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城市名稱古今未曾改 數數有多少個?

歷史長河

中國城市名稱古今未曾改 數數有多少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城市名稱古今未曾改 數數有多少個?

2021年10月14日 10:00 最後更新:14:03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城市的名稱經常因不同的原因而會改變,例如西安,從前叫長安,北京被叫作北平、燕京,南京則更厲害,前後多達20個名字,有建業、金陵、應天府等。不過,亦有部分城市,地名歷經數千年也沒有變過。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 四川成都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城市的名稱經常因不同的原因而會改變,例如西安,從前叫長安,北京被叫作北平、燕京,南京則更厲害,前後多達20個名字,有建業、金陵、應天府等。不過,亦有部分城市,地名歷經數千年也沒有變過。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個?

明朝時期的蜀王府模型。

1. 四川成都

唐代時期洛陽明堂考古遺址 (網上圖片)

不過,這個說法有人提出質疑,指出當時蜀人根本不會用漢語、漢字,三年成都這個典故是錯誤的,純粹是因為蜀語中「成都」的發音和「蜀都」一致,而蜀都,在當時的解釋是蜀人所居住的地方。另外,2002年出土的金沙遺址,成都的建城歷史追溯至3000-4000年以前,亦即商、周年代,但當時是否叫作成都?又或者另有名字?暫時未有確實的考究結果。

邯鄲磁州窯遺址 (網上圖片)

洛陽地處中原,境內山川縱橫,西依崤山,由函谷關通關中平原,東臨嵩岳,北靠太行與黃河之險,南望伏牛、熊耳,正因其地理優勢,在元代之前,長時間被視為中國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統的王朝,大部份都以洛陽為首都或陪都。

山東即墨古城。

二是,邯鄲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因為邯鄲在古時是一個複姓,但後來多改姓趙;三是,《漢書·地理志》中魏國張晏認為,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

益陽現貌 (網上圖片)

5. 湖南益陽

按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蜀國開明王朝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地區建城池。而其名字的由來,按宋代的《太平寰宇記》等史料的記載,當時開明王朝將這個地方改名作成都,是借用了西周建都的歷史經歷,「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因此估計至少也有3000年。

明朝時期的蜀王府模型。

明朝時期的蜀王府模型。

不過,這個說法有人提出質疑,指出當時蜀人根本不會用漢語、漢字,三年成都這個典故是錯誤的,純粹是因為蜀語中「成都」的發音和「蜀都」一致,而蜀都,在當時的解釋是蜀人所居住的地方。另外,2002年出土的金沙遺址,成都的建城歷史追溯至3000-4000年以前,亦即商、周年代,但當時是否叫作成都?又或者另有名字?暫時未有確實的考究結果。

2. 河南洛陽

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陽,相信很難想像原來也沒有改過名稱。洛陽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核心發源地,「中國」一詞,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陽一帶的地區。至於其名的出處,是因為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是謂之「陽」,故其名為洛陽。雖然洛陽由亦有其他別名,如西亳、洛邑、洛京、京洛、洛城等,但洛陽這個名字,其實由古至今都一直有使用的,因此並不算有正式改名的情況出現。

唐代時期洛陽明堂考古遺址 (網上圖片)

唐代時期洛陽明堂考古遺址 (網上圖片)

洛陽地處中原,境內山川縱橫,西依崤山,由函谷關通關中平原,東臨嵩岳,北靠太行與黃河之險,南望伏牛、熊耳,正因其地理優勢,在元代之前,長時間被視為中國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統的王朝,大部份都以洛陽為首都或陪都。

3. 河北邯鄲

邯鄲這個城市,最為人所知的應來自成語「邯鄲學步」。邯鄲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早於8000年以前,已出現了新石器時代初期的磁山文化。在戰國時期,邯鄲成為趙國的都城。邯鄲作為地名,已經維持了三千年的時間。關於邯鄲地名的由來,主要存在三種說法:一是,邯鄲在戰國以前寫作甘丹。有學者認為太陽出升過地平線叫作甘,太陽落山過地平線是為丹。「甘丹(邯鄲)」亦即是日出日落之地。

邯鄲磁州窯遺址 (網上圖片)

邯鄲磁州窯遺址 (網上圖片)

二是,邯鄲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因為邯鄲在古時是一個複姓,但後來多改姓趙;三是,《漢書·地理志》中魏國張晏認為,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

4. 山東即墨

山東即墨因為地臨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中。在春秋時期,即墨便是齊國經濟、政治比較發達的城市。等到了戰國時期,樂毅率軍拿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市,只是沒有攻得下即墨、莒這兩座城池。在秦始皇消滅齊國後,在這裏設置即墨縣。漢朝初年,即墨是膠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按照現在來算,其地名歷史至少在2000年以上。

山東即墨古城。

山東即墨古城。

5. 湖南益陽

根據《禹貢》的記載,在春秋時期,益陽地區是楚國的領土。到了戰國時期,楚國在這裏設置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了楚國,設立了長沙郡來管理益陽等九縣。對於如今的益陽地區所轄縣、市,除沅江部分和南縣外,全部在古代益陽版圖之內。另外,益陽之得名,據東漢時應劭說:「在益水之陽,當為縣名。」數千年來,不管轄地怎麼變異頻繁,益陽一直沒有更改其名。

益陽現貌 (網上圖片)

益陽現貌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