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本港第三號癌症殺手病,患者近8成是男性,每年奪去1,500 人性命,佔癌症總死亡人數 10 %,早期肝癌多無明顯病徵,病者可能未察覺而延誤醫治,而晚期肝癌患者主要接受藥物治療。近年醫學界取得突破,新一代治療晚期肝癌藥物採用免疫治療,配合「抗血管增生藥」 壓制腫瘤血管增生,臨床顯示,對比標靶藥物,新藥大大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當中華人病者整體存活期更由一年延長至兩年。

過去10 多年的一線晚期肝癌藥物治療選擇有限,僅能採取口服標靶藥物 (TKI),而服用TKI 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僅約12至14個月。最近一線免疫治療出現新突破,一些免疫療法藥物如「阿替利組單抗」 (Atezolizumab) 已獲美國食物及藥品監管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核准,這免疫治療組合能為一線晚期肝癌病人帶來更長存活期。

臨床顯示,「阿替利組單抗」能激發免疫系統對付癌細胞,配合「抗血管增生藥」(Bevacizumab) 壓制腫瘤不正常血管增生,阻斷營養補給,雙管齊下醫治肝癌。

本身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註冊中醫師蘇子謙醫生表示:「轉移性、不可切除肝細胞癌而又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免疫治療組合。而三期臨床研究IMbrave150 顯示,對比第一代肝癌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組合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的中位數從13.4個月提升至19.2個月。於華人身上其療效更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達 24 月。至於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則從4.3個月提升至6.9個月。」

肝癌成因眾多,其中一個主因是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是另一個港人最普遍患上肝癌的成因,乙型肝炎帶菌者小儀(化名)於2018年確診肝癌,她同年接受切除腫瘤手術,其後癌細胞轉移至盤骨及接受電療,翌年年中復發再切腫瘤。

去年她曾服用第一代口服標靶藥lenvatinib治療,但其後出現白血球過低,手指腳指嚴重脫皮及食慾不振、高血壓等抗藥情況,令她飽受折磨曾經停藥。今年2月她出現耐藥性,加上疫情停藥至今,由發病至今她體重下跌逾30磅,亦要停工治病,現時未再發現腫瘤,只接受舒緩治療。

蘇子謙醫生指,對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免疫治療組合相對可延遲食慾不振 、疼痛、黃疸和腹瀉等症狀,也較少出現手足皮膚副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亦有助維持病者正常生活。不過他指出,新藥售價較現時藥物貴一倍,盼政府及慈善團體能撥款資助,讓更多晚期肝癌病者可以及時用藥。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記者會上出席嘉賓(左起)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註冊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肝癌患者小儀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記者會上出席嘉賓(左起)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註冊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肝癌患者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