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呃市建局逾6000萬案 業主去世21年騙徒僞造文件按揭賣樓

社會事

呃市建局逾6000萬案 業主去世21年騙徒僞造文件按揭賣樓
社會事

社會事

呃市建局逾6000萬案 業主去世21年騙徒僞造文件按揭賣樓

2021年09月02日 18:38 最後更新:18:46

警方拘捕12人,涉嫌冒充舊樓單位業主,抵押物業取得貸款,並出售物業圖利,涉款6270萬元。涉案8男4女包括大律師、律師、法律行政文員、財務公司職員、地產代理等,他們涉嫌串謀詐騙被捕。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陳日淮指,去年年底接到市區重建局轉介,土瓜灣舊區一個單位2018年6月已經納入重建計劃,但市建局一直無法聯絡業主處理。直至去年9月有人突然自稱受新業主委托聯絡收購事宜。

更多相片
資料圖片

警方拘捕12人,涉嫌冒充舊樓單位業主,抵押物業取得貸款,並出售物業圖利,涉款6270萬元。涉案8男4女包括大律師、律師、法律行政文員、財務公司職員、地產代理等,他們涉嫌串謀詐騙被捕。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陳日淮。警方截圖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陳日淮指,去年年底接到市區重建局轉介,土瓜灣舊區一個單位2018年6月已經納入重建計劃,但市建局一直無法聯絡業主處理。直至去年9月有人突然自稱受新業主委托聯絡收購事宜。

資料圖片

市建局發現單位原業主1999年已經離世,卻在2020年8月即21年後出售。市建局懷疑懷疑交易真確性所以轉介跟進。警方調查檢視文件後發現其他物業有可疑,展開情報分析及跟進,發現另外7個介乎44至84年樓齡物業,在去年5月至3月未獲原業主授權非法貸款抵押甚至轉售,涉及龐大犯罪團夥。

騙徒假扮舊樓單位按揭買樓詐騙逾6000萬元。資料圖片

警方指,犯罪團夥向樓齡偏高、無做按揭貸款、無人打理的空置單位落手,無任何樓契正本,所以串通律師樓的律師、師爺以及財務公司職員,用虛假身份證作出遺失樓契宣誓聲明,然後到財務公司申請按揭貸款並獲批,金額介乎100至950萬港元不等。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陳日淮。警方截圖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陳日淮。警方截圖

市建局發現單位原業主1999年已經離世,卻在2020年8月即21年後出售。市建局懷疑懷疑交易真確性所以轉介跟進。警方調查檢視文件後發現其他物業有可疑,展開情報分析及跟進,發現另外7個介乎44至84年樓齡物業,在去年5月至3月未獲原業主授權非法貸款抵押甚至轉售,涉及龐大犯罪團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警方指,犯罪團夥向樓齡偏高、無做按揭貸款、無人打理的空置單位落手,無任何樓契正本,所以串通律師樓的律師、師爺以及財務公司職員,用虛假身份證作出遺失樓契宣誓聲明,然後到財務公司申請按揭貸款並獲批,金額介乎100至950萬港元不等。

犯罪團夥透過自己成員網絡出售物業,團夥會向買家聲稱,單位是銀主盤所以不能做任何按揭。當買家完成付款給律師樓,律師樓就會按團夥指示還款給相關財務公司,剩餘就會轉入犯罪團夥成員戶口,再以現金方式提走。警方指,個別成員利用自己專業知識侵吞相關物業。

騙徒假扮舊樓單位按揭買樓詐騙逾6000萬元。資料圖片

騙徒假扮舊樓單位按揭買樓詐騙逾6000萬元。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韋志成稱重建花墟旨在加強特色 讓花店有更多空間長遠持續發展

2024年03月24日 10:15 最後更新:10:32

韋志成說規劃的目標不單只是保留現時花墟的特色,而是加強特色和氛圍,讓店舖營運者有更多空間長遠持續發展。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市建局早前公布洗衣街/花墟道發展計劃,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回應外界關注花墟的保育問題,他說規劃的目標不單只是保留現時花墟的特色,而是加強特色和氛圍,讓店舖營運者有更多空間長遠持續發展。

韋志成指出,市建局首次在啟動項目前,委聘顧問走訪花墟超過100間花店或相關店舖,成功訪問超過60名營運者及700多名曾到花墟的市民,發現營運者面對3大問題,包括缺乏足夠的空間擺放貨物;欠缺上落貨位置以及沒有足夠泊車位。超過9成受訪希望增設公眾停車場、改善行人路設施,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光顧。

因應營運者表達的問題,韋志成表示,市建局團隊建議在其中一個地盤往後移,以騰出更多地面空間予新建的花店展示貨物,同時以「一地多用」模式,在有關地盤興建一幢多用途綜合大樓和地下公眾停車場,額外提供約220個公眾私家車泊車位和約10個公眾上落貨車位,方便部份花店營運者使用。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他提到這個項目提前為花墟一帶樓宇的老化問題,提供足夠硬件及配套作為迴轉空間,讓花店有機會繼續留在原區營運。

韋志成強調龐大工程充滿挑戰,必須要政府、市建局、私人發展商及地區持分者共同參與和合作,才能成事。若社會人士的著眼點只在於個人體驗,又或停留在現時狀況無需改變,下一代將難以享有宜居優質的生活環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