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冠病毒復甦指數 中國居首 香港排第12

大視野

新冠病毒復甦指數 中國居首  香港排第12
大視野

大視野

新冠病毒復甦指數 中國居首 香港排第12

2021年09月04日 09:00 最後更新:09月05日 00:03

綜合外電報道,日經亞洲(Nikkei Asia)昨日發表最新一份「日經COVID復甦指數」(Nikkei COVID-19 Recovery Index),排名首5位的分別是中國(73分)、匈牙利(72分)、沙地阿拉伯(72分)、智利(71分)和卡達(70分);本港則位列12(65分),高於位列14的新加坡(65分)。

本港的商場人流漸增。資料圖片

本港的商場人流漸增。資料圖片

有關指數是評估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在疫情的控制、疫苗接種等方面的防疫表現,排名愈高代表有較低的確診個案、較高的疫苗接種率,以及較寬鬆的社交距離,即愈接近回復正常生活。

部份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排名,本港位列12(65分)、新加坡第14(64分)、台灣排名27(60分)、印度位列34(57分)、韓國和日本則分別排名第45(55.5分)及第72(48.5分),印尼則位列第92(44分)。

隨著確診數字減少,本港市民的生活亦漸回復正常。資料圖片

隨著確診數字減少,本港市民的生活亦漸回復正常。資料圖片

歐美方面,法國排名23(61.5分),英國第65(51分),美國則排名74(48分),而疫情近日趨嚴峻的澳洲則排名第84(46.5分)。

AP圖片

AP圖片

報告指,東南亞國家正面對傳染力極強的Delta變種病毒蔓延,加上疫苗接種未如理想,故越南(25分)、菲律賓(26分)、緬甸(27.5分)以及泰國(32分)成為榜末的4位。

AP圖片

AP圖片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