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

四川驚現瘋狂的石頭!

更多相片

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

皮洛遺址現場

阿舍利產品組合

皮洛遺址現場

皮洛遺址,位於稻城縣城附近兩公里處的七家平洛村,平均海拔超過3750米,為金沙江二級支流傍河的三級階地。海拔高、氣候冷,這裏起伏的山體上岩石裸露,僅生長著低矮的小草。然而在舊石器考古人員眼裏,這裏卻是發育充分的階地,黃土堆積可能已有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歷史。

地表採集的石斧

有意思的是,

而不同石器有其獨特的功能,比如這件砍砸器,它看上去和普通石頭最像。但在考古人員眼裏,這件石頭有鈍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劈砍、砸擊等作用,因而可以用於砍樹、做木棒、砸堅果等工作。

這件手斧,在東亞地區都可稱得上非常精美的一件。手斧加工比礫石石器更加複雜。古人通過對石塊兩側進行敲打,最後形成兩面對稱的手斧。手斧也是史前時代第一種兩面打制、加工精細的重型工具,在非洲發現的巨型手斧有的近30厘米長。早期的手斧打制較粗糙,到晚期,石器加工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手斧器形較為規整,加工精湛。手斧的使用價值非常大,早期人類多用來挖掘根莖、加工木頭、刮獸皮,也用於宰殺大、小獵物和割剝獸皮,被稱作遠古人類的「瑞士軍刀」。

這塊有一端很尖的石頭,據說叫小型兩面器,看上去和手斧有點像,但比手斧小很多,目前在國內舊石器時代尚屬首次發現。原來,它就是從石塊上打下的石片經過加工後而成。它的邊緣頗為鋒利,端部尖銳,同樣具有切割、鑽孔等多種功能。

什麼是「莫維斯線」?

在稻城,

發現了13萬年以前大型舊石器遺址。

這意味著人類在13萬年前,

就登上了青藏高原!

而其中精美石斧的發現,

也意味著古老東方早期的人類文化

並不落後於西方!

9月27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宣佈在四川稻城發現一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舊石器遺址——皮洛遺址。

皮洛遺址現場

這處遺址不僅年代至少在距今13萬年以上,更為重要的是它位於青藏高原東麓,海拔高度達到了3750米左右。在遺址發掘以來,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包括手斧在內的近萬件石製品,證明了至少早在13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從高原東南麓進入,逐步登上並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青藏高原;更以製作精美的手斧等阿舍利產品組合,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落後於西方」的學術論調,純屬無稽之談。

阿舍利產品組合

專家認為,皮洛遺址是一項具有世界性重大學術與社會政治意義的考古新發現,將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學術影響力。

皮洛遺址現場

如果你想詳細了解

這片古老的東方人類遺產,

有多厲害,

繼續往下看吧!

青藏高原發現了大型舊石器遺址

考古人員在理塘、稻城、康定、道孚以及爐霍等5個縣域進行了大規模調查,新發現了24處舊石器地點。在此背景下,省考古院持續開展工作,在川西高原發現舊石器遺址點多達60餘處,其中,就包括了去年5月發現的皮洛遺址。

石破天驚!四川發現一堆不得了的石頭!!
 

皮洛遺址,位於稻城縣城附近兩公里處的七家平洛村,平均海拔超過3750米,為金沙江二級支流傍河的三級階地。海拔高、氣候冷,這裏起伏的山體上岩石裸露,僅生長著低矮的小草。然而在舊石器考古人員眼裏,這裏卻是發育充分的階地,黃土堆積可能已有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歷史。

省考古院舊石器研究室主任鄭喆軒介紹,當考古人員爬上階地,驚喜果然出現:那些裸露在地表以及階地前緣和沖溝兩側的土壤剝蝕區域的「石頭」儘管部分風化嚴重,但依然能清晰看出其中有許多古人類經打制過的石器。這些石器包括了石核、石片、工具等,總量達到了200餘件。更讓考古人員興奮的是,他們在地表就發現了手斧。

地表採集的石斧

遺址年代最晚超過13萬年

2020年10月底,省考古院在此展開了進一步調查勘探,並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在今年4月底展開發掘,更多發現接踵而來。

他們成功揭露出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以來連續的地層剖面。在發掘探方里,可以清楚看到兩米多深的地層呈現出了紅、黃、灰白等不同的顏色。鄭喆軒介紹,不同地層對應的時間以萬年計。根據測年,即使是最上面的地層,至少也距今13萬年以上。

這些不同時期的地層,均有石器出土。整個遺址,完整展示了礫石石器-手斧-石片石器的舊石器文化發展序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層可以明顯看到冷暖交替現象,但即使在氣候冷期,地層也有遺物發現,說明早期人類在高海拔地區的活動頻率和活動強度非常高,這就突破了以往認為早期人類只有在暖期即氣候比較好的階段才能登上高原的認識。

有意思的是,

當皮洛遺址發現的舊石器一公佈,

網友們不淡定了:

它們看上去就是一塊塊普通的石頭,

為何能看出來是古人使用的工具?

怎麼證明這些石頭是工具?

對此,記者請出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室助理館員譚培陽為我們一一釋疑。   

什麼是「舊石器」?

