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 資料圖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十字辭呈瞬間爆紅網路,無數青年爭相模仿。從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一份想辭就辭的工作,這份浪漫情懷和自我堅持早在古代中國就被文人們用實際行動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在那份從心出發的堅持背後湧現了無數讓人們津津樂道的辭呈。從古至今,無論是墨客騷人還是政界高官,一份情,一份志,似乎才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

最無奈辭呈「願賜骸骨,歸卒伍」

范增作為項羽的主要謀士之一,跟隨他南征北戰,為其平定了無數戰亂之地。本以為如此忠心不二的臣子定會備受重用,戎馬一生,最後榮歸故里。誰知,范增的一生非但沒有如此的幸運,反而坎坷跌宕。

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范增被項羽尊稱為「亞父」,公元前206年跟隨項羽入關。面對劉邦的狼子野心,范增曾極力進言項羽斬草除根,鴻門宴上更是鼓動項羽舞劍刺死劉邦,但項羽始終未曾採納。隨後,漢王劉邦採納了陳平的離間計,錯誤地引導項羽,使其誤以為范增勾結漢人,身在曹營心在漢。無奈項羽中計,為了鞏固自身權位開始逐漸削弱范增權力,並處處冷落范增。沒過多久,范增對此就瞭然於心,面對一心效力的君主和朝野內同仁的猜忌,范增悲憤不已,直接進言項羽:「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項羽見狀便即刻同意,但心中積鬱難平的范增在回鄉的途中身染頑疾,死於他鄉。寥寥數語的辭呈,卻字字飽含了范增當時的憤恨和無奈。著名詩人蘇軾也曾寫下《范增論》以懷念這位能人智士。

最文藝辭呈「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畫圖中」

清代文人崔述為當時著名的辨偽考古學家,曾任上杭羅源知縣,寄情山水的他曾在辭官後寫下「蔬食味偏馨,豈為家貧乏芻豢;閑居情最適,非因命薄謝簪纓」的人生理想。上聯意思是說,不是因為家貧吃不起肉食,而是我覺得粗茶淡飯分外香。「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聯中借指做官。下聯說,並不是我「命薄」當不了官,而是認為年邁「閑居情最適」。面對鉤心鬥角的官場和魚肉盛宴,崔述更偏愛那一畝田地的粗茶淡飯。閑適的村居生活成了無數墨客的追逐目標。清代詩人李漁也曾在辭官移居杭州時寫下「繁冗驅人,舊業盡拋塵市裡;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畫圖中」的對聯。移步畫中,拋卻紅塵,實屬文人墨客的理想人生。

中國古代詩詞涉及辭官內容思想的,主要來源於孔子。《論語·公冶長》中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於天下,不如乘坐著竹筏子到東海去遊盪)。儒家都有一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宗旨,這是士大夫的人格模式。

最赤誠辭呈「從現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條狗」

沿襲了中國古代名人們的一身正氣,民國著名的財政部部長宋子文也曾多次請辭。在他多次的請辭過程中,唯有第四次最為讓人印象深刻。

從1928至1936年,宋子文一直擔任蔣介石政府的財政部長,在外人眼裏身居要職的他卻並不逍遙自在。蔣介石與其持有不同的財政觀念,而作為屬下的他無論內心如何否定,都得踐行最高領導的要求與安排。長期的壓抑讓宋子文忍無可忍,於是他便決心辭職。如果說前三次的辭職都未曾斬釘截鐵,那第四次的言論便足以驚動整個國家。面對媒體對於健康問題而離開的託詞,宋子文毫不在意,竟公然講出實情,還熱血沸騰地對公眾發表「當財政部長無異做蔣介石的走狗,從現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條狗!」的言論。寧做人,不做狗,六個字言簡意賅卻道出了這個熱血男兒的赤膽忠心。

最堅決辭呈「一切脫離關係」

蔡元培的一生,幾乎都在辭職中。我們先看看這張辭職表:

第一次辭北大校長職:1917年7月3日;第二次辭北大校長職:1918年5月21日;第三次辭北大校長職:1919年5月8日;第四次辭北大校長職:1919年12月31日;第五次辭北大校長職:1922年10月19日;第六次辭北大校長職:1923年1月17日;第七次辭北大校長職:1926年7月8日。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當天下午,北京大學及北京其他大專學校的學生在遊行即將結束時,有三十餘人被巡警當場拘捕。蔡元培知道此事後,內心十分同情學生,遂與各校校長竭力營救。經多方斡旋後,7日上午10時被捕學生終於被釋放。8日,蔡元培親自向總統徐世昌遞送了請辭北大校長信。5月9日,蔡元培寫了《辭北大校長職出京啟事》,發表在次日的《北京大學日刊》上,全文如下:「我倦矣! 殺君馬者道旁兒。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學校長之職,已正式辭去;其他向有關係各學校,各集會,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脫離關係,特此聲明,惟知我者諒之。」

本文摘自:中新網,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