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科學家考古新發現 1.25億年前恐龍軟骨細胞或存DNA

兩岸

中國科學家考古新發現 1.25億年前恐龍軟骨細胞或存DNA
兩岸

兩岸

中國科學家考古新發現 1.25億年前恐龍軟骨細胞或存DNA

2021年09月26日 23:37 最後更新:01:07

中國科學家團隊日前在東北遼西朝陽地區一具1.25億年前的尾羽龍恐龍骨骼化石中,發現一組特異埋藏保存完好的軟骨細胞,包括一些健康狀態下「化石化」的軟骨細胞,以及一些快要凋亡的軟骨細胞,或存在恐龍細胞DNA。

遼西熱河生物群的尾羽龍復原圖。網上圖片

遼西熱河生物群的尾羽龍復原圖。網上圖片

根據中新社報道,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科學家團隊共同完成,近日在《自然》(Nature)旗下的《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最新一期發表。

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李志恒表示,該具恐龍化石屬於竊蛋龍類的尾羽龍,因其具有特別的長尾羽而得名,其體型近似於現代的孔雀,和貞他帶毛恐龍、翼龍和原始鳥類共同生活在早白堊世的湖邊。

尾羽龍腿骨軟骨細胞的顯微照片。網上圖片

尾羽龍腿骨軟骨細胞的顯微照片。網上圖片

研究團隊首先提取尾羽龍股骨遠端一塊靠近關節部分的骨骼並經過脫鈣後,利用一系列顯微成象技術手段來分析其微觀結構,發現恐龍死後其軟骨細胞經歷矽化,這一過程很可能是軟骨細胞完整形態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另外,研究人員更發現有細胞維持在健康的形態,而另一些細胞則顯示出不太健康的多孔構造,處於細胞死亡的過程中。

今次研究更發現恐龍細胞的細胞核中,可能還保存細絲狀的染色質,從而揭示恐龍骨骼中的有機物質並沒有像之前理解的完全「石化」,至少在軟骨細胞中還存有恐龍本身的有機分子。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研究團隊表示,DNA是細胞中染色質重要組成的成分,雖然研究初步顯示恐龍細胞DNA存在的可能性,不過還需更為精密的測試支持,研究團隊下一步將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包括更有效和針對性的染色或測試方式的應用,以進一步確定細胞生化特性。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鴨子進宮?江西明清官窯遺址出土「鴨子瓷器」 專家揭真實身份竟有此妙用

2024年03月21日 10:20 最後更新:11:17

內地考古學家在江西景德鎮市發現明清官窯遺址,出土60多塊陶瓷碎片,修復後發現竟是鴨子造型瓷器,專家揭其特殊用途。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江西景德鎮市明清官窯遺址出土60多塊陶瓷碎片,考古人員進行修復,拼出鴨子造型的瓷器,取名為「素三彩鴨型香薰」,參與修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紀東歌提到,在館內收藏的36萬件陶瓷類文物中,從未見過同樣造型的香薰。

觀看影片

紀東歌進一步補充,素三彩鴨型香薰構思巧妙,鴨身分為兩截,上面是蓋子,下面則是用於盛裝香料,而香薰頸與腹部為中空設計,腹部接縫處隱藏6個孔洞,空氣可以從這些小孔進入,推測古人會將香料放入鴨腹,再讓香氣通過鴨嘴散發出來。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提到,「古代鴨薰以銅質為多,瓷質罕見,這款未見傳世的鴨薰則更為珍貴。」古代科舉制度產生後,古時鴨的諧音為「甲」,有金榜題名的寓意,在民間「贈鴨」也象徵事事如意,因此鴨子雖然並非龍或鳳,仍受古人喜愛。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御窯博物院修復部負責人江小民表示,北京故宮並未看到同樣造型的素三彩鴨型香薰,在修復另外5件鴨薰並進行實測,發現空氣無法順利進入鴨腹內,難以達到預期的設計功能,目前推測素三彩鴨型香薰可能只是實驗品,出現瑕疵所以並未送入宮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