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服務25載 中大物理學家不強求學生走科研路 園藝老臣子難忘「山竹」塌樹

社會事

服務25載 中大物理學家不強求學生走科研路 園藝老臣子難忘「山竹」塌樹
社會事

社會事

服務25載 中大物理學家不強求學生走科研路 園藝老臣子難忘「山竹」塌樹

2021年08月16日 08:45 最後更新:08:55

浩瀚宇宙中的未知,與細小結構的粒子,均為朱明中常掛口邊的話題。

加入中大25載,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朱明中、物業管理處園藝組助理經理莫少文,一同獲大學頒發長期服務獎。

「如果學系准許,盼年屆退休後仍然繼續教學,我可以義教,直至說不出話。」春風化雨逾25載,現年59歲的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朱明中,長年矢志研究天體物理學及宇宙學,亦重視學生發展個人興趣,不強求他們走上科研路。獲頒中大長期服務獎的他,有見近年學界在「低氣壓」中,本港掀起移民潮,他認為總要有人留下,盼繼續發揮教學角色,貢獻社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浩瀚宇宙中的未知,與細小結構的粒子,均為朱明中常掛口邊的話題。加入中大四分一世紀,他一直鑽研天體物理學、宇宙學、粒子物理學,最深刻於2014年,獲邀率領十多位來自中大、香港大學和科技大學組成的團隊,到瑞士參與學者夢寐以求的科研項目,為被喻「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量度性質,以解釋其他粒子為何具質量,追尋宇宙起源。

朱明中和莫少文同樣服務中大25載,獲頒長期服務獎。

朱明中和莫少文同樣服務中大25載,獲頒長期服務獎。

「做研究有時很孤獨,全球只有幾個人關心和知道;教學則差不多是倒轉,要分享知識。」早在2004年,他於大亞灣核電站旁設置數個探測器,專門量度核電廠所釋放的中微子,「為本港科學家首次參與國際大型實驗,為日後粒子物理的研究奠下基礎」,為讓門生增廣見聞,他曾帶領學生到訪核電廠的地下實驗室;2019年更帶團遠赴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觀「事件視界望遠鏡」,「難忘與學生觀一整晚星,很開心。」

他現時任教物理學系和大學通識課程,回想1995年甫加入中大,曾跟其他理學院教授一樣,盼學生日後踏上科研路,但笑說現在「人老了」,反而更重視學生的興趣,「有校友讀完物理,轉行從事經濟相關行業,到非洲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方案,找到自己發揮的地方便很開心。」

教學以外,能與學生亦師亦友,是他的意外收穫。有別於「機不離手」的現代人,朱明中沒擁有手提電話,但覆電郵的速度比得上回覆手機短訊,加上辦公室「門常開」,歡迎學生暢所欲言,「近年學生壓力很大,可能與『贏在起跑』氛圍有關,但其實很違反學術,因為學術不能太計較,一味眼盡快有成果。」

學界氣氛與社會環境一脈相承,經歷前年反修例衝突遍地烽煙,去年《香港國安法》實施,近來更掀移民潮,朱明中未明言學系內教師離職移民的情況,但指確有很多校友移居海外,「部分是育有子女,全家移民離開,我也理解。」但他從未動搖過留港教學的心,「反而更想留下來,因為總要有人留在這裏。」他續稱本港仍有不少學生留港繼續升學、有志學習物理,希望發揮自己的角色和貢獻社會。他寄語學生,凡事並非只能孤獨面對,後方總會有人支援。

同樣與中大走過25載,獲長期服務獎的物業管理處園藝組助理園藝經理莫少文,對校內一草一木皆有感情,最難忘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須於一日內清理全校塌樹,以便翌日復課。每年兼任畢業禮花卉擺設統籌,他記得去年畢業生發起校內示威遊行,「期盼有朝一天畢業禮可回復盛典」。

佔地為全港大學之冠的中大,山城內的新亞書院「合一亭」、未圓湖畔等,不乏綠化景色,不少園藝設計由莫少文主理。他精心挑選不同植物,包括落羽松、杜鵑花、日本河津櫻,為中大不同角落添生色。他坦言,起初只能不斷嘗試,判斷種植甚麼品種,「也試過在環迴北路錯誤種了一棵大葉榕,樹根生長導致地磚隆起,至今唯有不斷修樹。」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一役教他至為深刻,由於校內不少樹木倒塌,當時他接獲極具挑戰的任務,須與同事沿着山路,合力在一天之內,將校園所有塌樹清理好,使全校主要道路得以打通,最終校巴可以順利於翌日復課行駛。

自1976年起,中大每年於本部「百萬大道」舉行畢業典禮。莫少文加入中大後,其上司讓他嘗試在會場統籌擺設花卉,「遂開始採用樓梯的獨特性,將不同的鮮花盆栽逐行排列,拼砌出圖案。」不過,即使完成場地布置,他仍未能鬆一口氣,生怕天公不造美,破壞畢業生「打卡」的景點。

經歷反修例爭議後,校園的躁動不安亦蔓延至畢業典禮,去年更有畢業生發起示威遊行,莫少文猶記得當日情況,「抗爭事件影響了畢業禮進行,期盼有朝一日畢業禮可回復盛典,見到家長和學生同歡,開心迎接畢業。」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首年內減重 血糖有較大機會回復正常

2024年02月08日 13:37 最後更新:14:55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

2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血糖。然而,近年有臨床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或可透過持續減重達到「糖尿病緩解」,即是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發表。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研究團隊分析了香港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系統中37,000個2型糖尿病新症的數據。研究發現,相對於病發後體重有所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患者能在發病首年內成功減重最少10%,他們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機會率是前者的三倍,成功減重5%至10%的患者之糖尿病緩解機會率亦是增重患者的兩倍。此外,與仍要服藥的患者相比,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患者整體死亡風險減少30%。研究結果為糖尿病患者發病後盡早進行體重管理的重要性提供了實證支持。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表示,雖然研究證明糖尿病緩解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但整體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仍然相當低。英國一項臨床實驗「DiRECT」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為期十二個月的體重管理干預措施,半數成功在沒有用降血糖藥的情況下將平均血糖指數HbA1c降至6.5%,達至糖尿病緩解。但在中大的研究中,只有6%的2型糖尿病新症在平均八年的隨訪期間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這相當於每年不到1%的比率。

陸安欣指,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臨床研究中的生活干預措施和管理方式相對密集及全面,但在現實環境中,患者未能完全遵循這些措施和方式生活;而在近期臨床研究中證實有助達到糖尿病緩解的創新體重管理策略,亦未在現實世界中採用。

研究進一步顯示,要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是具有挑戰性的。是次研究發現,即使患者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每年大概有20%的人會回復至高血糖的狀況。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指,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之低以及維持糖尿病緩解狀態的困難反映了糖尿病的複雜性。患者可能需要採取綜合方法,包括堅守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持久的體重管理,以一直維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才能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由於現實世界中能夠達到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較低並難以維持,醫生和糖尿病患者應對達至糖尿病緩解設定一個較切合實際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全球應優先考慮推行預防糖尿病的策略,並採取公共及個人化措施達成此目標。

目前中大團隊正開發多元社區糖尿病預防策略,作為減輕糖尿病負擔的長期解決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