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近200例感染者,傳播鏈蔓延6省13市,南京疫情何以至此?

博客文章

近200例感染者,傳播鏈蔓延6省13市,南京疫情何以至此?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近200例感染者,傳播鏈蔓延6省13市,南京疫情何以至此?

2021年07月29日 13:37 最後更新:13:44

自武漢疫情後,中國的疫情防控體系從未遇上過如此嚴峻的挑戰。

自南京機場發端的疫情,除了在江蘇造成了177例感染者,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蔓延。

《八點健聞》報導,湖南疾控緊急發文、成都市民連夜核酸、北京回龍觀的一個小區暫時封閉……

最為蹊蹺的是,這些感染者甚至沒有去過南京,只是,所有這些人都有一個特徵,他們都曾去過張家界,並曾共同觀看過一場「魅力湘西」的演出,這場演出中,有曾途經過南京機場的大連旅客,後來被發現是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

張家界「魅力湘西」表演。資料圖片

張家界「魅力湘西」表演。資料圖片

演出謝幕,人流散去,2000多名觀眾分散在全國各地。

從21號至今的一周多時間里,正當人們把注意力放到了南京的3輪全員核酸檢測之際,從機場攻入的病毒已經搭上航班,飛向了全國各處。

雪上加霜的是,引爆本次疫情的是德爾塔毒株,病毒載量比原始毒株更高的傳染力,更短的潛伏期。

研究顯示,從暴露到檢測到病毒的時間窗口,只有3.7天。在廣東疫情期間,正是這種病毒,10天內傳了5、6代。

四川綿陽、瀘州、成都,遼寧瀋陽、大連,廣東中山、珠海,江蘇宿遷、揚州,安徽馬鞍山、蕪湖,湖南常德……

截止發稿前,從南京祿口機場引爆的疫情,在短短十天內,已經在6省13市蔓延(含江蘇),感染者近200,且傳播鏈開始加長。

隨著排查工作的推進,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再有更多病例浮現水面,更不知道會否有超級傳播者出現。

南京做了大量檢測。

南京做了大量檢測。

越來越多的城市發佈「緊急尋人」,範圍也從祿口機場擴大至南京,逐漸囊括更多城市,各地疾控部門也幾乎都進入了戰備狀態。

這一次,依舊是從機場境外輸入的病毒,但被發現時已經遲了。與此前不同的是,疫情不是發生在城市的普通角落,而是在人流密集、四通八達的機場切入。最終,機場沒有擋住病毒,搭著航班飛往四面八方。

鳳凰網撰文稱,日吞吐量接近7萬的祿口機場,10多天累積下來,就是70萬可能的接觸者,至少一半分布在全國各地。

這不是中國內地第一次與德爾塔毒株的正面交鋒,但卻有可能是感染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傳播力變強的毒株,遇上人流密集的交通樞紐,這場遭遇戰我們還需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平息疫情?

從南京機場開始,疫情正在擴散到全國各地,「外溢」成為了此輪南京疫情面對的最嚴峻挑戰。

大型交通樞紐的重要性和防控形勢的嚴峻再次顯現。多位受訪專家告訴八點健聞,如果不是發生在機場,這次疫情,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出現多省市的外溢。

而正是病毒外溢,導致此輪疫情的規模目前仍難以預測。

「那麼多路過機場的旅客被感染,說明機場已經被污染了。」一名病毒學專家分析。

而機場一旦被感染,便意味著從這裡出發的航班,都有被感染的風險。在飛機這樣一個密閉空間,數小時的航程下來,如果沒有任何防護的話,每個旅客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如果說日常情境下,病毒傳播是線性傳播,通過航站樓和飛機,病毒可以輕鬆實現指數級傳播,讓自己傳得更多,更遠。更為麻煩的是,考慮到從暴露到檢出之間3.7天的時間窗口,這幾乎已經足夠病毒搭上飛機跑遍全國了。

作為一個年吞吐量超過3000萬、日均旅客近76萬人次的大型機場,機場被污染,意味著,「櫃台、廁所、餐廳里都有可能有病毒。」而這些病毒,有可能從機場這個大型交通樞紐出發,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傳播到全國各地,前述的病毒學家告訴八點健聞。

然而,在疫情發現之初,卻彷彿沒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一位流行病學家向八點健聞提到:官方通報的信息中,始終沒有公佈最關鍵的信息:保潔人員在機場的活動軌跡,以及機場各個重點區域和場所環境樣本的採樣結果。在此前,這是疫情通報的規定動作。

