59分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目前,鄭州市區局部降水量已達50毫米以上,預計未來3小時內,降水持續,累積降水量將達100毫米以上,請注意防範。」

7月19日開始, 很多鄭州市民收到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發送的大雨預警。

7月20日,鄭州市氣象台「鄭州氣象」微博分別在6時02分、9時08分、11時50分、13時25分、16時01分、21時32分、7月21日0時25分,連續發佈7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提示需關注城市內澇,注意防範。

其中, 7月20日上午9:08分發出了第117號《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顯示:預計未來3小時內,鄭州市區及所轄六縣(市)降水量將達100毫米以上。這份文件由鄭州市氣象局局長李柯星簽發。

該文件同時給出了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2、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禦和搶險工作。

根7月20日一早,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在市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主持召開全市防汛救災緊急調度會議。在現場,徐立毅指出,當前鄭州市遭遇的連續強降雨為歷年罕見,局部地區降雨量極大、災害風險極高,防汛形勢極為複雜嚴峻。

當天下午,鄭州市防指決定自7月20日16時起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

作為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鄭州鐵路和公路方面是最早應對的部門。

鄭州鐵路7月20日上午7時許發佈消息,河南多條鐵路線區間封鎖或限速運行,鐵路部門已啟動極端天氣應急預案。

公路方面,7月20日上午8時,鄭州長途汽車中心站發往省內的32條班線暫時停班。中心站及時做好旅客解釋工作,售票廳增開退換票窗口,免費為旅客辦理退票、改簽。

地鐵

但是在鄭州市內,市民們並沒有接到「停工」“停業”的通知。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擔心更多的是晚上下班高峰疊加暴雨,回家的路又將經歷幾個小時漫長的等待。

7月20日16時,32歲的孫某姍還在和丈夫發微信聊天,討論雨越來越大了,該如何回家,最後她決定坐地鐵。

1999年出生、剛退伍在鄭州市金水區法院的小夥子張某陽也打算按照平常的路線,搭乘地鐵五號線列車編號為0501號列車回家。

與孫某姍和張某陽同時乘坐這列地鐵的,還有龐某洋、張某月、曹某嘉等其他500多名乘客。

7月20日17時,在暴雨衝擊之下,0501號列車卡在海灘寺站和沙口路站之間。

隨後,水開始漫進車廂。「流得很快,肉眼可見地漲起來。水位很快就到了小腿。」

不少人給家人發消息求助,還有的人撥打了市長熱線。

18時左右,孫某姍的弟弟收到了姐姐發來的視頻求助信息。與此同時,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於也在18時許接到乘客被困的報警,隨即緊急調救援人員趕到現場。

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發現,救援非常困難,隧道內部分檢修道路已無法通行,不得不用救援繩索搭建繩橋引導群眾轉移。

20時,車廂斷電,水已漫到腰部,大部分人的手機都沒了信號,很多人開始哭,甚至有人給家人發消息交代後事……

一起搭乘地鐵的同事回憶說,孫某姍一直很冷靜,她還告訴同事:「要保存體力,別亂動。」

在靠近前面車廂的張某陽和幾個身強力壯的男乘客們開始自救,他們開始嘗試用滅火器和急救手斧敲開玻璃。

「車停後被困人員都比較慌,不久水位就上升了。後來車長打開一號應急門,我們開始往外逃,但當時所有電話都打不通,大家比較著急。等上了地鐵站台後,我又跟著由乘客和站組人員組成的搜救隊開始救援。」張某陽回憶說。

「車裏面還有人!」被救的乘車人員不斷為救援人員指引方向。

張某陽、另外兩名乘客與站組人員用消防水帶編成安全帶捆在身上,順著水流摸索前進,檢查是否有剩餘人員尚未撤離。

此時在0501號列車尾部的人們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不斷上漲的水離列車的天花板越來越近,氧氣越來越少,人們手挽著手等待救援。但當時他們已在水中泡了將近兩個小時,一些乘客們出現失溫,身體變得十分麻木,還有的人幾近昏迷。

孫某姍的同事回憶,不知道什麼時候,她倆一直牽著的手分開了。沒想到,這一分,竟是永別。

張某陽說,大約在晚上21時,救援人員終於趕到最後一節車廂附近。當打開車門時,車內多人已處於昏迷、半昏迷的狀態。救援隊員連拉帶背把困在車廂里的人員救出,其中也包括孫某姍。

