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皇帝駕崩 各朝後宮妃嬪命運如何?

歷史長河

皇帝駕崩 各朝後宮妃嬪命運如何?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皇帝駕崩 各朝後宮妃嬪命運如何?

2021年09月28日 10:00 最後更新:12:15

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女在深宮中,宮闈政治未必會找上你,她們中的大部分終極目的都是用盡方法獲得皇上寵幸,令自己能夠在宮中安身立命,不過,當皇帝一死,後宮佳麗的命運是如何?要給皇帝陪葬?待在宮中終老?還是有機會改嫁,獲得第二春?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 (網上圖片)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 (網上圖片)

事實上,不同朝代,不同的帝王,各有各做法,後宮女子有機會改嫁其實也頗常見。早在商周時期,武王滅商後,便將紂王的後宮美女「取而歸之諸侯」。到時戰國時代,《韓非子》便記載了齊桓公有一次微服私訪,看見一些年老但是家貧無妻的人。管仲趁機進諫說:「宮中有怨女,則民無妻。」於是,齊桓公下令將宮中女子「未嘗禦者」一律出嫁。

更多相片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 (網上圖片)

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女在深宮中,宮闈政治未必會找上你,她們中的大部分終極目的都是用盡方法獲得皇上寵幸,令自己能夠在宮中安身立命,不過,當皇帝一死,後宮佳麗的命運是如何?要給皇帝陪葬?待在宮中終老?還是有機會改嫁,獲得第二春?

清宮戲中的後宮嬪妃。

事實上,不同朝代,不同的帝王,各有各做法,後宮女子有機會改嫁其實也頗常見。早在商周時期,武王滅商後,便將紂王的後宮美女「取而歸之諸侯」。到時戰國時代,《韓非子》便記載了齊桓公有一次微服私訪,看見一些年老但是家貧無妻的人。管仲趁機進諫說:「宮中有怨女,則民無妻。」於是,齊桓公下令將宮中女子「未嘗禦者」一律出嫁。

宋人繪畫的漢文帝劉恆 (坐者) (網上圖片)

那個時代戰爭不斷,極需要人口增長以充實軍力,於是列國霸主都有效法這個做法,讓宮女可以與民間適齡男子婚配。另外,每逢遇到天災橫禍之時,統治者都或會釋放一些宮女出嫁,希冀以此獲取上天的寬恕。當然,這也不是經常發生,更多的時候,隨著君主的死亡,妻妾往往要一起陪葬。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 (網上圖片)

到了唐代,仍然繼承了西漢以來的「出宮人制度」,釋放宮女的人數至少在一萬人以上。唐太宗曾經對臣子說:「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意為憐恤)。」他將宮妃放出,允許她們再婚,這不僅為宮室節省了不少開支,而且贏得民間的讚譽。

清朝後宮妃子的合照(網上圖片)

可惜,唐代以後,逐漸壓制束縛婦女的婚戀自由,節烈觀念被鼓吹。到了宋代,只有如新帝登基、災害發生的特殊時期,才會釋放一些年紀較大的宮女,曾受到皇帝寵幸的嬪妃不可能再被放出改嫁。

清宮戲中的後宮嬪妃。

清宮戲中的後宮嬪妃。

那個時代戰爭不斷,極需要人口增長以充實軍力,於是列國霸主都有效法這個做法,讓宮女可以與民間適齡男子婚配。另外,每逢遇到天災橫禍之時,統治者都或會釋放一些宮女出嫁,希冀以此獲取上天的寬恕。當然,這也不是經常發生,更多的時候,隨著君主的死亡,妻妾往往要一起陪葬。

西漢以後,「解放宮妃」的行為逐漸形成制度,史學家稱之「出宮人制度」,提倡者居然是以陰毒狠辣著稱的劉邦的妻子呂后。原來,呂后當年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將呂姓家族的女子,嫁給劉家男子為妻,實行呂劉聯姻。到了後來,由於呂家的人都嫁出了,呂后於是將前夫劉邦的宮妃嫁給劉姓諸王。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其實原本便是高祖身邊的宮女,專責服侍呂后,後來高祖死後,才將竇氏賜給代王劉恆。

宋人繪畫的漢文帝劉恆 (坐者) (網上圖片)

宋人繪畫的漢文帝劉恆 (坐者) (網上圖片)

到了唐代,仍然繼承了西漢以來的「出宮人制度」,釋放宮女的人數至少在一萬人以上。唐太宗曾經對臣子說:「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意為憐恤)。」他將宮妃放出,允許她們再婚,這不僅為宮室節省了不少開支,而且贏得民間的讚譽。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 (網上圖片)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 (網上圖片)

可惜,唐代以後,逐漸壓制束縛婦女的婚戀自由,節烈觀念被鼓吹。到了宋代,只有如新帝登基、災害發生的特殊時期,才會釋放一些年紀較大的宮女,曾受到皇帝寵幸的嬪妃不可能再被放出改嫁。

到了明、清時期,禮教的枷鎖更加「吃人」,對女性的壓迫達到頂峰。明代前期的幾位皇帝又恢復了宮妃殉葬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將宮女殉葬定為祖制,為他殉葬的宮妃是有明一代人數最多的。凡是被皇帝寵幸過的宮女、從殉嬪妃以及高麗國進貢的美女,都要為大行皇帝陪葬。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時被廢除,但宮妃們的處境與地位仍然很凄慘。

到了清代,據歷史學家黃一農先生考證,僅有康熙皇帝的兩個妃子,在乾隆時期因年邁得以回家省親一次。更多的人終其一生不能出紫禁城一步。皇帝的嬪妃們連人身自由都要受到嚴格約束,改嫁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清朝後宮妃子的合照(網上圖片)

清朝後宮妃子的合照(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