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八一南昌起義成功 毛澤東提「槍桿子裏出政權」

歷史長河

八一南昌起義成功 毛澤東提「槍桿子裏出政權」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八一南昌起義成功 毛澤東提「槍桿子裏出政權」

2021年09月03日 10:00 最後更新:11:17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國民黨左派(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義於1927年8月1日針對中國國民黨在江西南昌發動的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是中共建軍的真正開始。每年的8月1日是解放軍建軍節,而這個「八一」就是源自於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紀念雕像。

南昌起義紀念雕像。

大革命的失敗是南昌起義主要的導火索。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汪精衛又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整個白色恐怖籠罩著大江南北,大批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屠殺。在這樣的一個嚴峻的形勢之下,中共除了武裝反抗,沒有別的出路。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中共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南昌起義油畫。

南昌起義油畫。

起義軍以「河山統一」為口令,他們脖子上戴著紅領帶,臂膀上纏著白毛巾,趁著夜暗,向國民黨守軍發起進攻。打得最激烈是舊藩台衙門這一戰。賀龍身先士卒,帶領著二十軍的官兵,以強大的火力壓制著舊藩台的守軍,乘勝奪取了省政府的機關。由於起義軍准備充分,在兵力上也佔據優勢,一共殲滅守軍三千餘人,佔據市內、郊區的所有主要據點,整個起義獲得了成功。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八一南昌起義後,中共於8月7日召開了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八七會議共有四項議程:第一、批判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第二、分析大革命失敗以後的形勢和中共要採取的對策;第三、改選中央臨時政治局;第四、也是最主要的,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

南昌起義紀念館。

南昌起義紀念館。

毛澤東在會議上作重要的發言,他提出著名論斷:「今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因此,八七會議確定了中共的工作重心,即轉移到武裝鬥爭的道路上。同時,開創了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新階段。中國革命由此進入了十年內戰時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