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或許只是一連串利益相關者的工具。

7月31日晚,北京朝陽警方發佈情況通報,證實吳亦凡已被刑事拘留。圖片來源:北京朝陽警方官方微博截圖

文| 查志遠

吳亦凡進去了。

7月31日,北京警方發佈消息,吳亦凡因涉嫌強姦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的一則通告,讓吳亦凡徹底涼涼。

從8月的第一天開始,吳亦凡被全網「封殺」,不僅社交賬號被封,所有音樂作品也被下架。

作為娛樂圈曾經的頂流,這個男人在半個月內迅速從「頂流」跌為“頂丑”。真是印證了那句話“輝煌時刻誰都有,別拿一刻當永久。”

然而,吳亦凡雖然進去了,但是圍繞吳亦凡所產生的「次生災害」還沒有完全消失。

畸形的「飯圈」

2012年,以韓國EXO組合成員出道的吳亦凡,正式進入了內地娛樂圈,在資本的炒作下迅速走紅,收穫了億萬粉絲,由此也有了一群甘於為他買單的後援團,也就是所謂「飯圈」(粉絲圈子的簡稱)。

後援團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就在吳亦凡被北京朝陽警方拘留當晚,很多粉絲深夜前來朝陽分局打聽吳亦凡的情況。

與此同時,在社交媒體上,吳亦凡眾多粉絲還在「抱團取暖」,團結一致地為吳亦凡洗白。

吳亦凡的粉絲大多以青少年為主,一些粉絲高呼「相信哥哥,等待反轉」,甚至不少情緒激動的粉絲還聲稱要去“劫獄”救吳亦凡。

這些讓人驚掉下巴的言論和舉動,也反映了當下粉絲群體當中存在一些狂熱衝動的行為。

具體表現為,對偶像盲目崇拜,認為偶像做出違背法律、道德倫理的事也是可以原諒的。

2021年7月18日,昵稱為「都美竹」的微博博主自曝吳亦凡欺騙其感情,在與她相處期間同時與多位女生有染、且涉及未成年人,這一事件不斷發酵。圖/IC PHOTO

不僅如此,此前吳亦凡爆出類似醜聞時,包括知名作家六六在內的一些知名博主曾公開為吳亦凡背書,有人聲言吳亦凡是「活菩薩」,玩弄女性是“親民之舉”,有人批評揭醜者是“毀了女粉絲的福利”。

可見,盲目崇拜已經讓一些人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一切以偶像的喜好愛憎來決定自己行為。

而一旦這種錯誤的認知在年輕群體當中成為普遍現象時,也就給偶像背後的資本提供了收割「韭菜」的機會。

所以在當下,粉絲為自己的偶像心甘情願花錢成了一種常態,花錢多少成了衡量對偶像支持力度的標尺。

粉絲也是「韭菜」

追星意味著燒錢,這已經是當下粉絲圈內的共識。偶像流量變現主要依靠的因素就是粉絲,因此也產生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粉絲經濟。

在學術上,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是一種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

這種模式最常見的是在明星、偶像和行業名家等容易帶來流量的群體身上。

對於偶像來說,一個流量明星背後一般都有專門的團隊來運營粉絲經濟。他們不僅知道青少年最需要什麼樣的偶像,知道怎麼運用最新傳播手段把明星炒得更熱,而且他們對粉絲上了很多手段,對粉絲群進行精細化運作管理,讓粉絲們在被割「韭菜」的同時還主動幫著拉人頭。

通常,粉絲被割「韭菜」的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購買電影票、專輯、舞台門票只是基礎操作。

入圈即燒錢。遊戲世界中,玩家被分為付費玩家和免費玩家,「飯圈」也如此。

對普通粉絲來說,一般大型活動最燒錢,比如偶像的說唱現場,或者上一些綜藝節目,這些門票,包括粉絲舉起來的牌子,都要花錢。如果活動不在這個城市,還得買機票過去。

如果碰到偶像在給某個奢侈品代言,粉絲可能還需要掏錢買一些。不買,畢竟面子上過不去。

通過後援會賣積分增強粉絲黏性是慣用手段。

拿吳亦凡來說,吳亦凡的粉絲群體大多以年輕學生為主,平時在粉絲運營群里的任務包括社交平台發帖、控評、關注通告行程、物資採購、寫信等。

粉絲們為「哥哥」所付出的努力,都會被吳亦凡等偶像看在眼裏。這些工作在後援會可以進行積分,然後通過「積分」獲得接觸吳亦凡的機會。

而所謂的「積分」,簡而言之就是參與活動的資格,積分更高的粉絲,會在接機等一些活動中得到被優先選擇的權利。

總之,無論你有錢沒錢,進入「飯圈」你總能遇到割你「韭菜」的好方法。如果你既不出錢也不出力,在很多粉絲眼裏這是可恥的,可能連進入粉絲群的門檻都達不到。

應援集資是讓粉絲掏錢最「爽快」的方式。

想要出道看實力?不,主要看錢。

2018 年偶像養成類節目《偶像練習生》的爆火,將「飯圈」強大的集資能力展示在世人面前。

據了解,該節目粉絲集資超 2000萬元,決賽門票最高炒到1.8萬元;同年,另一檔節目《創造101》又以超過4000萬元,幾乎翻倍的驚人數據,再次刷新粉絲集資金額紀錄。其中,孟美岐和吳宣儀的粉絲為了爭C位,集資金額就已經達到了千萬元級別。

