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364席選委出爐 建制名單領風騷

政事

364席選委出爐 建制名單領風騷
政事

政事

364席選委出爐 建制名單領風騷

2021年09月21日 04:30 最後更新:06:52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選舉前日傍晚結束,十三個須競選的界別分組,由四百一十二名候選人爭奪三百六十四個選委席位,結果昨晨終於出爐(當選名單見A6版)。當中六個組別全數由主流建制的「協調名單」勝出,唯一有非建制派參選人的社會福利界,有三人同獲五十五票,經抽籤後由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及的總愛心基金會執行主席黃一峰險勝,狄志遠成新一屆選委會中僅有的非建制派選委。全國港澳研究會劉兆佳認為,日後管治香港將只剩非政治問題上的爭持,形容建制派在沒有反對派的攻擊後,有更多空間呈現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有建設地監察政府及改善政府施政。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選委會十三個須競爭的界別昨日凌晨三時起陸續公布結果,至昨日約早上七時所有選委誕生,六個界別分組由協調名單全數勝出。首個完成點票的界別為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由建築師林雲峯、何力治,以及測量師何鉅業、陳旭明等十五人組成的「Offering and Promising(OP)」團隊全數當選,每人取得四十四至五十五票。

法律界由全國政協前常委劉漢銓牽頭組成的十五人名單全數當選,其他勝出人選包括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監警會前主席梁定邦,以及律師會前會長彭韻僖等,各人分別取得二十四至二十九票。湯家驊指,法律界投票率達百分之百,所有業界選民都已經投票,包括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難以認同選舉缺乏認受性和代表性。

Eyepress圖片

Eyepress圖片

其他勝出的協調名單,包括科技創新界的「TI Power科創力量」十四人團隊,教育界的「教育專業聯盟」十三人,金融服務界由證券商協會副主席朱李月華等十六人名單全數當選;商界(第三)由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等十七人協調名單全數當選。

十三個競選界別當中,僅社會福利界有非建制人士參選,被視作親建制的「社福TEAM動力」十人名單中,有七人當選,包括民建聯新界南支部主席朱麗玲,以及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女兒、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獨立民主派周賢明組織的七人「志同道合七子」名單全部落選,當中得票最高的是原選委、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陳麗雲,在業界非常有分量,但亦只得五十一票。非建制狄志遠則與「社福TEAM動力」的黃一峰及劉婉儀同獲五十五票,最終狄志遠和黃一峰以抽籤方式險勝。

Eyepress圖片

Eyepress圖片

狄志遠昨於記者會指自己憑藉抽籤幸運當選,形容是「上帝安排」。他指今次比過往參選社福界選委辛苦得多,花多一倍力量,親自到訪六、七十個單位,但因為社福界的機構代表多為董事,較難接觸。對於選委會可否更開放及有無改善空間,他指自己過去在同一界別曾是「票王」,今次以末席當選,但強調自己尊重選舉的遊戲規則。他期望現時選舉制度只是過渡期,未來可更加開放,令投票人及參選人有多元空間以更符合香港民主社會的訴求。

對於今次選舉結果近乎「清一色」,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經歷過去數年激進化,溫和泛民買少見少,且中央在止暴制亂時刻的審查過程一定相當嚴厲,加上大多數泛民不願參選,造成今次結果。他認為,反對派與愛國陣營最大差別在於政治立場,其他社會民生問題差別不大。他相信,日後管治香港將只剩非政治問題上的爭持,形容建制派在沒有反對派的攻擊後,有更多空間呈現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有建設地監察政府及改善政府施政。

率先完成點票的建測規園界,由十五人組成的「Offering and Promising(OP)」團隊全數當選。

率先完成點票的建測規園界,由十五人組成的「Offering and Promising(OP)」團隊全數當選。

往下看更多文章

勝者全取 大黨佔優

2016年12月13日 18:00 最後更新:14:35

 

選委會選舉泛民取勝,他們合組「民主300+」名單參選,在高投票率下,取得298席,加上27個立法會泛民議員,泛民共拿325席,比上屆的205席激增6成。

在8個專業界別,泛民推出的名單全部當選,當中6個界別全取界內所有議席,食足全餐。對於這個選舉結果,各方又如瞎子摸象那樣,按自己的政治立場去解讀。不喜歡特首CY的人,會話「梁粉大敗」,但我覺得有更深層的制度原因。

記得7年前有內地高層的調研官員來港,和我談論起未來政改的課題,我認為從阿爺的角度,擴展地區直選議席,比起把由團體投票的功能組別變成個人投票,更符合中央的利益。

關鍵在於投票方式。立法會地區直選是「名單投票制」,其性質是「多議席單票制」,無論區內有多少議席,選民只能投一票,此制度的特色是得票排前列的大黨,並不是按比例拿議席,在一個7個議席的選區,一個拿4成選票的大黨,最後只拿到2個席位,即是29%議席,大黨拿10萬票以上拿2席,細黨拿2萬多票可拿1席。此制度不利大黨,有利小黨。泛民和建制的得票大約是55%對45%之比,雙方大體上拿的議席也接近此比例。

立法會功能組別內以個人投票的組別,實際上多數是「單議席單票」,界別只有一個席位,選民投一票,這近似英國下議院的小選區選舉制,他們也是一個地區一個位,這種選舉的特色是「勝者全取」,一個候選人只要拿到51%選票,他就可以拿下一個議席,即100%議席,此制度的設計對大黨有利,原本是為了有利於多數黨的出現。

在一個功能組別內,即使支持建制或泛民的選民比例是55%對45%,泛民也可以拿下全數議席。這還不止,過去香港專業人少,現時人多,現在一年培訓出來的律師、會計師、醫生,和20年前比較,可以是當年的幾倍,如今兩三屆畢業生,已等如過去10年的總和。可以假設,年青人比較傾向泛民,過了某個臨界點後,組別內的泛民選民一過半,就一去無回頭,此議席就會跌入泛民囊中,這是制度設計使然。

我當年的分析,不知道那些官員有沒有聽得進去,但現實卻正正朝向預示的趨勢發展。你看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強攻會計界、科技界、社福界,完全是無功而回,即使那些界別內的泛民議員部份頗有缺陷,亦輕鬆地成功當選。可以預計,在將來的選舉中,建制派不但不能收復泛民佔據的功能組別,還會在個人投票的組別丟失更多席位。

至於選舉委會員專業界別的投票方式,是「多議席多票」,一個界別有多個席位,可以投與席位相同的票數,其性質也近似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單議席單票」,也有「勝者全取」的特色。只要支持泛民的選民過了51%,而選民懂得按泛民建議的名單投票,泛民就有機會全取界別內所有議席。今次選委會選舉泛民工程界搶佔多數議席,下屆立法會選舉工程界功能組別也可能落入泛民之手。

此次選舉亦逐步顯現年青專業選民的投票特色︰喜新嫌舊,非精英化。只見一個又一個年青靚仔靚女當選,行業精英落敗,大醫生、大會計師敗選。選民口味亦相當「大眾化」。以泛民全取議席的高教界為例,票王是浸大新聞系講呂秉權,得2766票,而中大政治行政系榮休教授關信基屈居第二得2687票,關信基是德高望重的講座教授,是傳統精英中的精英,論學術地位呂秉權無可比擬,但呂曾任無線記者,勝在知名度高,在這個非精英的時代,連高教界也如此。

在這個專業界別投票的大潮流下,即使特首CY在選委會選舉夕宣佈放棄參選特首,也無扭轉大局的效果。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