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3香港學者奪科學探索獎 中大盧怡君:女科學家從事科研不易

社會事

3香港學者奪科學探索獎 中大盧怡君:女科學家從事科研不易
社會事

社會事

3香港學者奪科學探索獎 中大盧怡君:女科學家從事科研不易

2021年09月13日 18:41 最後更新:18:42

年輕科學家需要機會和資源發展科研生涯。目前中國金額最高的綜合性青年科技人才獎勵計畫、由騰訊贊助的「科學探索獎」,今公布第三屆得獎者名單,香港區連續兩屆有3名青年學者獲獎,包括來自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副教授盧怡君、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教授黃明欣,以及港大物理系教授姚望。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人民幣300萬元獎金,用途可自由分配。

獲獎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盧怡君。

獲獎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盧怡君。

今年獲獎者人數合共50人,當中包括8名女科學家,是三屆以來最多。身為其中之一的中大副教授盧怡君,來港8年,一直專注環保能源領域研究工作,她認為是次獲獎能為女大學生、女性研究生起到示範作用。正懷有身孕的她亦表示,女科學家從事科研往往不易,亦有兼顧家庭和照顧子女等壓力,但她希望今次獲獎,能向社會傳達「女性從事科研的路上並不孤單」的訊息,冀能為她的女性學生帶來啟發。

獲獎的港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黃明欣。

獲獎的港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黃明欣。

現身處內地的港大教授姚望亦表示,近年內地和香港都不少計畫鼓勵和支持青年學者進行研究,樂見有加強支持的趨勢。他本身研究方向主要是基礎物理,但在研發信息技術、光電器件方面亦有關聯,期望日後作出更多貢獻。同校的黃明欣亦指出,香港的優勢在於可獲內地和香港兩方面的支持,對從事科研的他們而言,可謂「兩邊的甜頭都吃得到」。

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祕書長王嫵蓉。

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祕書長王嫵蓉。

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祕書長王嫵蓉表示,今年是第二屆涵蓋港澳地區學者,共有69人申報,較去年多10人,而有份提名的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數亦有10多人,反映獎項的重要性和知名度正逐步提升。對於兩屆港區獲獎者中,暫不見有「港産學者」,王嫵蓉稱獎項的評選原則是「英雄不問出處」,三屆獲獎者中亦有持不同國籍的學者,港澳地區的獲獎者不會有加分優待,而申報者中亦有不少香港本地學者。

香港區連續兩屆有3名學者獲獎。

香港區連續兩屆有3名學者獲獎。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于君,獲選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第24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基礎醫學獎得主,以表彰她在消化道腫瘤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和貢獻。

吳楊獎被譽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今屆共有15名醫藥衞生範疇的專家獲獎,而于教授為榜上唯一來自本港學府的學者。

于君(中)。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中)。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同時亦是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于君教授,她表示:「我很感謝吳楊獎的專家組和委員會,對我和我團隊在消化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工作予以肯定,授予我這個醫藥衞生領域最高榮譽。我們將繼續努力,發揮團隊優勢,並珍惜各方支持。基礎科研是推動醫學進步和發展必不可缺的因素。我和研究團隊經常埋首實驗室中進行嚴謹的基礎和轉化科研,致力為臨床醫學帶來貢獻。研究工作雖然艱苦,但我卻因為優秀的工作夥伴而享受這個艱辛的過程。」

除了身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歐洲科學院院士和香港科學院院士外,于教授亦是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她先後獲頒國內外重要學術獎項多達50餘個。她從事消化疾病研究30年,現為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她在揭示消化道腫瘤發病分子機制、闡明腸道微生態與腫瘤的關係、脂肪肝和相關肝癌機制、開發早期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其自主專利研發的腸癌和胃癌早期診斷標誌物更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應用於臨床檢測。

于君。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中大醫學院圖片

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是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經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利用社會資源,與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於1994年共同設立,包括特殊貢獻獎,以及在基礎醫學領域、臨床醫學領域、藥學領域和公共衞生領域的獎項,旨在表彰和獎勵在醫藥衞生領域作出突出貢獻,以促進國家醫藥衞生發展的醫學或藥學學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