有網友統計,今年《創造營2021》的前兩名集資都超過了千萬元,第十一名的集資金額也超過了500萬元。

誰是利益相關者

其實,自社交平台建立以來,無數品牌和互聯網平台,借藝人的流量獲得了成功。社交平台藉助藝人獲得更多的用戶,經紀公司圍繞藝人打造IP,大型視頻平台通過藝人為自己導流……

這些利益相關者與藝人深度綁定,因此,對於將藝人打造成頂流,他們自然也是樂此不疲。

頂流自然也逃不過資本的眼睛。

影等演藝事務,將由耀萊影視全權代理和全面負責,並肩負維護此間衍生的各項演藝人員合法權益的責任。

此外,各大互聯網平台也「押寶」吳亦凡。

這背後,是今年2月,吳亦凡成為某互聯網巨頭旗下視頻代言人。其主投的S+項目《青簪行》亦由吳亦凡主演,該劇原定於年內在旗下視頻平台播出。

或許正是跟互聯網平台的利益深度綁定,在某種程度上讓吳亦凡感覺到了有人在撐「保護傘」,所以才有底氣稱自己從未做過“散佈謠言者”所說的對未成年人的侵害,如果做過,他願意坐牢。

除了這些,社交媒體也是流量明星的忠實擁躉。

眾所周知,流量不僅能給藝人帶來光環,也是企業逐利的一張王牌。

這其中,某知名社交平台利用有影響力的娛樂明星等「大V」入駐,製造話題和“熱搜”,是獲得用戶、創造收益的典型例子。

社交平台連接起了產業、偶像和粉絲,再通過種種方式將平台的流量(用戶訪問量)變成收益。

社交平台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將粉絲們結成社群。粉絲在這樣的社群里交流,社交平台可以源源不斷獲得流量。

造成多重社會問題

吳亦凡已經進去了。

但是吳亦凡背後的畸形「飯圈文化」和「粉絲經濟」依然存在,其負面影響正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一者,「飯圈」的種種亂象對青少年產生了價值觀誤導。

還是拿吳亦凡來說,他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後,其「飯圈」粉絲竟然號稱“明天北京見”、“劫法場”“越獄救援”。所謂“真愛粉”、“腦殘粉”極端言論頻出,在違法邊緣瘋狂試探。

這種亂象暴露出「飯圈」亂象已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誤導。

電影《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劇照。

二者,「飯圈」在網路上發生罵戰的事情時有發生,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粉絲將明星偶像視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在追星過程中,時常出現不理智行為,如展開「粉絲罵戰」、窺探明星生活、侵犯個人私隱等等。

「飯圈」的這種不良習氣,會對周圍的同學、同伴等未成年人產生不良影響。

三者,「粉絲經濟」成為粉絲的沉重經濟負擔。

有人將當下的「粉絲經濟」概括為:將粉絲省吃儉用的錢,拿來供偶像揮金如土。

例如,部分偶像選秀節目推出了投票新玩法:在主節目外的衍生節目上,粉絲可以通過充值增加偶像的數據值,為心儀的偶像爭取個人直播機會。

很多出不起錢的粉絲,甚至被歧視、被羞辱。所謂的「粉絲經濟」已經成為眾多粉絲沉重的經濟負擔。

根治「飯圈亂象」

事實上,針對非理性「飯圈文化」的批評,一直是輿論場中的主流聲音。

對「飯圈亂象」的治理也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也成為產業與行業的大趨勢。吳亦凡事件必將加速畸形「粉絲經濟」崩盤。

首先,相關部門正在加強監管,實施「凈網」行動。

今年6月份,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

該行動針對網上「飯圈」突出問題,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環節,全面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挑動對立、侮辱誹謗、造謠攻擊、惡意營銷等各類有害信息。

目前,飯圈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網信部門已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餘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餘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餘個,解散不良話題814個,攔截下架涉嫌集資引流小程序39款。

其次,根治「飯圈亂象」,需要釜底抽薪,從產業鏈進行深層治理,尤其是節制資本、規範平台。

從產業角度看,「飯圈亂象」的始作俑者,不是某個靠流量吃飯的明星,那些打造這個“明星”的人才是重要推手。

鐵打的流量,流水的偶像。如果說資本是流量藝人產生的上遊資源,那麼「飯圈」就是流量誕生的溫床。資本先把藝人打造成“流量明星”,通過飯圈控制粉絲,然後號召「飯圈」粉絲來買單。

一些社交平台、視頻平台奉行流量至上,縱容不良飯圈文化的滋生,甚至從中牟利,視為平台重要利潤來源。

中國偶像產業要想實現規範發展,需從產業鏈進行深層治理,徹底改變「平台造星—飯圈消費—流量變現」這一商業模式。

另外,根治「飯圈亂象」還需要加強行業自治。

流量明星和藝人自身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是其應該秉持的職業倫理和道德底線。他們作為公眾人物,自己首先也要做出積極表率。

影(11.290, -0.12, -1.05%)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以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五大行業協會就吳亦凡事件發表聲明,強調抵制行業不正之風,呼喚藝人立德為本。

「飯圈」亂象,是到了終結的時候了。

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