孫某姍的丈夫則開始步行去找妻子,他趟著水從高架走過去,經過3個小時到達現場,但沒有見到妻子。其間,他打了不下20個電話,但一直未能接通。在地鐵占,他得知被救人員被送往了鄭州九院。在那裏的太平間,找到了她。

7月21日凌晨4時,鄭州市發佈消息稱:困在鄭州地鐵五號線的500多名乘客中,1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

一位當晚參與救援的鄭州市委工作人員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大雨導致通訊中斷,救援全靠腿和嘴。當夜,鄭州市所有公務員都基本在崗,有的甚至在幾天前就已經去了縣鄉,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縣鄉我們基本守住了,沒想到市內會發生如此複雜的事故。」該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說:「暴雨預報本身就有難度。與上海、廣州等長期有應對颱風、梅雨季節,有豐富經驗的城市相比,華北下暴雨幾率小。暴雨對鄭州這個內陸城市來說,一年就一到兩次,而且水一般在當天就下去了,鄭州從建市以來都沒有大規模內澇記錄,因此得不到相關部門與科研人員的重視。」

據悉,在7月21日上午,一夜未眠、參與全市指揮救助的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和市內主要領導在匯總鄭州受損情況後,都淚灑現場,幾度哽咽。

醫院

「100年沒有關門,今天關門,醫院停業了啊。」 7月24日上午,當湖南長沙救援隊趕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幫助醫院進行災後重建時,副院長閆新鄭哭得像個孩子。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譽為全亞洲最大規模的醫院,始建於1928年9月,其前身為國立河南大學附屬醫院。資料顯示,目前鄭大一附院總佔地面積682畝,擁有河醫、鄭東和惠濟3個院區,院中院12個、臨床醫技科室95個、病區233個。

對土生土長的鄭州市民來說,這是一座從來不打烊的醫院。

對這個醫院醫生和護士們來說,7月20日晚的不眠夜有生之年難忘。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是其最早的院區和本部,位於河醫立交橋的旁,這裏儀器設備之多,為河南省公立醫院之最。

力系統曾經出現了問題,但是很快就恢復。

按照醫院一般的規劃和設置,一樓或地下一樓是方便病人就診和檢查的區域。

在河醫院區,貴重設備、精密儀器,包括CT、核磁、DR、彩超、PET-CT、直線加速器、伽馬刀、高壓氧倉、配電室、控制系統、安防系統、計算機房等,也大部分在一樓和地下一樓。此外,除了正常的供電系統外,還有一套備用供電系統以及應急發電系統。

所有電梯停運。

醫院下達了轉移病人的命令。

7月20日下午17時,全院3000多名醫護人員背起患者向外轉移。

董樂清楚得記得,當時斷電的樓層一片漆黑,醫生們打著手電筒逐一檢查病房。「擔架不夠了,我們就用被褥當擔架運送患者,從19樓抬到1樓。有一個患者有180多斤,兩個抬他的小護士都只有90多斤,中間停了6次,最終還是安全地把患者抬了下來。」

了,到了17時左右,醫院樓道內的照明燈突然全部熄滅。「我急得直哭,不敢走,不知道裏面怎麼樣,擔心手術做到一半做不下去。」

「醫生是我們救命恩人,做完手術,都累得說不出話了,帶我們走消防通道,硬是用擔架把人抬到病房安置。」該患者家屬說。

當晚,河南省衛健委等有關方面協調了來自河南省各地市和兄弟醫院的救護車,甚至還有大巴車、私家車,幫助鄭大一附院救援轉運。

在這場大轉移中,近3000名醫護人員全部堅守崗位,他們徹夜未眠,巡護、查房,安撫近萬名病人情緒。對於需要供氧的病人,醫護人員還要一對一使用氣囊,人工供氧。

。當天,重症患者全部轉運;7月22日的凌晨1時後,1萬多名病人全部轉運。

7月26日,鄭大一附院重新接診。

京廣路隧道

「我今天是來找我的車,沒找到。這兩天看到網上關於京廣隧道的視頻,看一次我就哭一次!」鄭州市民李倩(應採訪者要求化名)依舊情緒很激動。

市區出現嚴重內澇後,京廣路隧道大量積水。目擊者稱,當時至少上百輛汽車拋錨或困滯在隧道附近和隧道中。此後,不少網路平台上流傳著京廣路隧道大量車輛被淹的視頻。

7月23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步行走訪了京廣路自南向北路段,其中京廣北路隧道南口附近路段已經封閉,被攔上警戒線不讓靠近。