不僅如此,這位流行病學家認為,從南京目前公佈的信息來看,「流調做得也很差」。

回顧起來,這座新一線城市的國際機場,在疫情防控上,稚嫩得像是一個新手。

早期,它沒有將負責境外和境內的保潔人員區分開,把國際航班與國內航班由原來的分開運營變為統一混合運營,導致機場作為境外輸入的第一道防線,輕易失守,而且,截至目前,疫情的源頭仍然不明。

據新華社報道,高度懷疑系國際航班抵達後進行消毒及保潔過程中造成的感染,進而在保潔人員中形成聚集性傳播,再通過保潔人員傳播到其他機場工作人員和乘客,其最初感染時間應該為7月10日左右。

但「風暴的核心」的南京機場,卻是直到10天後,7月20日,才發現了9例保潔人員陽性病例。

在發現陽性樣本之後,祿口機場對相關人員的防控管理也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

疫情蔓延之後,祿口機場同樣行動緩慢。直到7月26日,在各地報告了多起機場旅客感染事件後,南京才宣佈,對祿口機場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封閉管理。

汕頭大學病毒學專家常榮山提醒,發生在南京機場的事情,在全國各地的其他機場都有可能再次發生,「如果平時做不好重點人群、環境病毒採樣和監測,就像一條船,總是漏洞,你漏點水我堵住了,但不等於每次都能堵得住。」

一步慢,步步慢。

「祿口國際機場—祿口街道—江寧區—南京市—其他地區」,這是病毒的本地傳播路徑,也是與病毒賽跑的路徑。

過去一年來,國內各大城市,用的最順手的工具,是兩頭堵:流調從冒頭的感染者開始追,全員核酸檢測從終點開始往回堵。

與病毒的賽跑,最理想的狀態是追在病毒前面,比病毒快一小步,終止疫情蔓延。即,假設發現感染者時,病毒實際上只在機場里,那麼就要切斷傳播途徑,把疫情控制在機場一級,通過流調和核酸檢測從中挖出全部感染者。

發現9名陽性病例後,南京同時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集中隔離,這是控制傳染源的最基礎的一步操作。但令人不解的是,24日發現的新增確診病例中,有兩名機場(航空)工作人員20-23號還在管控視線之外自由活動。

7月21日,南京在新冠疫情防控發佈會上通報,總共發現了17例陽性,排查出陽性檢測人員的密切接觸者157人,密接的密接56人。

「當時我一看就不對勁,17人均是機場保潔人員,密接找的太少了。」上述流行病學專家說。

一位流行病學家告訴八點健聞,「當時就很奇怪,發現17個感染者,但密接才100多人,這是在人員密集的機場,怎麼可能(這麼少)呢」。

流調有疏漏,但另一頭,南京的管控政策和核酸檢測不可謂不及時。21日,祿口機場所在的江寧區二社區一村調整為中風險區,祿口街道被封控,全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但讓人困惑的是,此次最先發現的疫源地——祿口機場依然在正常運行。21日下午,八點健聞曾致電機場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機場仍正常開放。

26日,江蘇省南京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通報:對祿口機場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封閉管理,對駐場單位人員進行疏散、集中隔離,加強集中隔離場所儲備和規範管理。

在前述流行病學專家看來,祿口機場「26號才封航站樓,動作太慢。」他解釋,根據流調信息,其實很快就可以根據保潔人員的軌跡,及時封閉相關航站樓。

如果按上述病毒學家的推測,機場環境已經被污染了且消殺並不徹底。開放的機場就意味著,這6天內,機場環境將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感染者。

病毒突破機場並不是終點,風險區內的人們還在進行核酸檢測、聚餐、工作等聚集性活動,這幾乎加速了病毒的傳播。28日上午,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楊大鎖介紹,「近期新增病例主要集中在機場及周邊地區,且報告的病例中已發現多起聚集性傳播」。

27日,南京市防控工作指揮部連發兩條通知,一是升級祿口街道圍合區域管控措施,禁堂食、密閉性娛樂場所暫停開放,二是對全市範圍內的聚集性活動進行限制,推行預約掛號,要求「全市零售藥店暫停向市民銷售(含網絡銷售)退熱、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等’四類藥品’」。此時,距離最初發現病例,已經過去了一周。

從無序到有序的這一段時間,讓傳播力強、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的德爾塔毒株有了可乘之機。

25日,鐘南山院士曾表示,德爾塔毒株,更新了密切接觸者的概念,「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單位、同一座建築、同一棟樓,發病前四天,跟這些病人相處的都是密切接觸者。」

疫情發現較早、流調和管控措施跟不上卻率先開始全員核酸檢測的南京,彷彿守株待兔一般,就等著病毒一步步走到終點。慢一拍的防控措施和進階的病毒,使疫情逐漸走向失控,確診的病例中,不再只有機場工作人員,還出現了出租車司機、學生、個體工商戶、公司員工......

