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複制國畫名作普及藝術 七旬匠人盼傳承木版水印工藝

美善人生

複制國畫名作普及藝術 七旬匠人盼傳承木版水印工藝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複制國畫名作普及藝術 七旬匠人盼傳承木版水印工藝

2021年09月27日 12:00

印刷術看似簡單,當中也藏有不少技巧。

活字印刷在香港幾近消失,但有不少藝術家仍活躍於版畫創作,盼將此技術傳承下去。四川成都亦有藝術家以木版水印「復刻」國畫名作,讓名畫藝利術更普及,同時傳承這門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將刻好的模板放入特製木框並固定好位置,再以刷子均勻地掃上油墨,鋪上宣紙,用棕樹皮製成的擦子輕輕一掃,成都市錦江區的木版水印匠人鍾光瑚便完成了一幅「水墨熊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今年74歲的鍾光瑚自13歲開始學藝,至今已用水墨「復刻」過不少木刻或鋼刻名作,作品還原度高之餘,連題詞和印章都非常清楚。他表示,水印木刻技藝不是簡單的複制貼上,而是讓一般市民也可接觸到名家大作:「水印木刻是以複制國畫為主,它展示的是原作的風貌,筆墨的運筆還有濃淡,使其在宣紙上表現出來,包括書法、繪畫、篆刻都可以在水印木刻上保存下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木版水印工藝主要分為勾描、刻版、印刷3個步驟,根據書畫作品的尺寸、圖案和用色,複制的難度也有不同。鍾光瑚指,3個步驟中最重要的就是刻版,一幅作品需根據原畫的用色及深淺而製作多個刻版,「光是讓你磨刀子都要把手磨出血,還要寫字懂字、畫圖,還有最主要的要有耐心、要熱愛雕刻。在刻字裡最精緻的是很細的(刀法),有時候刻出來比頭髮絲還細,在我們刻的時候,有時候刻到最細的時候大氣都不敢出,行刀的時候,在行進的時候氣都要閉住。不然出氣手一抖就壞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鍾光瑚形容,這門手藝工序多且花時間心力,最擔心就是手藝會失傳,「現在基本上斷代了,除了我這一代已經上75歲,我們時間也不是很充分,現在希望我把水印(木刻技藝)發掘、繼承、發揚,使更多年輕人了解成都地區木版水印和木刻技術。」

天文館專家長途跋涉1300里走進鄉村小學開展流動科學課,佈置有趣功課為學童科普天文知識。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大米Video》報導,北京天文館首席科普專家寇文近日攜帶100份特殊禮物,跨越1300里來到河南一所鄉村小學,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流動科學課」。這名58歲的專家不僅親自授課,還佈置了一項有趣的功課,旨在讓更多孩子了解天文的魅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悉,寇文從2003年開始進入天文館工作,從事天文科普進學校組織大家進行觀測活動,至今已有20年時間。2020年時,寇文所在的天文館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了致力於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普及天文知識,尤其注重偏遠地區。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此,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個「上知天文」的社交平台帳號來傳播這個天文知識,至今已經堅持了4年。現時,該短視頻平台已經發佈了461條短視頻,其中還有很多短視頻被當成教學課件,讓孩子對天文學能有更深入了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而此次來到這裡進行科普,為了讓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寇文佈置了一項利用星圖尋找星星的功課,讓孩子們獨立地使用星圖找到天上的星星,從而親身體驗天文學的魅力。寇文看到課堂上這些5、6年級的學生眼神中閃爍著好奇和渴望知識的光芒時,他就感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看到孩子眼裡的光,我就有成就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