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被譽為國漫電影的「最強暑期檔」:《白蛇2:青蛇劫起》《俑之城》《濟公之降龍降世》……國漫電影也能躋身暑期檔票房前幾位。

在網路動畫板塊,《斗羅大陸》《一人之下》《斗破蒼穹》等國漫IP長盛不衰,「出海」的《伍六七》也被海外熱心觀眾“催更”。

國產動漫加入影視劇「廝殺戰局」,逐漸成為觀眾心中期待的“白月光”。

在美術院校讀視覺設計專業的圖圖是個動漫資深愛好者,長年在B站追番,也是國漫《狐妖小紅娘》的「真愛粉」。圖圖覺得,隨著動畫製作技術的不斷成熟,作品的好壞不僅僅在於畫面和特效,更取決於劇情的流暢度與完整度,“故事才是動漫的根”。

《2020年中國動漫產業研究報告》則指出,從人才類型上來看,相較於偏技術的畫師,動畫導演和編劇的缺乏成為國漫發展的短板。和熱熱鬧鬧的真人影視圈比,真實的國漫編劇行業到底什麼樣?

從一個人「用愛發電」到完整的編劇團隊

動畫《斗羅大陸》的總導演、總編劇沈樂平,見證了國產動畫16年發展。沈樂平於2005年創辦動畫公司玄機科技,打造了《秦時明月》《天行九歌》《武庚紀》《斗羅大陸》等口碑作品。

星期二是沈樂平專門用來寫劇本的日子。無論多晚,他都要求自己在星期二這天把當周需要的動畫劇本寫完。畢竟星期三,他又要寫分鏡頭設計了,而星期四進行鏡頭設計、後期特效的製作審核,一切安排緊鑼密鼓,無縫對接。尤其早年間,沈樂平獨自挑起編劇大梁,如果星期二寫不完,會導致一整周團隊節奏大亂。

沈樂平提到,當初早一批國漫編劇真的是「用愛發電」,用理想支撐自己往前走。“從最初只有我一個人當編劇,到現在團隊不斷擴充,培養起完整的編劇梯隊。我們會同時創作六七部作品,不同小組各自負責創作。這就體現了編劇團隊的必要性。”

曾經擔任過遊戲策劃的沈樂平,對做動畫編劇這件事有自己的態度。在他的眼中,某些題材的真人影視劇會被製作技術縛住手腳,但動漫不會。「但凡能想到的,動漫基本都能實現。這對於創作者而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編劇是門手藝活。當下的國漫作品分原創和改編兩種。《斗羅大陸》就是改編自唐家三少同名小說,播出後獲得了極好的反響,成為「年番」作品之一。

如何保留原小說精華,又達成最佳動漫呈現效果,這考驗編劇的判斷和功力。

「《斗羅大陸》這個小說本身非常完整,擁有非常紮實的讀者基礎,所以我們還原的程度是95%,也就是說改編和原創的部分控制在5%左右。」

沈樂平說,在改編前,他們會充分了解觀眾層面的信息。「對於有讀者基礎的作品,大家最喜歡的、覺得最經典的場面,我們會去高度還原」。

編劇的工作是盡己所能,激發團隊最大創作欲

《2020年中國動漫產業研究報告》指出:「儘管2000年後中國大陸開始出現專門的動漫職業教育和本科院校,很多藝術院校也開設了動漫相關專業,但由於薪資和勞動強度的不匹配,優質人才和從業人員的不足始終是困擾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難題。」

「國漫從業者都是幕後為主,不像影視主創那麼光鮮亮麗。這就會有一個落差,大家可能只認可動畫片塑造的角色,不會去認可背後的工作人員。」國產動畫《完美世界》製作人、上海福煦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成說。

陳成介紹,公司給予編劇寬鬆的寫作條件,有四五位編劇都是在家寫劇本,不需要打卡坐班,因為「好的編劇需要創作環境」。公司編劇都很年輕,有的還是文學系的在校大學生。

「這些編劇一定都是動漫愛好者,看過大量優質作品,又非常了解網文IP。同時,他們也要非常熟悉現在網文粉絲對IP的期待值。」陳成說。

陳肯是《完美世界》的編劇之一,在大學裏學的是工程類「自動化」專業。這個專業和編劇完全不搭界,卻為編劇工作提供了助力。“它讓我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力,能夠在腦子裡形成複雜的畫面調度。編劇工作正是通過文字把腦子裡的世界準確地描繪出來。”

陳肯做過許多不同種類的創作工作:圖書、影視、舞台劇……某次得到了進入一家大型內容公司參與動漫的機會,他便毫不猶豫地入職了。他參與創作的第一部動漫作品叫《宇宙護衛隊》,在他看來,堅持創作動漫,是因為「好玩」。“它不受限制,我想出來的任何奇思妙想,動漫都能幫我實現——能限制動漫呈現的,只有創作者的想像力。就這一條,足夠我們這些創作者樂此不疲。”

故事的類型與結構、人物的設計與塑造、情節的設計與選取、台詞調度等方面,是動畫編劇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功。

「編劇的工作是盡己所能,給導演和後續的合作團隊提供激發他們最大創作欲的基礎,讓他們不用再為‘是否合理,是否順暢,是否引人入勝’這些基本問題操心,能夠專註地為作品注入更多的藝術性、活力、創意和亮點。」陳肯認為,對動畫編劇的高要求,一定程度上導致動畫編劇數量相對影視編劇群體較少。

國漫作品要立足文化底蘊,在題材和技法上大膽創新

縱觀近年來的熱門國漫作品,國風是核心底色。有一些聲音質疑,國漫是否過度依賴傳統文化,而缺乏創新因素?

「其實國漫可以琢磨出很多東西,畢竟我國的山精志怪故事那麼多。但總有一些編劇選擇被做爛了的題材,既沒有中國特色,也出不來效果。」圖圖認為,國漫更需要在題材的創新度上下功夫,“套路一樣可不行”。

陳成表示,之所以很多動畫公司傾向於開發武俠、修仙、玄幻等「中國古風基因」題材,是因為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骨子裡對傳統文化是有深度依賴的。“就好比你出國吃了一個月西餐,最後發現你缺的是一包榨菜或者一瓶老乾媽”。

沈樂平認為,能真正立足市場、贏得觀眾共鳴的作品,一定要基於這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沈樂平一直覺得他們選擇創作《秦時明月》是幸運的。「秦,是我們當下中國的基礎版圖,秦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包含多種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我們現在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像萬里長城、兵馬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創作《秦時明月》時,沈樂平和團隊特別拆解過「俠」這個字。“‘俠’這個字在古文中的構成像是一個大的人,肩膀挑著兩個小的人——這也是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部分,所以它很強調休戚與共,強調要幫助他人,大家一起成長”。中國人所強調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聽起來跟西方動漫倡導的“成為英雄改變世界”很像,但是本質上有區別。

有受訪者認為,在校接受的動畫教育、看的動漫以來自歐美、日本的「國外體系」為主,國內作品較少,感到學習和實踐之間會形成一個“錯位”。

但陳肯認為,不該如此區分「國內體系」和「國外體系」。“只是有些國外的創作者,為了幫助新人少走彎路,從基本創作規律層面,總結出了一套自洽的模板。”

「國內的作品從來不少,而且形式極其多樣,內容很豐富,且不說以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那一大堆經典作品,近年來,廣大的動漫人也一直在不斷進行著創作題材、技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創新。」

他認為,國風傳統文化是國漫故事一個重要的養料來源,但國漫不應該拒絕其他題材和元素的進入和混搭,「題材範圍越寬廣,整個國漫的世界才能越多彩」。(沈傑群 余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