當日,隧道在進行排水工作。據悉,京廣北路隧道車輛被淹情況最為嚴重。

京廣路是縱貫鄭州市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是其建市以來就有的主幹道之一,北起中原東路,南到長江路,既有高架橋,又有隧道。京廣南路、北路、中路隧道加起來長約6公里,其中的京廣北路隧道全長1.8公里,距離鄭州火車站西廣場只有300米。

全國共有30台「龍吸水」,22台已經趕到鄭州參與救援。

對家住西郊長江路的李倩來說,京廣路隧道是她的必經之路。

李倩回憶,從7月19日晚,鄭州就開始下雨,彼時市氣象台就已發佈暴雨紅色預警。

不過,7月20日鄭州各企事業單位並未發出停工通知,很多人還是按照平時的習慣上班。

下午3時30分左右,因為大雨,李倩提前離開辦公室。

就在那一天,鄭州市氣象服務中心已經發佈了4輪紅色暴雨預警,但很多人和李倩一樣並不知道預警,也沒有意識雨天不適宜開車。

「一路上下雨太難開了,平時只要一下雨京廣路隧道就會堵車,我那天其實出門還猶豫要不要把車放在單位。現在想想,放單位就得去坐地鐵五號線,開車就要經過京廣路隧道,哪個都避免不了。」

當天下午4時10分,李倩駕車行駛至京廣路隧道附近,此時已開始堵車。在將近20分鐘的時間裡,車輛幾乎一動不動。雨越下越大,地面的積水開始向隧道里灌去。

有察覺到不對勁的司機掉頭離開。「有個大哥說別開了,還是回去吧。前面路段有積水比較深,小車肯定過不去。我猶豫了30秒,給家裏人打電話問怎麼辦。但是手機信號太弱,有時又是佔線,電話始終沒有接通。最後我覺得技術不好,就把車掉頭停到路邊了。」李倩回憶道,正是這30秒的猶豫和糾結,讓她感到躲過了一場災難。

另一位「幸運者」吳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幫他躲過一劫的是導航。吳先生開車沿著京廣路向南回家,抵達京廣北路隧道時,導航上的擁堵狀態全是深紅色。常年走隧道的他意識到,京廣北路隧道又堵車了。

「當時裏面(隧道)的燈滅了,我一看覺得不中,沒法走,加上外面的雨太大,澆得雨刷都沒什麼用,眼前什麼都看不清,手機信號也時斷時續,所以就繞道走了。」吳先生說。

走訪中,有圍觀群眾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京廣路隧道從7月22日就開始救援工作,但是因為高架橋下有大量積水,還有很多車沒有撈出來。「今天(7月23日)還好點,昨天抽水味道很重,現在車陸續運走了,昨天這裏的車有幾十輛。」附近居民張先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據悉,鄭州市調動了全市的土方、渣土車公司,安排車輛做排水後的道路清潔工作。記者當日在現場看到,多台抽水機正在緊急排水,隧道水面已經明顯下降。

7月23日中午,鄭州京廣路隧道已經部分恢復運行。

在京廣北路隧道尾端鄭州鐵路局集團辦公區域,救援和道路清潔車都在此待命,他們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等到隧道積水抽完,鏟車和清潔車將淤泥鏟走後就可以開始清潔道路。「我們昨天(7月22日)就來了,一直干到今天。預計今天晚上可以完成任務。」一名休息的司機告訴記者。

截至7月26日12時,京廣路隧道現場排查發現6名遇難者,5男1女。

據悉,京廣路隧道不是第一次積水,附近居民說,這裏地勢低洼,下雨很容易積水。

根京廣路隧道此前至少已有3次因暴雨導致積水。

2017年8月18日,一場暴雨突襲鄭州市區,導致鄭州多個街道被淹。京廣路西向東一馬路右側隧道,積水有30厘米。

2019年8月2日,京廣快速路京廣南路隧道內出現積水,南北雙向車輛無法通行。

2020年8月,京廣北路隧道西匝道出口因路面積水封道,京廣路隧道南向北全線擁堵。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