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   

航空強國很大的精力,用於開發"隱身戰鬥機"。但迄今為止,只有美、俄、中三國有產品入役。美國是純自用的F22A,及推銷多國的F35。中國有殲20,以及尚未正式列裝的FC31"鶻鷹",俄羅斯是蘇57。其他傳統的航空強國英、德、法及瑞典,只有"臺風“ ,"陣風"及“鷹獅"這三款三代半非隱身機。韓國及土耳其等,十多年來只展出過模型。最"近磅"的日本,幾年前研發了"心神",短暫試飛後,大概性能不理想也早早"摺埋",沒有繼續下去。

    "隱身“,是用塗裝使飛機在藍天背景下不易被看到,即光學隱身。此外,盡量降低機體前緣,發動機排氣管的溫度,以減少紅外特徵,即"紅外隱身"。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改進氣動外形,減少對雷達波的反射,以達到“雷達隱身"。在機體上噴塗吸波材料,也很有效。據說美國的F22及B2轟炸機的塗層十分嬌嫩,每次飛行任務後,都要花大量工時去修復破損的塗層。

   目前,以"雷達隱身"最成功。不無誇大的一個說法是 : 美國B2轟炸機飛往巴黎參加航展,在十多千米外,肉眼可以看見時,機場的雷達仍未發現該機。

   按理論計算,RCS雷達反射面積減少99%時,雷達發現距離減少約68%。減少99.9%時,發現距離更減少約82%。換言之,原本可在150千米外發現敵機,對隱身機要到27至48千米才能發現。在這距離外,隱身機早已發射中遠距導彈及脫離戰區了!此外,飛機正面,背後和側面對著雷達,RCS是不同的。對機載的釐米波雷達,隱身效果最好,對米波雷達則差得多。所以,現役的反隱身雷達,大多是米波雷達。

   為了達到雷達隱身效果,氣動外形有點不利於提高升阻比,因而損失一點機動性,這對隱身機近戰不利。隱身機一些先天性弱點,下篇續談。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