舊石器是指主要通過打制的方式生產的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這個時代根據石器技術特點可劃分為五種技術模式,分別為奧杜威文化(礫石石器、石片石器)-阿舍利文化(手斧等)-莫斯特文化(勒瓦婁哇技術)-石葉-細石葉等五個文化階段,每個技術模式在不同區域的延續的時間並不相同。   

皮洛遺址出土石器可分為三個石器技術模式(包括礫石石器-阿舍利技術-小石片石器),三個完全不同的石器技術模式形成罕見的舊石器文化三疊層,表明遺址存在著不同人群活動,或者為同一人群為了適應環境所做出的技術適應。   

而不同石器有其獨特的功能,比如這件砍砸器,它看上去和普通石頭最像。但在考古人員眼裏,這件石頭有鈍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劈砍、砸擊等作用,因而可以用於砍樹、做木棒、砸堅果等工作。 

砍砸器。這種「石頭」,

居然是工具!

我只能想到它的一個使用場景,

那就是狩獵的時候拿它扔獵物。

↓↓↓

這件手斧,在東亞地區都可稱得上非常精美的一件。手斧加工比礫石石器更加複雜。古人通過對石塊兩側進行敲打,最後形成兩面對稱的手斧。手斧也是史前時代第一種兩面打制、加工精細的重型工具,在非洲發現的巨型手斧有的近30厘米長。早期的手斧打制較粗糙,到晚期,石器加工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手斧器形較為規整,加工精湛。手斧的使用價值非常大,早期人類多用來挖掘根莖、加工木頭、刮獸皮,也用於宰殺大、小獵物和割剝獸皮,被稱作遠古人類的「瑞士軍刀」。   

手斧。仔細看,

一頭粗大便於手握,

一頭尖薄的確可以用來當刀用。

↓↓↓

這塊有一端很尖的石頭,據說叫小型兩面器,看上去和手斧有點像,但比手斧小很多,目前在國內舊石器時代尚屬首次發現。原來,它就是從石塊上打下的石片經過加工後而成。它的邊緣頗為鋒利,端部尖銳,同樣具有切割、鑽孔等多種功能。

小型兩面器。

好吧,

只能說早期人類要生存實在是太難了!

↓↓↓

 

發現了這些遠古版「瘋狂的石頭」,

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徹底解決「莫維斯線」爭論

「首先,我覺得莫維斯線可以擦掉了。」中國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直言。

什麼是「莫維斯線」?

在西方考古學界,美國學者哈佛大學人類學家莫維斯提出的「莫維斯線」,被奉為圭臬。莫維斯認為在舊石器時代,位於該線以西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是早期人類文化的先進地區,是以阿舍利手斧文化傳統為代表,能掌握先進工具製造技術的先進文化圈;而位於該線以東的中國等地區,是以製造簡單的砍砸器傳統為特徵的“文化滯後的邊緣地區”,缺少手斧等較為精細的石器及技術。

最近幾年,中國考古人在百色、洛南等地也發現了手斧體系,除了數量較少以外,「技術方面總體而言也和西方有所不同。」高星直言,“尤其是洛南手斧相對粗大,沒有去薄、精緻的技術。而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兩面(側)對稱均衡加工、薄化處理,是在中國甚至東亞發現的最典型、製作最精美、組合最完備、技術最成熟的一套體系,完全可以和西方晚期阿舍利遺存媲美。這就徹底解決了有關莫維斯線的爭論,為研究、認識舊石器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不同地區人群的關係提供了珍貴、關鍵的證據和信息。”

此外,專家認為皮洛遺址的空間位置同樣非常重要而敏感。亞洲東部包含阿舍利技術遺存的遺址星星點點分佈在印巴次大陸和中國廣西百色、廣東鬱南、湖南洞庭、湖北鄖縣與丹江口、陝西漢中與洛南、山西丁村等地區。皮洛等含手斧的遺址埴補了該技術體系的一個關鍵空白區和缺環,連接起印巴次大陸、中國南北方直至朝鮮半島的阿舍利文化傳播帶,對於認識遠古人群遷徒和文化傳播交流具有特殊的價值與意義。

為人類征服青藏高原歷史進程提供了新材料

青藏高原,一直因為海拔和高寒環境,被認為並不適宜人類生存。因此學術界曾經的主流觀點一直認為,人類在約180萬年前以及約15萬至10萬年前兩次「走出非洲」擴散至世界各地,遷徙路線都繞過了青藏高原,直到六七千年之前,人類才進入青藏高原腹地。

幾年前,中國考古人在西藏阿里地區發現了一處舊石器遺址,距今約三四萬年以前。由於該遺址僅有一個文化層,專家認為可能是人類在氣候暖期選擇了上高原,氣候一變就遷走。2019年,又在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夏河縣發現了白石崖舊石器洞穴遺址,最早距今約19萬年前。而皮洛遺址的發現,則進一步明確了遠古人類征服青藏高原複雜的歷史進程。專家推測,皮洛遺址最下部年代或許超過20萬年。

這些石頭,可不僅僅是石頭,

它們是十幾萬年前的「高科技」,

價值連城!

老祖宗拿它來切菜、割皮草、

挖東西,上手得很!

這也是人類在歷史上

第一次把石頭改造成

非常規範的、兩面對稱的工具!

說一句石破天驚,

不為過吧!

東方的古老文化YYDS!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