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的蜜桃在哪裡?

博客文章

中國的蜜桃在哪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的蜜桃在哪裡?

2021年07月27日 19:55 最後更新:20:31

美國的常務副國務謝爾曼訪華,最後上完課離開。中國外長王毅和副外長謝鋒見謝爾曼時提出了6個要點、兩張名單、三條底線,發重炮轟美國。

謝爾曼先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面,在會面的同時,會未開完《新華社》不斷發新聞稿詳述謝鋒在會上提出的觀點,過去罕見。謝鋒提出了6點。一、中美關係陷入僵局,根本原因是美國把中國當作《假想敵》。二、中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美國對中國壓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國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上,為了壓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

三、美國所謂「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是想用自己的規則打壓中國。四、美國應先解決好自己的人權問題,沒有資格用全球民主人權代言人自居。五、中國願與美方平等對待、求同存異,美國應該改轅易轍,尊重選擇與中方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六、中國文化主張己所不欲勿斯於人,但面對外來干涉,中國會採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反制。

除了上述的6點之外,謝鋒還提出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對華的錯誤的言行的清單,包括美方撤銷對中方的制裁;另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清單,包括盡快批准中國留學生赴美。中國直接快速地公佈了中方的立場。而謝爾曼因為時差的問題,要差不多隔了半天後問凖上級,才公佈她在會上提及的事情。

如果說中方官員批評美國的言行很有創意的話,謝爾曼的說話基本上是老調重彈。謝爾曼說美方歡迎中美之間的激烈競爭,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但卻提出對中國一系列的關切,包括北京對香港的反民主鎮壓、新疆正進行的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西藏的虐待、對媒體准入及新聞自由的限制、台灣海峽和南海的行為等等。

看謝爾曼和謝鋒的會談,可以見到美方雖然堅持反華立場,但卻沒有提出什麼創新的觀點。

由於會前美國一直吹風說會在中美關係當中加設「護欄」,王毅接見謝爾曼的時候,便明確提到如何看待「護欄」問題,認為要防止中美關係失控,中方只有三點要求,即三條底線;一、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顛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二、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發展進程;三、美國不得侵犯中國的國家主權,不能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從來不是什麼人權民主問題,而是反疆獨、反藏毒、反港獨講都不大是大非問題,台灣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王毅「三條底線」的講法,十分清晰。這就是中方建議設置在中美之間的「護欄」。當然,謝爾曼與謝鋒與會面時中提到的有關香港、新疆等問題,已經是觸碰到王毅提到的「三條底線」當中的其中一條。

看完謝爾曼訪華時的中美交鋒,我有幾點觀察:

一、美國並未能從「實力地位」說話。謝爾景訪華前,美方官員不斷地吹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會談。對此,中方當然大表反對,這也是王毅在會前說要為美國「補上一課」的原因。結果,在會談之後,美方國官員,包括謝爾景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再沒有提過「實力地位」這幾個字。現實上,中國官員這樣給謝爾曼「上課」,亦看不到美國展示了什麼「實力地位」,中美兩國只是平起平坐的接觸。

二、中國清晰地表達立場,美國老調重彈不敢出位。現實上,要求謝爾曼在訪華時不提出涉疆涉港問題,難度很高,因很她也難向美國選民交待。而王毅接見謝爾是的時候直接回懟,事後也見不到謝爾曼大力反駁王毅提出的「三條底線」。可以說,美方調子不高。從外交對弈的角度而言,中美這次接觸,美方無論是氣勢上和內容上都輸了一仗。

三、美國有所求。中方透露,美國在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上,都要尋求中國的幫助。相信這只不過是美國向中國要求幫忙的一部份。除此之外,美國

亦希望中美關係正常化,例如兩國互派大使的活動要回復正常,改善經貿關係,更加重要的是,美國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夠在G20峰會舉行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美國有求於中國,中國自然要求美國要禮下於人。中美對有禮的定義,尺度可能不同。美國以超級大國自居,覺得謝爾曼在會議上表述立場時較為克制,已經是一種示好的行為。中國明白美國的姿態,當然也不會全面收貨。

但在兩國會談之後,傳出中國派秦剛赴美出任大使。算是在中美雙方恢復對話溝通之後的一個小小的友好舉動。但至於講到中美首腦兩國峰會,中國就要問,究竟蜜桃在哪裡呢?

拜登最愛搞形式主義,希望搞高層峰會。他之前為求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送給俄羅斯一個大蜜桃,宣佈美國不再反對興建俄羅斯連接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中國不想搞峰會和美國嗌交,可能就要問問美國:「究竟你有什麼蜜桃可以給我?」

總的來說,謝爾曼這次訪華,無疑是自己送上門去接受中國教訓。兩國關係似乎有輕微改善,但未來矛盾和挑戰,仍然很多。

盧永雄

Tags:

台灣秦剛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