上述流行病學家告訴八點健聞,「開始南京是懵的,規定動作都沒有」。措手不及的疫情,讓決策者無暇顧及保障環節,黃碼烏龍、發菜不發外地人、大學生生活保障不到位、基層工作者相互矛盾的政策執行、無序的核酸檢測,很難相信這些事件居然發生在一座新一線城市中。

過去兩天,南京接連發佈多個文件,補足漏洞,保障管控區內居民就醫和生活需求。規定動作逐漸到位後,疫情防控步入了正軌。上述流行病學家推斷,「市內應該不會超過廣州,市外就不知道了,很難預測。」

自顧不暇的南京,也並未公開對機場流向各地的風險航班進行預警和通報,被感染的機場工作人員接觸過哪些航班、哪些旅客可能是高風險人員,這些都無從得知。多處關聯疫情的發現是感染者自行上報的,且已引發新一輪聚集感染。

交通樞紐失守後,全國各地都付出了代價。

截至7月28日,南京疫情已經波及6省13市。傳播鏈上的確診加無症狀感染者已經近200人。

根據新華社的推測,感染最早發生在7月10號,而全國各地開始檢出新冠陽性感染者,大多是23號以後。

這也意味著,傳播力極強的德爾塔毒株,已經悄無聲息地傳播了兩周以上。

這讓傳播鏈上的每個省市,都繃緊了神經,且大有不惜一切代價遏制疫情蔓延之勢頭。

7月23日,在發現一例無症狀感染者後,廣東省中山市就開展了全員核酸檢測。

第二天,安徽蕪湖發現1名與南京祿口機場新冠肺炎疫情關聯的無症狀感染者。隨後啓動全員核酸檢測。其間,包括宴席、聚餐、大型會議、線下培訓等全部被叫停。

7月26日,廣東珠海發現1例無症狀感染者,除了對重點區域實行封閉管理,還划出封控區域,當天凌晨6點起,只進不出。

7月27日晚,揚州市發現一名新冠陽性人員,是從南京來的之後,直接要求主城區所有娛樂場所、室內文化體育場所、培訓機構、托育機構、室內宗教場所、洗浴中心等一律暫停開放。同時禁止該區域內所有堂食。同時共6個區啓動全員檢測。

7月29日零時起,通過揚州市鐵路、公路、機場等交通站場離開的旅客,須憑健康碼綠碼,並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任何出租車、網約車禁止跨主城區運營。

7月27日,四川成都發現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網傳病例所在小區和一商城連夜核酸檢測。封閉區、封控區及周邊區域,將開展多輪核酸檢測,其中封閉區14天內至少會做4次核酸檢測,其他區域也會酌情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距離成都100多公里的綿陽市——7月23日發現1例來自南京的確診病例,就「動員全市之力」開展了大規模核酸檢測。

據八點健聞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僅檢測樣本上述城市已經採集了至少810萬人。

在這個過程中,調動醫務人員數以千計;關停商鋪、景區等帶來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7月28日,張家界官方又發佈公告,遼寧大連4名確診病例,7月22晚都曾到過魅力湘西劇場,觀看演出。隨後湖南疾控中心緊急提醒,成都的3名確診病例曾到張家界遊玩。

根據相關報道這場名為「魅力湘西」的演出有2000多人在場觀看。張家界市按照應檢盡檢的要求完成了對26422份人員樣本、152份環境樣本的檢測,對相關景區進行了全面消殺。

而圍繞這2000多人及其密接、次密接還將有更大規模的流調、檢測和消殺。

在各地抗疫指揮中心嚴陣以待的緊張氣氛中,整個抗疫陷入焦灼狀態。

這樣的狀態還會持續多久?

