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報》發表。這兩篇文章對「耳朵聽字」進行了有力地抨擊,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人民日報》文章成為「耳朵聽字」由熱到冷的轉折點

小背景則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動態》上的兩篇文章。

中共中央宣傳部發表《未經科學鑒定的奇事不宜宣傳》說:「對此奇聞,很多人都表示懷疑。我們認為,即使確有其事,在未作出科學鑒定之前,如此公開宣傳,也是不妥當的。這種宣傳,徒然增加人們的迷信傳說和助長各種離奇的謠言囈語的流傳,對我們的事業沒有任何好處。類乎這樣的事,過去也曾發生過,事後證明都是不足信的。我們應當記取教訓。」

197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鬍耀邦對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信訪簡報《揭穿「耳朵認字」的騙術》寫了批語。批語稱:

「穆之、井丹、績偉、曾濤、香山同志一閱。所有表演過這出醜戲的小孩都沒有罪。地縣委居然輕信,黨報居然發表,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聲中,居然出現這樣荒謬絕倫的笑話,並由此推想各條戰線上必然存在的能同這種笑話相比美的事情,我們該要警惕啊!該要努力聯繫實際解決一些問題啊!」

《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見批示後,叫陳祖甲寫了那一篇文章。

陳祖甲在文中援引了《聊齋志異》里一個叫《司文郎》的故事,說一個瞎和尚能用鼻子判斷文章的優劣,無論什麼樣的文章燒成灰燼,經他一嗅,便見分曉。是好文章,就像聞到奇花異草,馨香撲鼻,沁人肺腑;如果碰到壞文章,瞎和尚則會噁心,「向壁大嘔,下氣如雷」。但這都只是傳聞的功夫,真正檢驗時,常常出錯,一些壞文章常被瞎和尚嗅成好文章,使作者金榜題名,寫好文章的人反倒落了第。

陳祖甲以「聊齋」故事來類比用耳認字。他說:“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寫的字只能反射可見光,決不會發出什麼聲音,因而只可用眼看,不能用耳朵聽。”文章還表達了“‘聽’字的兒童是無辜的”,不要“被那些荒誕無稽的事分散了精力”之類觀點。

1979年5月28日,《四川日報》編輯部向省委宣傳部作了自我批評。此後,四川省委宣傳部又向中宣部作了自我批評。

就這樣,1979年3月11日公開見報的「以耳認字」歷時還不足百天。

《人民日報》文章引起爭議

陳祖甲和葉聖陶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人民日報》群眾工作部短短數日就接到200多封讀者來信。這些來信,對《從「以鼻嗅文」到“用耳認字”》一文毀譽參半。

廣東高鶴縣西安公社譚某等來信揭露,該公社也發現用耳認字的「奇人」,後經當地科技局考核,證明完全是假的,騙人的。

河北邢台長征汽車廠的岳峰來信說,1975年在撫順就發生過用耳認字的事,後來一位80多歲的魔術師解開了其中的奧妙。據魔術師說,這是我國瀕於失傳的一種小魔術。

過姜燕的《北京科技報》,《北京科技報》給予了與《人民日報》不一樣的答覆。比如讀者問到《北京科技報》的甄慶如,甄說,用耳認字是記者作過實驗的,是真的。北京還發現了幾個,正在研究。

青雲儀器廠的王軍、二機部二院的一位讀者、北京光學公司的林國森都從《北京科技報》得到了類似的回答,他們又打電話給《人民日報》,表示了自己的疑惑。

見了陳祖甲的文章後,打來電話說:「你們的文章批評了那麼多領導,是不對的。」

安徽宣城縣紡織廠醫務所的一位女同志來電說,她的孩子能用耳朵識字,是真的。她進一步告訴報社:省、地、縣科委的領導都看了,發了文件,還會是假的嗎?

新華印刷廠的好幾位讀者要求《人民日報》派人去該廠調查,因為該廠一位工人的兩個女兒都能用耳、用胳肢窩認字。

有的讀者認為陳祖甲的文章之所以有毛病,是因為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說如果五個孩子,有四個是假的,另一個未調查,也不能下假的結論。這一說話邏輯,後來成為特異功能存在論的最經典的借口。

5月29日,《人民日報》群眾工作部以陳祖甲文章發表的頭4天中收到的74封有關來信為基礎進行了分析。從理論上分析,有人認為陳祖甲的文章澄清了是非,看了非常痛快;有人認為陳祖甲的文章沒有說明事實真相,而原來「用耳識字」的消息又那麼真切,有的地方領導同志還接見了識字的人,這樣就使人迷惑,分不清誰說的是真理;有的說如果「用耳識字」是使用了遮眼法一類騙術,那就該讓科技部門寫出有說服力的文章進行批判,不應該從《聊齋志異》中去找證據;有的讀者指出陳祖甲的文章太霸道。

究竟誰是誰非,當時並沒有得出結果。許多媒體推波助瀾,加入了「耳朵聽字」的討論熱潮

但是,這個爭論並沒有得出結果,相反意見也一直存在。1979年6月18日,「香港享升街九十號地下」的李學聯在《明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在理論上給「以耳認字」以有力的支持,給被《人民日報》文章打壓下去的「以耳認字」熱潮以恢復生機的活力。

上海《自然雜誌》全力支持特異功能研究事業。

全國亦有上百家報刊投入了特異功能的宣傳和研究「事業」,《自然雜誌》更是鼎力扶植特異功能科學家,甚至出資出力主持召開“人體特異功能科學討論會”。

全國上下,天天都有特異功能的捷報,省、地、市、縣各級領導觀看錶演,發表講話的盛況已如上所述。全國幾十所高校和科究單位不失時機地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重要課題,以至於1981年5月在重慶召開「第二屆人體科學討論會」時參加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達到了106個,提交論文147篇,盛況空前。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