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汕鐵路深汕合作區段全面完成征拆

大灣區

廣汕鐵路深汕合作區段全面完成征拆
大灣區

大灣區

廣汕鐵路深汕合作區段全面完成征拆

2021年09月28日 23:19 最後更新:09月29日 04:31

便捷飛馳的高鐵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動脈,是新城崛起的重要基石。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打造與廣州「一小時生活圈」、與深圳”半小時生活圈”和深圳都市圈副中心的發展藍圖中,廣汕鐵路、深汕鐵路舉足輕重。近期,深汕合作區土地整備攻堅戰再傳捷報:廣汕鐵路深汕合作區段土地徵收宣告全面「收官」!

9月16日,廣汕鐵路全線征地協議(含房屋)簽訂完畢;24日,廣汕鐵路關鍵節點——赤石鎮秋塘村最後三棟房子被拆除,完成施工作業面移交。這項艱巨的任務,也可以具化為一串數據:完成了紅線面積約74.6公頃以及臨時用地面積約36.67公頃的交地工作,完成了43戶房屋征拆、2031座墳墓遷移、277戶青苗補償……

對廣汕鐵路項目而言,這意味著廣汕鐵路今年10月架梁施工按下「加速鍵」,為項目2023年通車提供重要支撐。對深汕合作區而言,意味著這場關乎新城發展的征拆「大考」取得全面勝利,「三大攻堅行動」再下一城。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5月,深汕合作區吹響決戰決勝號角,部署落實「三大攻堅行動」,遴選出一批建設需求急迫的關鍵項目,利用8個月的時間集中攻堅,力求加速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補齊一批鄉村振興短板、攻克一批土地整備難題。廣汕鐵路深汕合作區段順利完成全線征拆,是深汕合作區以「三大攻堅行動」為主抓手,推動濱海新區、產業新城、田園都市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的又一生動註腳。

征拆工程=民心工程

以人民為中心畫好「同心圓」

梳理廣汕鐵路項目(深汕合作區段)的征拆工作素材,記者發現,從工作原則到工作方法,都存在一個共性:從群眾的訴求出發。正是因為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訴求,才能「對症下藥」,在政策範圍內高效推進征拆工作。一方面,分析每一戶村民訴求,為每戶村民量身打造最科學合理的補償方式;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鄉賢資源,積極做好村幹部、黨員等征拆戶的思想工作,發揮帶頭示範作用,使他們成為征拆工作的「好朋友」「好幫手」,達到以點代面的效果。

「儘管吃了很多次閉門羹,但我們依舊堅持不懈做工作。」區土地整備局工作人員吳家琦說,想要村民配合征地,首要的是讓村民理解政策,體會到自己配合政府進行土地整備是一件光榮和偉大的事業,既保證了個人的權益,更是為家鄉的建設發展做貢獻、為子孫後代謀福祉。

征拆幹部們從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層面向村民做好充分的解釋,大到國家線性工程項目重要性、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小到村集體利益的長久保障以及被搬遷家庭的未來發展規劃,都予以悉心詳盡的講解。

在征拆攻堅中,胡平等征拆幹部幾乎每天到鎮到村,與村民家常式溝通,慢慢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土地整備說到底是一項群眾工作,要讓群眾理解土地整備的行為,感受到人文關懷;同時也充分保障個人利益,要堅持民生需求導向,把征拆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項目團隊堅持為群眾解難事,依法依規解決群眾訴求,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協調區住建、城管、國土等相關部門,做好統建上樓安置區規劃;按照新農村建設標準高起點規劃,加快推進「一戶一宅」安置區建設,讓群眾儘快住上安心、舒心、放心的新房;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子女入學等問題,最終成功解開了43戶村民心中的千千結,高高興興在協議上簽字。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這場征拆大考中,從區黨工委、管委會到各職能局,從工作組到鎮村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回應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發揚連續作戰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硬作風,用腳步丈量土地,交出了驕人答卷。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