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

   美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成功地研發了F22A"猛禽",在演練中證明了"猛禽"對三代機有一比三十以上的交換比率。可惜美國低估了中、俄的研發能力,在生產一百八十多架後關閉了生產線。現在中國殲20及俄羅斯蘇57量產及入役,"猛禽"數量顯得不夠了。重啟生產線涉及巨量資金投入,不大可能。美國將主要精力放在"聯合攻擊機"F35,其如意算盤是:利用外國資金衝銷部分開發費用,又大量外銷賺錢。寄厚望於技術提升,同時開發A、B、C三個亞型,供空軍、海軍陸戰隊及海軍使用。

   如此苛刻的要求,使F35發展過程充滿障礙,故障不斷。只能用"跌跌撞撞中前進“來形容消除此伏彼起的這樣那樣毛病的過程。

   在美國本土舉行的"紅旗演習"中,F35多次在近戰中被F16"擊落",顯示其機動性不及"上一代“的戰鬥機。對戰鬥機研發者而言,"不敵"上一代及價格便宜一半的戰鬥機是不可接受的。

   這使美空軍意識到,隱身機只宜在中遠距作戰,極力避免與三代機近戰。而且,隱身機應研究與無人機協同作戰,即"忠實僚機"戰術,用無人機與敵"拚命"。不過,偵察、攻擊用途的無人機已面世多年,空戰無人機要求高得多,至今未見詳細的相關報道。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