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國安法》落實,教育局要求幼稚園協助幼童,初步認識中國文化及中國人身分。有幼稚園利用此契機,把以往全日班開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加以整合及更新後於全校推行,如善用排隊時間誦讀《弟子規》等,並通過日常生活的主題舉辦不同活動,校長伍炫熹期望學生於體驗中,學習欣賞中國的文化藝術,建立國民身分認同。
  中秋節臨近,深水埗的佛教聯合會主辦佛教曾果成中英文幼稚園,安排學生製作月餅、剪紙、學習詩詞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活動主題。
  校長伍炫熹指,為加強中國文化教育,新學年起把在全日制班別落實多年的相關教學活動,擴展至半日制班別,「中國不少傳統文化,與學生日常息息相關,學生通過體驗以此為題的活動,認識傳統文化及美德。」
  在活動設計上,各級均新設不同內容,包括在教師帶領下,善用排隊等時間誦讀《弟子規》、《靜思語》等經典;學習欣賞中國傳統房屋、名畫及戲劇;認識各省地理位置。教師亦會帶領學生探索中藥、茶的「色、香、味」,教師謝曉晴稱,以茶為例,教學時會以故事引入,讓學生對中國茶有基礎認識後,再觀察及品嘗已沖泡好的茶,藉此加深印象。
  教育局早前宣布,為合資格幼稚園提供一筆過三千元「購買國旗及可移動式旗杆津貼」。伍炫熹指,學校已備有國旗及旗杆,惟欠區旗及旗杆,正計畫利用津貼購置,學校以往每天均會播放國歌,未來亦在國慶日、校內典禮等特定日子舉行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