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精神科醫生為病患者辦畫廊 以藝術創作改變外界誤解

加油驛站

精神科醫生為病患者辦畫廊 以藝術創作改變外界誤解
加油驛站

加油驛站

精神科醫生為病患者辦畫廊 以藝術創作改變外界誤解

2021年09月25日 13:00 最後更新:17:53

鼓勵精神障礙患者以繪畫表達內心世界。

精神障礙只是疾病的一種,患者只要有適當的治療,也可迎來康復痊癒的一天。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畫廊日前正式開放,展出院內精神障礙患者所繪的作品。此方法鼓勵患者以繪畫方法來傳遞其思維世界,紓發心中所想之餘,亦可減少公眾對病人的恐懼和歧視。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鼓勵精神障礙患者以繪畫表達內心世界。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的6號樓早前被改建成「600號畫廊」,畫展「線條、顏色和故事」近日開始,共展出60幅由院內15位精神障礙患者創作的作品。精神障礙患者一般被外界稱為「精神病人」,但對展覽策展人陳智民醫生來說,他們是「病人藝術家」:「在這個語境下,精神病人不再只是『病人』,也是美的創造者,有喜怒哀樂,也有無窮無盡的像力。他們只是生了病,很多時候其實與我們無異。」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精神障礙患者許多時受身體情況及藥物影響,往往難以詳細具體地描述心中所想,陳智民便想到讓他們透過藝術、繪畫表達自己,「我向許多病人藝術家求證過,但是很遺憾,他們能夠畫出很棒的畫,卻沒有辦法做出很好的解釋。但我覺得藝術的一大功能就是突破語言的限制,用一些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在醫院留醫近10年的患者張先生表示,每星期都有老師教授繪畫,他的作品亦將在畫廊展出,「很多畫我就覺得不太專業、畫得很差,然後一掛上去我覺得挺好看的。」

網上圖片

陳智民認為,畫展展出「病人藝術家」的作品,讓他們建立自信及找到滿足感,也可以對外傳達精神障礙患者的思維世界和日常感受,期望減少公眾對病人的恐懼和歧視。「因為我們的公眾對於精神障礙患者總體來講還是缺乏了解,有一些污名化,希望通過藝術這種方式來幫助公眾走入到我們精神障礙者的內心當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的6號樓早前被改建成「600號畫廊」,畫展「線條、顏色和故事」近日開始,共展出60幅由院內15位精神障礙患者創作的作品。精神障礙患者一般被外界稱為「精神病人」,但對展覽策展人陳智民醫生來說,他們是「病人藝術家」:「在這個語境下,精神病人不再只是『病人』,也是美的創造者,有喜怒哀樂,也有無窮無盡的像力。他們只是生了病,很多時候其實與我們無異。」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精神障礙患者許多時受身體情況及藥物影響,往往難以詳細具體地描述心中所想,陳智民便想到讓他們透過藝術、繪畫表達自己,「我向許多病人藝術家求證過,但是很遺憾,他們能夠畫出很棒的畫,卻沒有辦法做出很好的解釋。但我覺得藝術的一大功能就是突破語言的限制,用一些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在醫院留醫近10年的患者張先生表示,每星期都有老師教授繪畫,他的作品亦將在畫廊展出,「很多畫我就覺得不太專業、畫得很差,然後一掛上去我覺得挺好看的。」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病人藝術家」作品。網上圖片

陳智民認為,畫展展出「病人藝術家」的作品,讓他們建立自信及找到滿足感,也可以對外傳達精神障礙患者的思維世界和日常感受,期望減少公眾對病人的恐懼和歧視。「因為我們的公眾對於精神障礙患者總體來講還是缺乏了解,有一些污名化,希望通過藝術這種方式來幫助公眾走入到我們精神障礙者的內心當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600號畫廊」計劃未來將每隔2、3個月更換畫展主題及內容,展出更多不同類型的作品,像一個小型的美術或博物館一樣。陳智民指,除了住院的「病人藝術家」外,亦計劃邀請其他藝術策展人和公共藝術機構合作,引入更多「病人藝術家」的作品。

往下看更多文章

腦癱兒子渴望返學 有愛媽媽入學校做同桌陪讀8年助圓求學夢

2024年03月28日 10:00 最後更新:16:30

內地一名媽媽為實現腦癱兒子的讀書夢想,和他做同桌陪讀8年悉心照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綜合內媒報導,山東威海乳山口鎮中心一對特殊的「同桌」感動了無數人,兩人一起上課一起放學,除了同桌關係外,他們還是一對母子。據悉,來自乳山口鎮的村民于青育有一名被確診為腦癱的兒子張家瑞,面對兒子的病情,于青未有放棄,而是悉心和陪伴,協助他度過重重人生難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了不讓兒子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于青毅然辭去工作,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遠赴青島,與兒子一同在醫院居住了四年。2016年,于青發現兒子經過康復治療,基本上已經能夠獨立行走,雖然身體有所缺陷,但智力和語言與其他孩子無異,於是她將兒子送進校園,開啟了他夢寐以求的校園生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兒子,于青選擇做一名陪讀媽媽,成為兒子的同桌輔助他的學習和生活。在上課期間,於青除了幫兒子記筆記外,還要不斷幫他調整坐姿。也正是因為她這8年以來的陪讀,兒子的成績在班級里能夠始終保持優秀。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