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把阿諛奉承叫「拍馬屁」? 據說與蒙古人有關

歷史長河

為何把阿諛奉承叫「拍馬屁」? 據說與蒙古人有關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何把阿諛奉承叫「拍馬屁」? 據說與蒙古人有關

2021年10月12日 10:00 最後更新:10:41

「拍馬屁」,相信每個人都拍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拍馬屁」現解作說些奉承話,以討好別人為目的。「拍馬屁」也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英國一名著名政事評論員兼拍馬屁專家施滕格爾 (Richard Stengel),出了一本《你太好人了-拍馬屁簡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 ),專門傳授拍馬屁秘訣。經典一句是「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他說近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大有其人,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英國首相白高敦也是拍馬屁高手。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網上圖片)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網上圖片)

無獨有偶,中國拍馬屁也有著「馬屁拍在馬腿上」的提醒,要拍得來「啱火候」,其實是一門藝術。至於為什麼「拍馬屁」叫「拍馬屁」?據說與蒙古人有關。他們平日牽馬與人相遇,習慣於互相拍對方的馬說:「好馬」,以示讚賞和友好。也有傳因為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背,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另外,也有指因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馬」稱讚一番。

更多相片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網上圖片)

「拍馬屁」,相信每個人都拍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拍馬屁」現解作說些奉承話,以討好別人為目的。「拍馬屁」也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英國一名著名政事評論員兼拍馬屁專家施滕格爾 (Richard Stengel),出了一本《你太好人了-拍馬屁簡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 ),專門傳授拍馬屁秘訣。經典一句是「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他說近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大有其人,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英國首相白高敦也是拍馬屁高手。

古人騎馬圖(網上圖片)

無獨有偶,中國拍馬屁也有著「馬屁拍在馬腿上」的提醒,要拍得來「啱火候」,其實是一門藝術。至於為什麼「拍馬屁」叫「拍馬屁」?據說與蒙古人有關。他們平日牽馬與人相遇,習慣於互相拍對方的馬說:「好馬」,以示讚賞和友好。也有傳因為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背,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另外,也有指因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馬」稱讚一番。

趙孟頫《飲馬圖》 (網上圖片)

以上不論是哪種說法,均無貶義。但久而久之,「拍馬」也逐漸演繹成「拍馬屁」,我們也將這個本是誇讚馬的說法而轉向於人,象徵趨炎附勢,巴結權貴。如何轉變則無從考究,不過在「拍馬屁」的解釋下,懂得「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很多(畢竟像施滕格爾說,這是「提高地位的技巧」),中國自古靠「拍馬屁」而成功上位的不乏其人,如趙高、張讓、賈充、賈謐、高力士、安祿山、蔡京、高俅、賈似道、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今次要說的是南明時期的馬吉翔,因為「拍馬屁」成功得死裡逃生,還做了明代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

影視中的李定國 (網上圖片)

據說,馬吉翔從京城一個混混,因拍了大太監高起潛的馬屁,到錦衣衛當了小吏。在清兵入關、崇禎死後,他便跑到南京的福王處,升為總兵。後來被抗清將領李定國捉住,馬吉翔在獄中,他首先用「拍馬之術」迷惑李定國的心腹龔銘,對龔銘說:「下官平生有一憾事,沒見過西府將軍李定國,死難瞑目,可否令吾一見?」李定國知道後同意了。馬吉翔於是頸戴枷鎖,給李定國叩了三個頭,然後直直跪著,定定看了李定國許久,面上漸漸露出了笑容。李定國甚感奇怪:「汝有何言?允汝一訴。」

明萬曆《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網上圖片)

馬吉翔注視著李定國,良久才說:「下官聽人說,西府將軍英武絕倫,威風八面,凡見到將軍的人,沒有不受到感動和激勵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見果然果然!將軍身上難道有神力嗎?為什麼使人看了還想再看?啊,再造國家,千古無兩,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將軍,一切都放心了,國家有救了,下官死亦瞑目了!將軍保重,下官這就告辭了!」他又給李定國叩了個頭,爬起身,連聲笑著欲轉身出去。

古人騎馬圖(網上圖片)

古人騎馬圖(網上圖片)

以上不論是哪種說法,均無貶義。但久而久之,「拍馬」也逐漸演繹成「拍馬屁」,我們也將這個本是誇讚馬的說法而轉向於人,象徵趨炎附勢,巴結權貴。如何轉變則無從考究,不過在「拍馬屁」的解釋下,懂得「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很多(畢竟像施滕格爾說,這是「提高地位的技巧」),中國自古靠「拍馬屁」而成功上位的不乏其人,如趙高、張讓、賈充、賈謐、高力士、安祿山、蔡京、高俅、賈似道、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今次要說的是南明時期的馬吉翔,因為「拍馬屁」成功得死裡逃生,還做了明代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

趙孟頫《飲馬圖》 (網上圖片)

趙孟頫《飲馬圖》 (網上圖片)

據說,馬吉翔從京城一個混混,因拍了大太監高起潛的馬屁,到錦衣衛當了小吏。在清兵入關、崇禎死後,他便跑到南京的福王處,升為總兵。後來被抗清將領李定國捉住,馬吉翔在獄中,他首先用「拍馬之術」迷惑李定國的心腹龔銘,對龔銘說:「下官平生有一憾事,沒見過西府將軍李定國,死難瞑目,可否令吾一見?」李定國知道後同意了。馬吉翔於是頸戴枷鎖,給李定國叩了三個頭,然後直直跪著,定定看了李定國許久,面上漸漸露出了笑容。李定國甚感奇怪:「汝有何言?允汝一訴。」

影視中的李定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定國 (網上圖片)

馬吉翔注視著李定國,良久才說:「下官聽人說,西府將軍英武絕倫,威風八面,凡見到將軍的人,沒有不受到感動和激勵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見果然果然!將軍身上難道有神力嗎?為什麼使人看了還想再看?啊,再造國家,千古無兩,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將軍,一切都放心了,國家有救了,下官死亦瞑目了!將軍保重,下官這就告辭了!」他又給李定國叩了個頭,爬起身,連聲笑著欲轉身出去。

李定國就問他:「汝難道有冤情嗎?允汝訴來!」馬吉翔搖搖頭,從容地走了。一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關心國家黎庶的人,難道會是個敗壞國家的奸臣嗎?李定國指示龔銘暫緩執刑,重新複查他的案件。不久,馬吉翔被釋放重新做官,執掌了軍政大權。

明萬曆《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網上圖片)

明萬曆《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網上圖片)

據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永曆實錄》以及當代史學家顧誠著有《南明史》所載,馬吉翔是武進士出身,歷官至廣東錦衣衛都指揮使:「諂媚李定國心腹左右,遂為李定國所信。」清兵迫近時,他慫恿南明永曆帝及李定國,棄巴蜀而遷朝廷於滇西,再脅迫永曆帝至緬甸後,最終在吳三桂攻入緬甸時被殺。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