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加上適齡學童人數減少,學界的音樂椅效應,於明年入學的升小自行收生階段顯現。有傳統名校今年收表約七百份,「疫」市下增加一成七;同時有不少地區名校,收表數目跌一至兩成。有小學校長估計,不少申請流向較受歡迎的傳統名校,個別人口下跌嚴重的地區,縮班風險或甚大。
  明年九月入學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交表期昨屆滿。九龍城區名校喇沙小學,上周收表首日已有不少家長冒雨排隊遞交申請,校方指今年收到約七百份申請表,數目比去年近六百份,增加一成七,以該校九十個自行收生學額計算,平均七點八人爭一席。一九學年起被剔出跨境專網的葵青區,荃灣商會學校校長周劍豪表示,雖與前年一樣未有在自行階段收滿學生,但今年申請數目較去年稍多,形容情況逐年好轉。
  另一邊廂,位於北區的鳳溪創新小學有五十個自行收生學額,今年收到約七十份表,較去年跌一成。校長李淑賢指,今年仍有收到跨境生交表,但數目進一步減少,加上疫情逾年未能通關,區內個別學校今學年有縮班情況,收表前早料今年情況較去年差,「我們對最終的收表數目感滿意。」
  灣仔的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亦稱,今年收表數量較去年減一至兩成,「移民潮下,二至六年級學生也流失約一成,按此比例,自行收表數字少一至兩成亦不足為奇,傳統名校和受歡迎學校確實『搶走』不少自行申請表。」他認為,即使學校未有在自行階段收生不足,但情況已響起警號,校方擬準備相應策略,加強宣傳。
  身兼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的張勇邦指,不同地區面臨危機不盡相同,例如北區減少跨境生生源、葵青區人口下跌,港島中產家庭較多的地區則面臨學生移民和轉學潮,估計全港明年面臨的縮班風險甚大。他認為當局應建立「可加可減」機制,應對人口變化的影響,「不是因為人少,(開班線)便減兩個,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