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中國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九年免費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目標是「有效減輕小學及初中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和校外補習負擔」,該政策被簡稱為「雙減」,這政策的推行,盼能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精力負擔,嚴打校外補習,因而引發廣大討論。

對於內地的「雙減」教育政策,令我們再次反思香港的教育問題,現今香港教育局作為培養人才的舵手,可是只把「學生為本、全人發展、多元出路、終身學習」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口號,對於本港教育界以「催谷」學生成為恆常的現象,不予以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長久以來,香港的孩子,由幼稚園就被要求掌握小學知識,小學就能掌握中學知識,學校以「高人」一班作為名校的「賣點」。在這種氣氛下,不單令很多教育團隊容易迷失方向,隨波逐流,盲目地只追求學生的學業成績,在這功利的大環境下更湧現一些恐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家長,安排密集式課外活動、同時入讀兩所幼稚園、過早投入考試攻略等的「怪獸家長」、「虎媽」、「直升機父母」。最終,學生只會機械式學習,不求甚解,囫圇吞棗,窒礙思考,又怎能發揮學生的潛能?啟發小朋友的創意?

踏進千禧世紀,社會上需要的人才是懂得創新,現在有很多國家及地區十分重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更有學者提出創意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並能令社會具有文化意義的產品與服務,更可望成為一個創造財富和就業的生產系統!根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2013年創意經濟報告書」中指出,全球創意商品及服務2011年總值高達6,240億美元,自2002年至2011年間呈倍數成長,平均年成長率為8.8%,在開發中國家平均年成長率更高達12%,無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都視文創產業為新金源或翻身的絕佳機會,文創產業儼然成為2015年後全球發展的主力引擎!

可是生活在功利的香港,人們往往著眼於成果,卻忘記邁向目標過程的重要性,人生道路漫長,能夠從學習中領略出解決問題、不斷追尋及嘗試的態度,才可以發揮潛在的能力,創意無限,要達到香港教育提出的「學生為本、全人發展、多元出路、終身學習」目標,那麼不要再讓學校考試成為「一試定生死」的關卡,而是以合適的教育工具與方法,發展學生的天賦。未來學校除了提升學生中英數等學科外,也應該重視體藝術科,例如,小學要聘請有素質的老師任教視藝科,不要再以學科老師兼教藝術科,這樣令今天學生文化藝術低落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學視藝科也不應偏重西方,教導學生中國文化藝術是大勢所趨!

我們不應該繼續以「筍工」、「筍盤」等過時的「搵食文化」觀念去培養學生,要讓小朋友有探索新知識的機會和熱情,也敢於冒險的精神,真正成為自己生命的創業者。那麼學校的教育工作是任重道遠,期盼教育當局及學校共同努力,培養學生全人的發展,才可發揮個人無限的創意!

《青評會》成員 – 陳雪儀博士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