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傳中央不通關因未有港康碼 議員嘆要靠估、促港府交代通關條件

博客文章

傳中央不通關因未有港康碼 議員嘆要靠估、促港府交代通關條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傳中央不通關因未有港康碼 議員嘆要靠估、促港府交代通關條件

2021年09月11日 20:15 最後更新:20:41

不少跨境商人,家庭以至市民都渴望兩地通關多時,即使本港清零多日,僅有零星輸入案倒,但相關安排卻依然只聞樓梯響。

傳聞由於港府反對用健康碼,所以即使香港已經清零,香港和內地也難通關。

民建聯議員周浩鼎藉上周三(8日)立法會大會質詢政府會否與內地協商,並設計一套具追蹤功能的健康碼,供有意北上的市民下載使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當時回應稱,兩地專家將會對接和討論有序互通。

周浩鼎向Ariel表示,兩地疫情受控,惟通關遙遙無期,批評政府早前公布的「港康碼」計劃形同「難產」。他又以澳門特區為例,稱內地與澳門兩地的健康碼是互認,即使澳門人北上傳染了其他人,也能迅速通知內地當局,進行封區和隔離處理。

周浩鼎明白政府擔心實施健康碼,會觸及市民私隱,以至激起民情反彈,但他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惟一有效地控制變種病毒的主要經濟體,而內地官員做不好防疫又有機會「下台」,相信要他們同意與沒有健康碼的香港通關是難過登天。他又指,與其要市民白等,倒不如盡快設計具追蹤功能的健康碼,讓所有渴望北上的市民自願下載並使用,繼而解決私隱難題。

另一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認為,坊間傳中央不予香港通關的原因是健康碼,「也是大家估估下」,因為港府僅提到由兩地專家小組對接和討論有序互通。她希望官員屆時能清晰地告訴市民專家們得出的通關條件,讓普羅大眾一起討論和協調。

葛珮帆指出,有健康碼固然是好,就像內地分紅、黃、綠三種顏色,以區分高中低風險人士,從而嚴格地執行「內防擴散」。她又補充指,即使在澳門,健康碼也只是互認,而非互通。由於香港人口較澳門多,管理也較難,例如消費券計劃並非人人使用電子登記,而早前透過實體表格登記消費券更是弄得一團槽,她強調,要強制市民進入室內場所前要使用健康碼是有一定難度,願意執行的官員更加需要很大信心和決心。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亦認同,通關的掌控權在內地手上,因為內地的清零原則是相當嚴格,而且要問責。至於坊界流傳通關障礙是健康碼,他解釋指,內地仍未清晰地說出底線,若然消息屬實,港府需和相關部門探討,但他認為最近政府取得內地同意,爭取到「來港易」,已是兩地合作的一小進步。

被問到「來港易」對業界有多大作用,姚思榮就坦言沒太大幫助,原因在於返回內地要隔離共21天,一般市民很少為了遊玩而接受隔離三星期。他相信,現時每日的2千個名額,只是開頭較為緊張,到中後期會剩餘較多名額,所以對業界幫助不大,即使是有,也是對於酒店住宿和跨境交通等有幫助,對本港導遊則沒有太大作用。不過,他強調,內地當局可從參與「來港易」的訪港遊客,得知本港最新的防控情況,相信相關數據能為通關提供更有說服力的說法,

對於會否通關,姚思榮認為要留待兩地專家小組討論並定出標準,如果能順利解決和釐清責任,就不必擔心本港的防疫漏洞令到內地某個省長被問責下台。他相信,對比早前沒有「來港易」和專家小組對接,現在情況已大有改善,希望年底前能實現兩地通關。

無可否認的是,兩地通關牽涉到香港能否更深、更廣地融入內地,也是防疫抗疫和經濟發展政策的重中之重。事實上,本港並無健康碼,不同界別的立法會議員都想方設法,為政府出謀獻策,希望避過私隱這項難關,以早日實現通關。

至於通關難題,很可能要等待兩地專家小組商討通關的條件。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澳門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政策組外判研究多數公開 高人:多做研究比拍腦袋決策好

2024年04月16日 21:50 最後更新:22:35

立法會今天(4月16日)召開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會上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及工聯會梁子穎均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除了一些敏感話題報告外的成果理應公開,對香港市民或企業也有幫助。江玉歡又指,一些研究如旅遊巴泊位的研究用了90多萬元去做報告,做完研究但仍有旅遊巴擾民的問題。

高人話,外界或許有點誤解,以為特首政策組的研究都是保密的,其實並非如此。特首政策組一年外判的研究費用2000多萬元,當中很多研究是公開的。他們選題時也有和政策局溝通,確保做出來的研究政策局能用得著。

高人形容,政府決策前多做研究,了解情況,然後才作出決定,比拍腦袋決策科學得多。但事實上不能說做了一個旅遊巴泊位研究就馬上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但做了研究可以讓政策局有更多數據和科學分析,以供參照。

他說,特首政策組有部分研究不公開,涉及費用大約1000多萬,包括就不同問題做的民調,以及其他合約研究,保密的研究有兩大類,主要是和施政報告相關的前期研究,以及就政府內部醖釀中的政策作研究,例如了解外界有無其他可行的政策選項,或者作為「紅隊」,挑戰現有構思中的政策,找出其中漏洞。由於這些研究和政府即將推出的政策緊密關連,故有保密的需要。

高人分析,特首政策組的預算和過去差不多,但本屆政府謀劃的新項目很多,涉及眾多未來的規劃,以有限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協助政府作科學決策,殊非易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