知名病毒學專家、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金冬雁教授向八點健聞表示,目前疫情發展趨勢還看不清楚。不過他對此持審慎客觀態度,認為只要外溢的病例,不發生再次的超級傳播,疫情還是可控的。

上文提到的流行病學家則擔心已經分散到各地的病例,很難預測規模會有多大。

據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潔介紹,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快。另據廣州疾控中心的研究數據,感染該毒株的人病毒載量,比感染原始毒株的人高 1260 倍。

加上更短的潛伏期,中國的抗疫戰役正迎來武漢以後的最嚴峻考驗。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檢測

往下看更多文章

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 為何要全新打造一支戰略性兵種?

2024年04月23日 18:32 最後更新:18:41

隨著全球戰爭形態的演變,信息支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近日成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這是一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為信息支援部隊的性質和意義定調。

4月19日,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 。央視畫面截圖

4月19日,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 。央視畫面截圖

目前的解放軍兵種劃分為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軍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兵種,構成了解放軍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更加完善。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軍旗授予信息支援部隊司令員畢毅、政治委員李偉。新華社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軍旗授予信息支援部隊司令員畢毅、政治委員李偉。新華社圖片

從近年來各國戰例來看,現代化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系統與系統的較量。誰掌握了信息優勢,誰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

解放軍在近年來進行過數輪調整,如今在新組建信息支援部隊的同時,撤銷原有的戰略支援部隊番號,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從中,戰略支援部隊成立於2015年12月31日。從那時到信息支援部隊成立之至日,戰略支援部隊在解放軍編制序列裏一共存在了8年多時間。

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為什麽僅僅8年光陰,一支成立不久的軍種,亦即戰略支援部隊就走入歷史?

此次信息支援部隊成立之前,有媒體評論解放軍的軍兵種為「5+1」格局,也就是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1支軍委直屬部隊為聯勤保障部隊。

此次信息支援部隊成立之後,則改為「4+4」,也就是4支軍種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4個兵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

道理很簡單,8年時光雖然不長,各種變化却已很多。無論是國際國內形勢,還是科技發展水平,映照在人民軍隊的建設上,這就又到了新一輪變革的時間了。

科技領域本有一個摩爾定律。其核心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到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

越是成立時間較短的兵種部隊,其越是與高科技領域接近。也正因此,它變革的速度很可能就越快。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國防部網站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國防部網站

4月19日晚上,國防部舉行專題記者會,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曾說,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從强軍事業全域出發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構建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戰略舉措,對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有效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吳謙還說,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撑,在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和打贏現代戰爭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

從社會層面來看,統籌網絡信息建設運用,已是當務之急。畢竟,網絡信息技術成為時代發展的「最大變量」。在軍中,要看到網絡信息建設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增量。

更該看到的是,在軍事鬥爭層面,網絡信息體系的統籌建設更不可或缺。

「新民周刊」評論文章認為,自古以來,决定戰爭勝負的一大重要因素,即為誰掌握的信息、情報等等更全面。唯有在掌握更多、更全面信息的情况下,才更有利於决策者、指揮員作出比對手更快的正確决斷。

如今,電子信息領域作為現代戰爭的重要支撑,已經成為决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在這場激烈的科技角逐之中,同樣,誰掌握了電子信息等相關領域的高科技,誰就能在未來的戰場上占得先機。

未來,諸如電子信息、通信工程、集成電路、網絡安全、人工智能與自動化、計算機、遙感測繪等信息學科,其戰略需求將有所擴大。

單以信息支援部隊目前所要做到的事來看,主要有:

要有力支撑作戰,堅持信息主導、聯合制勝,暢通信息鏈路,融合信息資源,加强信息防護,深度融入全軍聯合作戰體系,精准高效實施信息支援,服務保障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

要加快創新發展,堅持作戰需求根本牽引,加强體系統籌,推進共建共享,强化科技創新,建設符合現代戰爭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網絡信息體系,高質量推動體系作戰能力加速提升。

要夯實部隊基礎,落實全面從嚴治軍要求,嚴格教育管理,保持正規秩序,激發動力活力,全面鍛造過硬基層,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奮力開創部隊建設新局面,堅决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

圖:4月上旬,陸軍某團組織遠程機動訓練。國防部網站

另一方面,也要看未來解放軍的軍兵種是否還將調整?

吳謙的話說得很明了:「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我們將不斷完善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也就是說,當下的調整讓信息支援部隊應運而生。而未來,當意識到更新的新質戰鬥力之所在的時候,變革自然也會在適當時候來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