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經過10天、1800多海里航行 「實驗6」首航凱旋

兩岸

經過10天、1800多海里航行 「實驗6」首航凱旋
兩岸

兩岸

經過10天、1800多海里航行 「實驗6」首航凱旋

2021年09月16日 16:54

9月16日,經過10天、1800多海里航行,「實驗6」綜合科學考察船圓滿完成首航任務,順利返回廣州新洲碼頭。

此次首航任務,「實驗6」科考船臨時黨支部帶領全體科考隊員克服第13號颱風「康森」和第14號颱風「燦都」對南海北部海域的影響,全航次進行了30個站位的觀測和採樣,包括CTD作業+采水、可視化多管采泥、浮游生物多聯拖網、箱式採樣、重力柱狀採樣等作業,獲取了2395份樣品;利用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ADCP、重力儀、海洋大氣輻射干涉儀等船載探測儀器設備進行了全程連續觀測,共獲取469Gb科考數據。

此次科考任務分為兩個航段。第一航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南海北部的中尺度暖渦和陸架陸坡過程進行研究。在第二航段主要目標是研究南海上層海洋對颱風的響應,研究內容包括颱風影響上層海洋暖渦的三維結構、高頻內波和海氣交換,以及影響浮游生物群落、生態過程等。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杜岩表示,此次首航任務利用先進的船載科考設備成功捕獲到南海暖渦與高頻急流,並在颱風前後各進行了重複斷面的水文、大氣和生化比對觀測,為揭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調控機理、南海西部渦旋動力演變過程與環境效應、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強化觀測支持。

本次科考航次圍繞高強度擾動下大灣區及鄰近海域在珠江徑流及中尺度渦影響下的水文動力、物質輸運及其生態響應過程開展研究,為解析粵港澳大灣區及其鄰近海域陸海相互作用過程及物質遷移轉化機理,釐清海洋生態系統與關鍵生物種群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制,揭示大灣區生態安全調控機理、渦旋動力過程與環境效應,構建大灣區海洋動力—生態模型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強化觀測支持,進一步為大灣區海洋經濟發展及生態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撐。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