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預收費不超3個月!廣州培訓機構有這些新要求→

大灣區

預收費不超3個月!廣州培訓機構有這些新要求→
大灣區

大灣區

預收費不超3個月!廣州培訓機構有這些新要求→

2021年09月18日 17:36

5天內退費!預收費不超3個月!廣州培訓機構有這些新要求→

校外培訓機構費用如何收?如何避免校外機構「爆雷」  導致學生退費難?

9月17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廣州市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提出培訓機構收費不得超過3個月或者60課時,不得誘導學員使用消費貸款支付培訓費。培訓機構需在銀行開設唯一的預收費資金專用存款賬戶,存管預收費資金。

同時,在課程開始前提出退費的,培訓機構原則上在5個工作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所有費用。

收費不得超3個月或60課時

培訓機構收取費用有了新規定。

根據《徵求意見稿》,培訓機構應嚴格落實明碼標價規定,按要求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內容,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若按學期或課時收取培訓費,最長不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不得以折扣優惠、加贈課時等理由,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打包、捆綁預收培訓費。

同時,培訓機構不得強制、誘導學員或者其監護人使用消費貸款支付培訓費,培訓服務不得捆綁貸款、金融等產品或服務。

機構須一次性退還費用

學生退費,也有明確指引了。

根據《徵求意見稿》,學員在課程開始前提出退費的,培訓機構原則上在5個工作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所有費用。

學員在課程開始後提出退費要求的,應按已完成課時的比例核算扣除相應費用,其餘費用(不含孳息)原則上在10個工作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

設立預收費資金存管銀行

培訓機構提前收取培訓費用後,應如何妥善管理這一筆資金?

《徵求意見稿》指出,培訓機構應當在其所在區範圍內自主選擇具備監管能力的銀行,開設唯一的預收費資金專用存款賬戶(以下統稱「專戶」),由開立專用存款賬戶的銀行作為存管銀行(以下統稱“存管銀行”)存管預收費資金。

培訓機構應當與存管銀行簽訂專戶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專戶管理協議簽訂後5個工作日內,由培訓機構向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培訓機構的預收費須全部進入經備案的專戶。不得使用本培訓機構其他賬戶或非本培訓機構賬戶收取培訓費用。

若培訓機構採用「第三方託管」方式進行預收費資金監管,存管銀行應當按照“一課次一消”原則,在每次授課完成後撥付相應數額的預收費資金;或按照與授課進度同步、同比例的原則,授課開始後撥付預收費資金的30%,授課一個月後撥付預收費資金的30%,授課兩個月後撥付預收費資金的30%,授課結束後撥付預收費資金的10%。

採用「風險儲備金」方式進行預收費資金監管的,專戶內應按照一定比例留存預收費最低餘額。當出現留存餘額不足或是大額資金異動時,存管銀行應暫停資金撥付,並及時向培訓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發出風險預警、通報,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管理職責進行相應處理。

培訓機構專戶內的預收費最低餘額實行動態管理,每年調整1次,1月底前完成;新設立的培訓機構,設立當年不設最低餘額,設立第二年的最低餘額應為上一會計年度學費總額的10%;設立一年以上的培訓機構,最低餘額應為上一會計年度學費總額的10%。

培訓機構辦學使用大額資金說明

如果培訓機構需要使用專戶的資金,怎麼辦?

《徵求意見稿》提出,培訓機構辦學需要使用大額資金的,應當提前5個工作日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說明,明確用款計劃、期限以及額度等。

培訓機構專戶支出數額較大的,應視為大額資金異動,數額較大的標準是:設立不足一年的培訓機構當日累計支出資金超過30萬元或一周累計支出資金超過50萬元的;設立一年以上的培訓機構當日累計支出資金超過100萬元或一周累計支出資金超過200萬元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