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衛生署為避免目標群組患碘缺乏疾病 提懷孕及哺乳婦女攝取碘質建議

生活事

衛生署為避免目標群組患碘缺乏疾病 提懷孕及哺乳婦女攝取碘質建議
生活事

生活事

衛生署為避免目標群組患碘缺乏疾病 提懷孕及哺乳婦女攝取碘質建議

2021年09月10日 09:00 最後更新:09月20日 16:49

衞生署今日(31日)發表《碘質水平調查報告》,是首個覆蓋全港三個容易受影響目標群組,包括學齡兒童、懷孕婦女及哺乳的婦女的碘狀況的調查。調查發現,學齡兒童的碘狀況屬於「足夠」;孕婦有服用含碘補充劑及平均每天碘攝入量等於或超過150微克,其碘狀況屬於「足夠」;至於孕婦有服用含碘補充劑及平均每天碘攝入量少於150微克,或不服用含碘補充劑的孕婦和哺乳婦女,其碘狀況均屬於「不足」。

衛生署指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特別容易患上碘缺乏疾病。資料圖片

衛生署指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特別容易患上碘缺乏疾病。資料圖片

調查為衞生署委託香港中文大學於2019年進行,共招募了來自香港不同地區的 1,023名學齡兒童、1,513名懷孕婦女和482名哺乳的婦女,進行面談問卷訪問和收集其尿液樣本以分析其碘含量,並進行超聲波甲狀腺掃描(只適用於學齡兒童)。

碘質是維持甲狀腺正常功能、生長和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如果在妊娠中期至嬰兒出生後第3年的關鍵時期碘質不足,兒童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便可能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

衛生署指部分孕婦和哺乳婦女缺碘。資料圖片

衛生署指部分孕婦和哺乳婦女缺碘。資料圖片

衞生署指,由於懷孕及哺乳期間對碘質的需求增加,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特別容易患上碘缺乏疾病。從兒童營養和健康的角度,署方對孕婦和哺乳的婦女攝取足夠碘質達至每天所需的 250 微克提出以下建議:

每天服用含碘的補充劑

- 建議懷孕及哺乳的婦女定期服用含碘的補充劑,查看補充劑的碘含量以確保每天能夠從補充劑攝取最少 150 微克的碘。如有疑問,應諮詢醫護人員

- 患病或有甲狀腺問題的婦女應諮詢醫護人員,並跟從其建議服用補充劑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選吃碘質豐富的食物

- 食用碘質豐富的食物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碘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紫菜、海帶、海產、海魚、雞蛋、牛奶及奶製品等

- 若未能服用含碘的補充劑,懷孕及哺乳的婦女可以透過增加日常飲食中的碘質,以達至每天攝取 250 微克碘的需要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使用加碘的食鹽

- 使用加碘食鹽代替一般食鹽

- 注意成人每天從膳食攝入的鹽分不應多於 5 克(不多於 1 茶匙)

- 由於加碘食鹽內的碘質可能會受濕氣、高溫及陽光影響,加碘食鹽應儲存於密封的有色容器內及放置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並在上菜時才加入菜肴中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