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調查指逾9成家長疫情下教養感壓力 逾半幼童對升小焦慮

社會事

調查指逾9成家長疫情下教養感壓力 逾半幼童對升小焦慮
社會事

社會事

調查指逾9成家長疫情下教養感壓力 逾半幼童對升小焦慮

2021年08月24日 15:26 最後更新:15:29

新學年即將開始,香港教育大學一項調查發現,逾9成幼稚園高班(K3)家長在教養子女時感到壓力,當中絕大部份人擔憂子女學習進度,其次是子女的行為問題及疫情發展。至於小朋友方面,逾半家長反映子女對預備升小一感到焦慮,如間中過分擔心、煩躁不安。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怡虹表示,升小學時幼童在學習、社交模式都有轉變,促學校加強家校合作及提供家長支援。她又提醒家長,比起成績,應更多關注子女社交及情緒,適當管理自己期望。

小學生 資料圖片

小學生 資料圖片

教大於今年5月13日至6月15日期間,以問卷調查訪問825名K3家長,了解疫情家長教養子女的壓力及升小預備的情況。結果顯示,約93%受訪家長指疫情下教養子女感到壓力,當中近20%人感到很大壓力,主要壓力來源包括子女學習進度(85%)、子女行為問題(53%),以及對疫情的焦慮(51%)。另外,經濟因素及欠缺支援亦分別成為38%家長的壓力來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另外,調查又發現,近54%家長反映子女對升小一感焦慮,逾35%學童曾出現過分擔心及煩躁不安等焦慮症狀;不足3%家長認為子女對升小有充足預備,99%家長均期望獲更多支援,如參觀小學、觀課及設小學家長會等。

左起: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怡虹、副系主任兼高級講師陳寶蓮、助理教授黎建斌。教大圖片

左起: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怡虹、副系主任兼高級講師陳寶蓮、助理教授黎建斌。教大圖片

負責調查的教大團隊建議學校加強家長教育及家校合作,提升家長協助小一生從各方面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包括自理能力、學習能力丶社交和情緒發展等。另外,家長亦要多關顧子女的情緒及需要,盡量利用親子時間進行親子訪談丶遊戲等活動,助兒童適應新學校。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學童視力跌又持續超重 學者籲親子多做戶外運動

2024年01月04日 11:06

衞生署公布的學童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結果,發現小學生超重情況持續,低年級小學生視力下降。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在港台節目上表示,疫情期間,本港中小學生的體質產生了令人失望的變化,其中癡肥及過重比率明顯增加,做運動機會減少或營養失衡惡化,視力問題亦嚴重了。

學者建議家長和小孩假日多進行戶外活動。(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學者建議家長和小孩假日多進行戶外活動。(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他表示,港大早前與合作夥伴進行長遠追蹤研究,與衞生署發布的數據亦非常吻合,發現疫情後,雖然恢復面授課,並鼓勵學生多做運動,但很多小朋友在疫情期間養成的壞習慣,未有根本改變,例如疫情期間運動量非常低,復課後在學校的運動量提升了,但在放假日子或長假期,運動量比疫情高峰時還要差,反映他們假日多留在家中或很少進行戶外活動,他認為要盡快糾正這些生活習慣。

親子多進行戶外活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親子多進行戶外活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葉柏強又說,關鍵是社會要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他看到復課後,無論家長或學校,過份專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最重要是學生的體質及精神健康,因此要加強家庭功能,家長多與小朋友進行戶外運動,學校方面亦要關心學生的團隊精神,多鼓勵他們進行體能活動。

家長多和孩子到戶外活動,對身心有益。(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家長多和孩子到戶外活動,對身心有益。(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